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吐蕃为什么能和大唐抗衡)

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

其实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吐蕃为什么不占领印度,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和印度的战争很少
  2. 唐朝时的吐蕃实力不俗,却尴守苦寒之地,东向止于大唐,为什么也未能向南部印度开拓疆
  3. 早在唐朝就知道印度沃野千里,为什么没一个皇帝尝试打下这块土地
  4. 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和印度的战争很少

中国历史上与印度战争大家比较熟知的一个是贞观21年王玄策出使印度,被自立为王的阿罗那顺俘虏,王玄策率领联军一举攻破印度俘虏了阿罗那顺,还有一个就是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国俘虏击毙印方7000人,除此没有大规模冲突。中印战争很少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中印之间隔着喜马拉雅山那是天然屏障,喜马拉马山全长2450公里,7000米的高山超过110多座,别说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就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墨脱是中国最后通公路的县这都是2013年的事情了。可以想象人类难以在这个恶劣生存环境去发生战争。

第二个原因就是喜马拉雅山所在的青藏高原不是中华文化核心区,中原大地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衍之所,在科技落后的古代那是不毛之地,并不是非取不可的兵家必争之地。这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冲突烈度。

第三个原因就是印度在古代只是一个地理上的名词,印度次大陆从来没有形成过真正统一的强权国家,印度是受英国殖民的影响才在近代统一的,可以说是英国人统一了印度。现在的印度暴乱频繁此起彼伏。印度在古代就没有形成对中国的威胁如果不是阿罗那顺主动招惹王玄策,也不会被王玄策联军击败俘虏。

第四就是中国古代是小农经济农耕文化,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男耕女织实现自给自足。不像北方游牧民族逐草而居,旱涝不保经常靠劫掠为生。中国的文化多样而包容。没有草原文化和欧洲海盗文化的侵略性。

中印之间隔着喜马拉雅山这个天然屏障,青藏高原又不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并且历史上的印度小国林立如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对中国的安全形不成有效威胁,无论是王玄策俘虏阿罗那顺还是1962年自卫反击战两次都是印度主动招惹中国。

唐朝时的吐蕃实力不俗,却尴守苦寒之地,东向止于大唐,为什么也未能向南部印度开拓疆

吐蕃是五胡乱华时,羌族人的后代,和中原皇朝是有点关系的,他们的祖先当时佔据西北,曾经在长安称帝,就是后秦姚氏家族,所以他们仍以中原为目标,虽然他们到西藏后汉化消退,但对南面的印度不熟悉,中原对他们來说更有吸引力得多。

早在唐朝就知道印度沃野千里,为什么没一个皇帝尝试打下这块土地

为什么唐朝皇帝没有试图拿下印度?

纵观整个印度次大陆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个稍微强大的民族都能从兴都库什山过来到这里统治一段时间,但是同样,我们也能看到这些征服者一般都是从北边或者从西边过来的,很多是有从东边来的。并不是说唐朝的国力不如印度,就印度那战五渣的情况,谁去了都能把他打趴下,著名的王玄策不就是从吐蕃借了800精兵灭了印度一个国家?

为什么唐王朝没有拿下印度呢?

这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古代王朝向来以东边肥沃的领土为主,其国家防御以北边和西边为主,越往西去,统治力量越加薄弱,是有点鞭长莫及呀。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是不太可能长途奔袭到印度去创造一番新事业的,这绵延万里的供给线都足以把唐朝给拖死了。

其次,唐王朝跟印度并没有交界,如果要去进攻印度,还要借道他国,但是一方面吐蕃跟唐朝的关系时好时坏,而西域政权更替也比较频繁,借道也没有那么方便啦。

所以并不是唐朝皇帝不想去拿下印度这片土地,而是没有条件吧。

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

其实,吐蕃当年是打过印度的,也正是因为打完了,才发现没有必要接着打了,所以吐蕃才专门针对大唐打了200多年。下面,我们就具体说一下原因:

吐蕃建立于公元618年,看这个时间眼熟不?没错,唐朝也建立于公元618年;吐蕃于公元842年灭亡,唐朝比吐蕃强一点,多撑了65年,于公元907年灭亡。

那通过时间的对比,大家可以发现,吐蕃与唐朝基本上相当于同生共死,而这对难兄难弟就是在打打和和,相爱相杀中走过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唐朝大家自然熟悉,我们今天重点说一下吐蕃,吐蕃是我国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也是我国青藏高原上,出现过的最强盛的政权。

现在通说认为,松赞干布是吐蕃的开国君主,实际上按照西藏习俗,松赞干布是吐蕃第33任赞普(藏王),只不过在松赞干布继位之前,西藏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很多事情只能归咎于传说。

并且,在松赞干布出生之前,西藏基本上属于大小政权各自为政的状态,自然没有强大的合力对外,也就未见于史书之上。

松赞干布生于公元617年,在他出生不久,他的父亲朗日松赞,就率兵灭掉了周边部落,基本上统一了西藏。

所以说,松赞干布在公元629年继位时,他的父亲已经为他打好了天下,松赞干布之所以出名,源于他继位后彻底统一西藏,并建立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一系列制度,使吐蕃王朝真正走向富强。

那随着吐蕃王朝的兴盛,松赞干布自然不甘于固守在青藏高原,为了进一步扩张,松赞干布在公元638年,就主动挑起了与大唐的战争,史称“松州之战”。

在这场战役中,双方各投入兵力五万余名,本来信心满满的松赞干布,没想到被唐军彻底击败,这也让松赞干布领略到大唐的威武。

也使松赞干布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与大唐的差距,虽然两个王朝建立时间相同,但大唐却明显强盛于吐蕃,于是松赞干布开始卧薪尝胆。

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大唐称臣,并成功迎娶回了文成公主,成了大唐驸马的松赞干布,自然引进了大唐的先进文明,也使得吐蕃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死后,继任者在松赞干布的铺垫下,使吐蕃王朝进一步强盛,开始了与大唐的直接对抗,此后的近200年时间里,双方有过和亲、开展过贸易,但也争斗不断。

在吐蕃最强盛时,版图几乎囊括了我国整个西部地区,不但控制过新疆、青海、甘肃、内蒙西部等区域,还控制过印度恒河流域,当时北印度各国一度向吐蕃称臣。

当时的吐蕃,可以同时跟大唐、回鹘、阿拉伯帝国争霸亚洲,其兵力甚至曾远到中亚、印度地区,所到之处尽皆臣服。

那吐蕃王朝到底是怎么兴盛起来的呢?如果说单凭松赞干布的一系列举措,似乎不足以创造如此强盛的政权,为什么吐蕃政权来得快、去得也快?自此以后,为什么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强盛的政权呢?

根据气候学家和历史学家研究显示,在那200多年的时间里,青藏高原的气候突然变得温暖起来,当时那里湿润多雨,非常适合人类生存。

再加上出现了松赞干布那样的人才,所以当时青藏高原的人口达到了历史峰值,专家认为,其人口甚至达到了上千万,所以吐蕃可以动用的军队至少有五十万之多。

如果,再算上向吐蕃称臣的那些国家,吐蕃真正发动战争动员令的话,其兵力甚至可以达到百万,这才是吐蕃王朝强盛的原因。

而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冷,吐蕃逐渐走向低迷,加上内部的分崩离析,使得吐蕃仅存在224年,就又重新陷入分裂,此后再也没有出现强大的政权,到了元明清时期,更是可以被轻易征服。

据专家推测,到了清朝时期,西藏的人口最多只有200万人,而在1950年的时候,西藏的人口甚至只有120万人。

所以,归根结底,是气候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吐蕃人口急转直下,再也没有了称霸一方的基础,更不要说其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落后了。

那说了这么多,我们现在正式回答题主的问题,为什么吐蕃持续攻打强盛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呢?其实,这是利益的使然,下面我们就具体说一下:

01吐蕃攻打大唐的原因

相较于大唐,吐蕃土地贫瘠,资源匮乏,文明落后,并且二者直接接壤,所以攻打起来不但非常方便,而且能得到很多好处。

这就好比强盗抢劫时,肯定挑有钱人家抢一样,虽然有钱人家不好抢,但能抢过来的都是真金白银,投入小回报大,就算冒点风险也值得。

而事实上,吐蕃在与

大唐的争斗中,确实获得了很多实惠,吐蕃就跟我国历朝历代的北方游牧民族一样,获得了大量的粮食、钱财,这些足以满足其生产生活需要。

而且当时强盛的吐蕃,并不比大唐弱太多,更关键的是吐蕃的骑兵,来得快跑得也快,抢完就跑,农业文明的大唐根本奈何不了它。

02吐蕃不攻打印度的原因

从地理角度来讲,吐蕃与印度之间,隔着一座高高耸立的喜马拉雅山脉,有这道天险的存在,使得吐蕃出兵并不方便,想来去自如更是不可能。

而且吐蕃主要生存在青藏高原,虽然当时气候变暖,但依旧属于高寒地区,可印度是典型的高温国家,吐蕃的军队并不适合在高温中生存与作战。

同时,印度当时并不是统一的国家,由诸多小型的国家组成,可以说印度不但孱弱还特别贫穷,吐蕃就算打赢了也捞不到太多好处。

所以,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吐蕃当然不会去干,在大唐与印度之间,吐蕃自然会倾向于攻打大唐,这也是吐蕃不攻打印度的主要原因。

03吐蕃攻打印度的典型战例

文章开头我们说了,吐蕃是攻打过印度的,而且是全面胜利,下面我们就挑两个比较典型的战例,来说明一下。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王玄策,提到王玄策,相信很多人,一定会想到前几年成龙的电影《功夫瑜伽》,没错,就是那个王玄策。

那是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当时王玄策奉命出使印度,结果被中天竺的新国王派兵劫掠,王玄策一气之下,就找吐蕃借兵1200人、尼泊尔借兵7000人,成功大杀四方,将中天竺灭国。

如果说这一次,吐蕃只是借兵给王玄策,并没有亲自参与指挥,那我们说第二个战例,这一次是吐蕃独立作战,而对印度用兵的原因,只是为了抢一颗舍利子。

当时的吐蕃赞普(藏王)赤松德赞建了一座白塔,他不知道听谁说的,摩揭陀国有如来佛祖的真身舍利子,于是赤松德赞就派大军攻打印度,准备把舍利迎回吐蕃。

印度的诸多小国听说吐蕃大军来了之后,根本没抵抗,直接就投降了,吐蕃大军在轻松搞定恒河北岸后,快速渡过恒河,攻陷摩揭陀国,顺利迎回了舍利。

并且,吐蕃大军在回撤的时候,特意在恒河岸边立碑,把恒河定为国界,然后派了四名吐蕃士兵驻守,虽然只有四名士兵,但也让印度臣服吐蕃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04小结

所以说,吐蕃不攻打印度,是因为捞不到什么好处,并不是打不过,吐蕃之所以不吞并印度,也主要是印度太过炎热,根本不适合吐蕃人生存。

而攻打大唐就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了,因为吐蕃与大唐接壤的地方,气候条件与青藏高原相似,正适合吐蕃人生存,更何况就算无法胜利,也能顺手牵羊捞到很多好处。

其实,吐蕃面对大唐和印度时,实际上就是在做一道选择题,选哪个实惠,吐蕃也不傻,经过几次战争自然就知道了。

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和吐蕃为什么不占领印度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去打武力孱弱的印度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4/13434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