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初次降压药选择专家建议的问题,以及和降血压药什么时候吃较好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高血压患者应该如何选择降压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呈增长态势,据调查,每5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但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即便血压增高也不怎么当回事。然而,高血压是所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源,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增长态势。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出现头晕、头痛、眼睛模糊、耳鸣、颈项板紧、疲劳、心悸、上不来气时,千万别忘了测一下自己的血压,如果非同日3次以上血压大于140/90mmHg就可诊断为高血压。请您静下心来测测自己的血压水平,仔细看一下,别让血压要了自己的命。
然而,医药市场抗高血压药的种类和名称纷繁复杂。据统计,我国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有200多种。面对如此多的降压药物,高血压患者该如何选择呢?
一般来说,理想降压药的标准是:①疗效确切,能全天24小时平稳持久地控制血压;②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易为患者接受和坚持;③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性生活质量;④不影响患者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的代谢;⑤能够预防和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血管结构的改变;⑥价格适宜,效价比高,且不影响其他疾病的治疗。
下面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5类一线降压药的适应症和副作用作一简单介绍,希望对高血压患者有所帮助。
1.钙通道阻滞剂(CCB):临床最常用的降压药,常用的药物有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硝苯地平等,俗称地平类。主要通过松弛平滑肌,扩张血管使血压降低,降压效果明确,药效呈剂量依赖性,且不干扰糖脂代谢,适用于轻、中、重度高血压,尤其适用老年高血压伴心绞痛、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及合并肾脏损害的患者,不良反应为血管扩张所引起的头痛、颜面潮红、踝部水肿、齿龈增生等。由于CCB扩张血管降压会导致反射性心率加快,使血流动力学波动并可能抵抗其降压作用,故应尽量使用长效制剂,其降压平稳持久有效,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依从性高。CCB有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应避免用于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非二氢吡啶类CCB有明显的负性传导作用,存在II°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或病窦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应慎用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同时,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可诱发或加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
2.β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较多的是阿罗洛尔、比索洛尔、美托洛尔,俗称洛尔类。适用于心率增快(﹥80次/分)等交感活性增高表现的轻中度高血压以及伴有冠心病或慢性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对以舒张压偏高为主的高血压可优先选择使用。此外,对焦虑症引起的高血压,以及精神因素占主要作用的高血压也可优先选择。价格适中,可单用或与其他降压药物联用以控制血压。对于慢性心衰的高血压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由极小剂量起始。对于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在降压同时应减慢静息心率至55~60次/分。优化的联合治疗方案是β受体阻滞剂与长效二氢吡啶类CCB联用。副作用是干扰糖、脂代谢和诱发高尿酸血症;对伴有窦性心动过缓、II°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等应为禁忌。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应监测血糖、血脂水平,定期评估血压和心率,有效进行血压以及心率管理,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使用的依从性和安全性。
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临床常用的药物有培哚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俗称普利类。血管紧张素II是一种强烈的收缩血管的物质,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角”之一。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以此来降低血压,效果明确,且不干扰糖脂代谢。此外,ACEI还可以扩张肾小球的出球小动脉可有效减少尿蛋白排泄量,以及抑制组织内的血管紧张素II,因此除了降压之外,ACEI还有另外两个独立的作用:降尿蛋白和延缓肾损害(保肾)。适用于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慢性肾脏病和肾功能不全(血肌酐<3mg/L)、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尽量选择长效制剂以平稳降压,若单药治疗对血压控制不佳,则应考虑加量或采用联合治疗方案,禁止ACEI与ARB联合使用。禁忌症为妊娠高血压、高血钾及双侧肾动脉狭窄。ACEI的副作用有干咳、血钾升高、血肌酐升高等。东亚人干咳的发生率尤其高,一些人常常因为干咳而不得不停药。血钾升高和血肌酐升高的发生率并不高,但一旦发生比较危险,所以更受关注。治疗应定期复查血钾、血肌酐与eGFR。若发现血钾升高(>5.5mmol/L)、eGFR降低>30%或血肌酐增高>30%以上,应减小药物剂量并继续监测,必要时停药。
4.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临床应用最多的有氯沙坦、坎地沙坦、奥美沙坦等,俗称沙坦类。和ACEI一样,ARB也有降压、降尿蛋白、保护肾脏等三大作用,适应症也和ACEI一样,但ARB比ACEI要安全的多,没有干咳的副作用,血钾和血肌酐升高的副作用也要轻的多,尚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因此药物价格较高。常规剂量ARB可降低1~2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4周后血压不达标者,可增加剂量或联合利尿剂或CCB。
5.利尿剂:临床常用的是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疗效好,价格低廉。单用利尿剂治疗的高血压,一般以中小剂量(如氢氯噻嗪12.5~25mg或吲达帕胺1.25或1.5mg)作为初始治疗。若中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不能使血压达标,不建议继续增加剂量,应在此基础上加用ACEI/ARB或CCB。利尿剂可致电解质紊乱,故需注意监测血液电解质水平的变化。由于有干扰糖、脂代谢的作用和诱发高尿酸血症,故对糖尿病、高血脂症和痛风患者慎用。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可能增加糖尿病易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应尽量避免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
下面介绍降压药使用的几个原则:
1、个体化用药:不能听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用什么药好,你就选择什么降压药。应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具体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使用降压药。如老年人患高血压主要原因是血管硬化,常表现为高压增高,这些患者宜选择长效CCB,也可选择吲达帕胺、氢氯噻嗪等利尿剂;而中青年高血压主要与精神压力过大、交感和RAAS激活有关,主要表现为舒张压高,此类患者应选择抑制神经和内分泌的降压药,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
2、选择长效药:第三代CCB、ACEI、ARB都是长效药。长效药用药简单,患者每天只需服用一次就可有效平稳地控制24小时血压水平,从而减少或避免因血压过高和波动所带来的危害;且不易发生漏服现象,所以患者依从性好,便于长期服用;而且长效药的药效维持时间长,能达到有效平稳控制血压的要求。
3、联合用药:除非早期高血压单一用药之外,一般提倡2~3种降压药的联合使用。联合用药降压疗效好,且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如果单一降压药对血压控制不佳,应适当联合不同种类的降压药,而不应该一味的增加剂量,降压疗效未必增加多少,但副作用却明显增加了。
4、按时服药:药物的维持时间都是固定的,按时服药可使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保持相对恒定,血压也随之保持稳定。切忌按需吃药——血压高了吃药,血压正常了就擅自停用降压药。如果这样可能会引起血压的大起大落,就象橡皮筋,一会儿绷紧,一会儿松开,就会使血管变得脆弱易断裂,而并发症大多在血压波动时发生。
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要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年纪大的患者,降压目标值可以放宽一些,在150/90mmHg以下;而心血管事件风险高的患者则需把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但也并非降得越低越好。如果有颈动脉狭窄或颅内动脉狭窄的高血压患者,过低的血压可能导致心脑的血流灌注不足,引发局部组织缺血、缺氧。需要注意的是,血压水平的高低是机体调节系统与血管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降压要循序渐进,快速大幅降低血压反而可能导致机体的调节功能紊乱。
目前,长效降压药仍是高血压患者的最好选择。通常长效降压药要比普通制剂贵一些。一般来说,药盒上注明“缓释”或“控释”的降压药都是长效制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等。有些降压药本身就是长效制剂,如氨氯地平(络活喜、施慧达、玄宁等)、乐卡地平(再宁平)、雅施达(培哚普利)、必洛斯(坎地沙坦)、奥坦(奥美沙坦)等。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速度不宜过快过猛,以血压在2~4周内缓缓降至正常水平为佳,这正是长效降压药的特点。长效降压药虽然在服用当天有一定降压效果,但要达到稳定的降压效果一般需要2周左右,最大降压作用通常在一个月后才出现。所以,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长效降压药后切莫着急,更不要因为血压下降不明显而过早地换药。
高血压的治疗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坚持长期,甚至终身降压治疗;二是治疗范围要“广”,要对同时合并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强调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低盐饮食,戒烟限酒。如肥胖的患者要控制体重,血糖偏高、血脂异常的人要控制血糖、调节血脂等。
答案编辑及审核专家: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付德明
关注“医学慕课”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降压药是一直用一种还是过一段时间换一种为什么
狠狠心,终于写了这个回复。因为我一天只有三次答题的机会,答了此题,我就失去了一次,
而且,这又不是啥有意思的答题。
但我一想,即便我很珍惜在头条答题的机会,事关全国三分之一人口的高血压患者,我作出牺牲也是值得的。
以我的经验,一种药用的时间长了,效果会差,要加量才行,血压才会降不来。而且,老用一种药,还会伴有适当的头晕。
我原来以为我药量不够,就拼命的加量。结果事与愿违。我甚至以为又添新病,还去做了核磁。
医生告我是血压低导致的头晕。给我换了一种药。吃完了还头晕。
我接受了教训,不再自以为是,事必问医,医生说再减量,吃一半。我尊医嘱。
现在我的血压正常了,头晕也减轻了。
看来高血压的药适当的换还是必要的。
我问了别的病友,说可以两种药搭配着吃。
这是我的体验,未必人人适用,
但有一点是绝对正确的。
那就是有病要看医生,别自以为是,以为久病成医。
可惜了我的一次机会,但我无怨无悔。
降压药多吃了一片有问题吗
多吃了一片降压药,这种情况在高血压患者中还真不少见,那么多吃了一片降压药会有啥后果?不同的情况后果不一样。
误服一片降压药
多是由于想不起来是否已经吃了降压药,所以又吃了一片,只是偶尔为之。由于降压药存在这样一种特性,即同一种降压药加倍服用,血压并不会加倍下降,大约只增加20%的降幅。如果原本服用一片降压药,血压控制在120/80mmHg左右,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低血压,并不会有特别不舒服的感觉,除非对血压变化特别敏感的人,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慌等,但不会有致命的危险。
急于将血压降下来
多见于初次使用降压药的患者,因为服用降压药后几天血压没降了多少,就认为药量不足而增加一片降压药。现如今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服用的是一天服用一次的长效降压药,此类降压药在体内发挥作用有一定的延迟性,常常需要1-2周才能发挥出最佳的降压效果,所以在服用的前几天血压下降的不明显,但随意加大服用量将可能导致血压降的过低,特别是1-2周后因低血压而引起心脑血管意外。
随意增加不同种类的降压药
多见于听信他人服用某种降压药效果好的说法,自作主张服用别人服用的降压药。不同的人对不同种类的降压药敏感性不同,选用降压药要因人而异讲究个体化。要知道不同种类的降压药联合使用,将使降压效果倍增,血压可能会有120%的下降,从而造成意外事件的发生。
因此,在降血压的过程中,首先不可急于求成,其次不可相互对比,更不可随意增减药量,要知道不加控制的高血压可以造成心脑血管意外,血压过低同样会导致血栓的形成而带来心梗、脑梗发生的风险。
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建议高血压患者备一个分装药盒,将需要服用的药品按天分装出来,以避免误用;如果想调整降压药剂量或是更换降压药,应至少连续测量并记录1-2周的血压,请医生根据血压的变化重新制定治疗方案。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降血压药什么时候吃较好
在门诊做咨询药师时,常常遇到患者咨询这样的问题“医生让我睁开眼睛就吃降压药,这样不会对胃有刺激吗?”“如果需要每天服用2次,那是饭前还是饭后服用呢?是不是要在每天特定的时间吃才比较好呢?”
其实,在这一问题上,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因为降压药物不同,高血压类型不同,所以最佳的服药时间也是有个体差异的,总体来说,服药时间主要取决于以下两点:
第一,根据患者24h内的血压波动情况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
正常人24h动态血压曲线呈“两峰一谷”的“长柄勺”形状,昼夜血压有一定的节律,即9:00-11:00和16:00-18:00最高,从18:00开始缓慢下降,至次日凌晨时最低,因而出血型脑中风通常发生在白天,而缺血型中风常常发生在夜间。
一般而言,降压药服用后0.5小时起效,2-3小时达峰,因此,对于血压节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以上午7时和下午14时两次服药为宜,这样可以使药物作用的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吻合,这就是医生叮嘱患者早晨一醒来就服药的原因。
若是一天服用两次的降压药物,则是选择在起床时服第一次药,下午二点左右服用第二次药物,这样可以较好地应对每日两次的血压高峰;然而,有些老年高血压患者,其自主调节系统平衡失调,交感神经活动增加,从而导致血压的正常昼夜节律消失,因此,在使用降压药物治疗前,医生一般会对患者进行一次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确定适宜的服药时间。
第二,根据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的特点,选择最适宜的服药时间。
目前,临床上的一线降血压药物主要包括5大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钙拮抗剂以及α1受体阻滞剂。
有的药物最好在餐前半小时、空腹时服用,如卡托普利,这是因为食物可使其吸收减少30%-40%。
美托洛尔,进餐时服药可使其生物利用度增加40%,但是为了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应该空腹服用;
若服用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因可能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建议在晚上睡前服药。
利尿降压药或含有利尿剂的复方药和有利尿作用的降压药,应在早饭后服,不宜在睡前服,因其可能因利尿作用而影响睡眠。
总结:在制定给药方案和临床用药决策时,一定要针对病情,根据人体生物节律,结合药物特点,科学、合理的选择最佳给药时间,使得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1/35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