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发酵菌体自溶现象的根本原因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发酵菌体自溶现象的根本原因以及菌体自溶的解决办法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发酵菌体自溶现象的根本原因
发酵菌体自溶现象是细胞的自我毁灭,速溶酶体将酶释放出来将自身细胞降解。在正常情况下,溶酶体的膜是十分稳定的,不会对细胞自身造成伤害。
如果细胞受到严重损伤,造成溶酶体破裂,那么细胞就会在溶酶体酶的作用下被降解,如某些红细胞常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在多细胞生物的发育过程中,自溶对于形态建成具有重要作用。肠道内由于同样含有大量的消化酶,所以它也会发生自溶。
细菌的繁殖方式是什么
细菌主要以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裂殖),即细菌生长到一定时期,在细胞中间逐渐形成横隔,由一个母细胞分裂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细胞分裂是连续的过程,分裂中的两个子细胞形成的同时,在子细胞的中间又形成横隔,开始细菌的第二次分裂。有些细菌分裂后的子细胞分开,形成单个的菌体,有的则不分开,形成一定的排列方式,如链球菌、链杆菌等。
二、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四期:
1.迟缓期
细菌进入新环境后的短暂适应阶段。该期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的分裂繁殖合成并积累充足的酶、辅酶和中间代谢产物:但分裂迟缓,繁殖极少。迟缓期长短不一,按菌种、接种菌的菌龄和菌量,以及营养物等不同而异,一般为1—4h。
2.对数期
细菌在该期生长迅速,活菌数以恒定的几何级数增长,生长曲线图上细菌数的对数呈直线上升,达到顶峰状态。此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等都较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因此,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药物敏感试验等)应选用该期的细菌。一般细菌对数期在培养后的8至18小时。
?
3.稳定期
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聚,该期细菌繁殖速度渐减,死亡数逐渐增加,细菌形态、染色性和生理性状常有改变。一些细菌的芽胞、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大多在稳定期产生。
4.衰亡期
稳定期后细菌繁殖越来越慢,死亡数越来越多,并超过活菌数。该期细菌形态显著改变,出现衰退型或菌体自溶,难以辨认;生理代谢活动也趋于停滞。因此,陈旧培养的细菌难以鉴定。
此外,细菌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包括肺结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细菌所引发。另一方面,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
化妆品长菌之后ph值的变化
1、基质代谢
(1)糖代谢特别是快速利用的糖,分解成小分子酸、醇,使pH下降(厌氧情况下会出现)。糖缺乏时,则一般pH会上升,是补料的标志之一
(2)氮代谢当氨基酸中的-NH2被利用后pH会下降;尿素被分解成NH3,pH上升,NH3利用后pH又下降,当碳源不足时,有机氮源作为碳源利用,则pH会上升。
(3)其他生理酸碱性物质利用后pH也会上升或下降
2、产物形成
某些产物本身呈酸性或碱性,使发酵液pH变化。如有机酸类产生使pH下降,红霉素、洁霉素、螺旋霉素等抗生素呈碱性,使pH上升。
3、菌体自溶,核酸类物质外泄,则pH上升。所以发酵后期,会有pH上升现象。
二、pH对发酵的影响
(1)pH影响酶的活性。当pH值抑制菌体某些酶的活性时使菌的新陈代谢受阻
(2)pH值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的改变,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及代谢物的排泄,因此影响新陈代谢的进行
(3)pH值影响培养基某些成分和中间代谢物的解离,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这些物质的利用
(4)pH影响代谢方向pH不同,往往引起菌体代谢过程不同,使代谢产物的质量和比例发生改变。例如黑曲霉在pH2~3时发酵产生柠檬酸,在pH近中性时,则产生草酸。谷氨酸发酵,在中性和微碱性条件下积累谷氨酸,在酸性条件下则容易形成谷氨酰胺和N-乙酰谷氨酰胺
酵母菌自溶是啥意思
意思:酵母自溶是以糖类还有淀粉和其他的工农业副产物为原料等,用发酵培养方法生产的微生物制品。谢谢邀请。望采纳
发酵菌体自溶现象的根本原因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菌体自溶的解决办法、发酵菌体自溶现象的根本原因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1/89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