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啥不等李渊去世了再做皇帝(李世民为什么要逼李渊退位)

李世民为啥不等李渊去世了再做皇帝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李世民为啥不等李渊去世了再做皇帝的问题,以及和李渊为什么不建议回归战场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苏定方南征北战,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为什么上不了凌烟阁
  2. 慕容复一心想复国,为什么不招兵买马,反而在江湖上晃悠
  3. 为什么老有人黑岳飞他们读过历史吗
  4. 李世民为啥不等李渊去世了再做皇帝

苏定方南征北战,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为什么上不了凌烟阁

这个问题问得不是很准确,有唐一代,钦定凌烟阁功臣有两次,第一次是大家熟知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尊崇开国功臣,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命阎立本绘制,名将苏定方确实不在其列;第二次是在贞元五年(公元789年),时任皇帝唐德宗李适在凌烟阁缅怀前辈功臣,有感许多功臣没有被列入凌烟阁功臣榜,下诏将二十七位功臣增补进入凌烟阁,为了区别前一次的凌烟阁功臣榜,第二次功臣榜被后人称为“凌烟阁二十七功臣”,在这一榜单上,褚遂良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就是苏定方。

资历浅战功不够显赫,苏定方未能进入贞观“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隋朝大业末年,各路群雄并起,苏定方原本是雍州豪族苏邕的儿子,苏定方之父苏邕率乡里数千人组成地主武装,协助当地郡守镇压农民起义军,苏定方先后投于窦建德和刘黑闼的帐下。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消灭了割据势力,刘黑闼兵败身死,苏定方遂回归乡里,过起了隐居生活,直到唐太宗即位才复出为国效力。由于唐太宗手下武将人才济济,苏定方没有太多的表现机会,但在李靖的推荐下,贞观四年,苏定方跟随李靖征讨东突厥颉利可汗,苏定方仅率两百骑兵直捣牙帐(颉利可汗的营帐),打得颉利可汗逃窜。李靖大军随后赶到,大破东突厥。颉利可汗也被唐军俘获,东突厥至此灭亡。由于加入李世民阵营比较迟,资历浅,再加上没有太多的表现机会,连名将秦琼都只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最后一位,苏定方未能进入名单实属正常。

唐高宗在位期间,苏定方战功赫赫,得以入围凌烟阁

到了唐高宗在位期间,开国名将们纷纷凋零,苏定方得以有机会大显身手。第一次是在作为主帅征讨阿史那·贺鲁叛乱,苏定方以少胜多,“贺鲁率十姓兵十万拒战,轻定方兵少,舒左右翼包之。定方令步卒据高,攒槊外向,亲引劲骑阵北原。贼三突步阵,不能入,定方因其乱击之,鏖战三十里,斩首数万级,贼大奔。”最终阿史那·贺鲁被生擒,唐高宗为此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高宗皇帝因此封苏定方为邢国公,并且封他的儿子苏庆节为武邑县公。此后,苏定方又奉命西征西突厥,击败突厥铁骑,活捉了都曼可汗。显庆五年(660年),苏定方率水陆大军十万人征讨百济。唐军横渡黄海,直抵熊津江口(今朝鲜半岛南部锦江口),大败百济。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及太子扶余隆投降,百济灭亡。由此,苏定方取得三次灭国大战胜利,活捉了三位国王或首领,立下“所灭三国,皆生执其王”的不世战功。

正因如此,苏定方得以入围第二次凌烟阁功臣榜,且高居第二位,位列武将第一位。

慕容复一心想复国,为什么不招兵买马,反而在江湖上晃悠

很简单,历史走向的问题!

相信很多略微了解历史的读者,都曾经存在这样一个疑惑:

慕容家族口中的大燕国,指的是16国时期由慕容垂所建立的后燕政权。该政权于公元384年建立,又于公元407年灭亡,政权存在了24年。

而《天龙八部》当中的慕容复,是生活在北宋末年,虽然没有交代具体年份,但参考历史上的辽国皇帝耶律洪基是在1101年去世,金朝的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是在1068年出生,后者与乔峰相遇时正值年轻。那也就是可以理解为,《天龙八部》中的大部分故事,都是发生在耶律洪基的晚年。

那么问题的重点就来了,慕容家族一直高喊着要兴复大燕国,也就是说,当年的后燕政权灭亡之后,流落民间的慕容家族没有忘记自己的祖训,也一直暗自进行着自己的复国工作。可这个故事为什么要从700年之后开始讲起?中间将近700年的时间,整个慕容家族至少几十代人,他们都在干什么?

合着中间的几十代人啥事不干,却非要把这个重担交给慕容博和慕容复?

尽管这个问题很奇怪,但只要我们重新还原一下历史,了解一下中原王朝的历史走向,我们就不难从中找到答案。

公元407年,后燕政权灭亡,22年之后即公元439年,北魏拓跋焘统一北方,北方也彻底结束了多国割据的局面。

在随后100多年时间里,纵然北方再次发生政权更迭,北魏变成东魏和西魏,又演化成北齐和北周,但北方始终没有陷入到多国大战的混乱中。同样,南朝也是如此。至公元七世纪,随着北周政权改国号为大隋,并消灭南陈一统天下,横跨中原历史300多年的隋唐政权就此建立。

而这也就意味着,从后燕政权灭亡,再到唐朝政权末年的500多年时间里。沦落民间的慕容家族根本就没有复国的机会。

要么北方大一统,要么南方大一统,最后甚至演化成了中原大一统。大部分时间里,各政权的统治都相对稳定,老百姓也同样安居乐业,大家凭啥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跟着你慕容家族去造反?

这个无情的事实,也是慕容家族中间700年的历史被直接省略的原因之一。不是这几十代祖先不想复国,而是他们实在找不到机会。

1、想等待天下大乱,历史没给给他们这个机会。

2、直接利用自己的财力招兵买马,然后向中央王朝挑战?在前面所说的背景格局下,这种作死的造反也许用不了多久就会被镇压。

所以在苦苦等待了500多年之后,慕容家族才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机会——唐朝灭亡之后,中原地区又重新陷入到了五代十国的多国混战当中,复兴后燕政权的机会似乎又来了。也正是在这种乱世之下,慕容家族诞生了一个让慕容博和慕容复都望尘莫及的人物:慕容龙城!

也许很多人一时想不起这个人是谁?但他创立的武功,你却永远也忘不掉,那就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斗转星移!

而根据慕容博的介绍,这位居住在姑苏的先祖,利用五代十国的乱局,在南方暗中招兵买马,并广结天下好汉,意图在随后举兵自立,从江南地带恢复后燕政权。

他之所以将地点选择在江南地区,一方面是慕容家族久居江南,在这里有着强大的财力和人脉。但更重要的是,了解历史的人同样知道,这一时期占据江南的割据政权分别是吴国、吴越和南唐。以上均是小政权,并且只占据江南地带。以慕容家族的实力,对付大型政权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对付这样的江南小政权,多少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可偏偏老天爷跟慕容龙城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那就是他还没来得及动手的时候,北方的宋太祖赵匡胤首先南下了。

公元975年,北宋大军南下进攻南唐,南唐政权随即灭亡。三年之后,见势不妙的吴越政权直接投降,江南地区被北宋彻底扫清。面对着基本一统天下的北宋,正准备起兵的慕容龙城再一次丧失了机会,最终也导致他抑郁而死。至于后面的100多年就不用多说了,面对北宋稳定的政局,慕容家族根本没有下手的机会。

所以甭管是慕容博还是慕容复,这对父子也只能在江湖上晃悠,想招兵买马去造反?历史不会给他这个机会!这其实也解释了死而复生且重见天日的慕容博为何在一天之内就决定出家,并不是他的个人思想太颠覆,而是扫地僧彻底打开了他30多年纠结的心结。根本弄不成的事,你瞎忙活啥?

为什么老有人黑岳飞他们读过历史吗

秦桧一个饱学之士,堂堂大宋宰相,门下多少走狗,在大宋这样重文轻武防范武将的朝代找了岳飞两个月毛病都没找到,主审官何铸甚至深黑转粉。总算不讲道理地把岳飞弄死了,抄家了,带节奏带到把带岳的地名都改了,岳飞的罪证还是找不到。

还是21世纪人才多,那些人岂止是读过历史,简直比秦桧都明白宋史和法条,轻轻松松就能说出岳飞犯了哪些死罪。这些人要是早生900年,也就没有什么莫须有了。

黑岳飞的人如果不是人云亦云,那就是别有用心了。

李世民为啥不等李渊去世了再做皇帝

玄武门事变之前,李渊干了两件事,直接把李世民逼到墙角,如果不动手,李世民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千万不要小看了李渊,他能干到这个位置,不是个简单人物。

对于李世民想夺嫡这事儿,他也是心知肚明的。

但是,那毕竟是亲生儿子,又打下李唐半壁江山,功劳巨大,杀肯定是杀不得滴。

因此,李渊一直在试图调和这兄弟二人的矛盾。

当经历了太子党的杨文干谋反事件、秦王中毒事件后,李渊却发现李世民兄弟二人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此刻,他面临两个选择:

支持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永绝后患。支持李世民,废黜太子李建成。支持李建成,撤销李世民所有能产生威胁的权力、官职。

很明显,李渊不忍心也不愿意杀掉儿子,他选择第三个选择,不杀李世民,但必须把李世民的权力收回来。

只要李世民没了权力,就不具备威胁,他们兄弟二人也不至于刀兵相见。

所以李渊的计划就是剪除李世民的羽翼,收回他的兵权,李渊为此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剪除李世民的智囊团队。

问题是,李世民又没犯错,不管是免官还是撤职,总得有个正当的理由吧,李渊为此头疼不已。

关键时刻,李元吉送来神助攻!

只听李元吉说道:

请父皇为天下安危考虑,诛杀秦王李世民!

此话一出,李渊心里大惊,这小子竟然要杀亲哥哥,看来他们兄弟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要动刀的地步了。

杀自己亲儿子这种事,李渊是万万下不去手的。

所以当即对李元吉说道:

秦王平定天下,功劳巨大,你说的那些罪行,都没有证据,怎么能无故杀掉?

元吉因密请加害太宗,高祖曰:“是有定四海之功,罪迹未见,一旦欲杀,何以为辞?”——《旧唐书》

这其实是李元吉的心机,他知道李渊不可能杀了李世民,因此故意说这话,好给自己留下讨价还价的余地。

所以紧接着又拱了几把火,历数李世民各种罪行,但李渊依只是沉默不语,反正你说破大天,也不能杀。

但很明显,李渊对于李世民的种种举动,夺嫡之心还是明白的,沉默本身也是一种担忧。

李元吉显然是看懂了这一点,也看懂了李渊的表情。

于是话锋一转,当即说道:

既然秦王不能杀,那么请父皇下令驱逐秦王府中的奸党,去其羽翼,以消除秦王的夺嫡之心。

好家伙,不得不说,李元吉这话说得正是时候,正中李渊下怀啊!

于是李渊问道:奸党为谁?

李元吉:行台考功郎中房玄龄、秦王府属臣杜如晦!

就这样,李渊找到了合适的窗口,剪除秦王府智囊团队。

此刻的秦王府里,李世民的谋士们,根据这段时间以来,太子一党的各种手段和举动,他们已经嗅到了危险。

房玄龄在和长孙无忌商议时,已经一致认为秦王危在旦夕,应当尽早采取断然措施。

就在两人准备将想法告诉李世民之际,突然接到圣旨:

即日起,房玄龄、杜如晦禁止再接近秦王府半步,违令者立斩不赦!

好了,现在李世民智囊团队中最优秀的两名谋士光荣地退出秦王府。

又谮杜如晦、房玄龄,逐令归第。——《旧唐书》

第二件事:拿走李世民的兵权。

说来也巧,李渊还没想出以什么理由收了李世民的兵权时,突厥人竟然送来助攻。

就在秦王府首席智囊被调离后,没过多久,边关传来急报:突厥数万骑兵围攻乌城!

看着这份边关急报,李渊立刻就有了想法,加上太子李建成又推荐李元吉为帅。

所以几天后,朝堂上发布了李渊的圣旨:

令李元吉代秦王挂帅出征,秦王府将军尉迟恭、程咬金、秦叔宝、段志玄等人,以及秦王府精锐战士一并随军出征,听从主帅李元吉号令。

会突厥郁射设屯军河南,入围乌城。建成乃荐元吉代太宗督军北讨,仍令秦府骁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等并与同行。又追秦府兵帐,简阅骁勇,将夺太宗兵以益其府。——《旧唐书》

这份圣旨发出后,李渊总算把第二件事也做完了。

这两件事对李世民产生了致命的影响!

首先,李世民的智囊团队中,最厉害的两名谋士被调离,并禁止再接近秦王府。

房玄龄和杜如晦可是唐初赫赫有名的人物,所谓“房谋杜断”,就是在说这俩人。

房玄龄多谋略,杜如晦善断,两人合力则会释放巨大能量,现在已经被禁止接近秦王府了。

其次,按照以往的惯例,向来打仗的时候,都是李世民为主帅,指挥全军作战。

现在这主帅的位置,作战指挥权也被收走,移交给了李元吉,相当于变相地削了李世民的兵权。

于是,秦王府受到的影响是这样的:

李世民的智囊团队被驱散,府上的精兵强将被抽调一空,兵权也拱手让人,这让李世民瞬间就陷入了一种绝对的孤立状态。

秦王府一时间门罗可雀,相当冷清,除了长孙无忌、高士廉这俩属于李世民亲戚外,再没有任何人造访。

那些原本跟李世民关系还不错的大臣们,显然是看懂了李渊发出的信号。

有些干脆临阵倒戈,有些选择装睡,反正从此以后,大家都对秦王躲着走。

李世民被老爹拔了牙齿,降低了威胁,但李建成和李元吉哥俩不准备放过他。

他们决定干掉李世民!

就在李世民谋划反击之策时,突然收到秘报:太子与齐王合谋将要谋害秦王!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计策是这样的:

在李元吉出征那天,由李建成摆下送行宴会,给李元吉送行,并邀请李世民参加。

宴会中设下伏兵,到时候趁李世民不备,事先埋伏的兵士一拥而上,将其乱刀砍死。

至于李世民的那些旧部,像尉迟恭这种油盐不进的,找个理由直接拖出去坑杀掉。

事后再上报李渊说,李世民是得了急性病,救治无效,当场死亡,以此骗过李渊。

建成谓元吉曰:“既得秦王精兵,统数万之众,吾与秦王至昆明池,于彼宴别,令壮士拉之于幕下,因云暴卒,主上谅无不信。——《旧唐书》

这就是著名的“昆明池密谋”,没想到这个机密被李世民给知道了,于是先发制人。

他向李渊举报李建成和李元吉秽乱后宫,李渊当即表示第二天找他们哥俩问清楚。

这就给李世民部署玄武门之变迎来了宝贵的时间。

第二天,李世民就带着人埋伏在进宫的必经之路——玄武门,将这哥俩送进了地府。

对此,我们可以做个基本的分析:

有人说,李世民有篡改史书的嫌疑,昆明池毒杀秦王之事很难说。

就算把这事放一边,就说李渊干完那两件事之后,李世民其实已经是被拔了牙的老虎。

那么我们大胆一点推测,假如李世民依然不动手,该上班的继续上班,会发生什么?

老虎嘛,光拔了牙是不行的,因为老虎发动攻击的时候,主要是用前面一双虎爪。

哪怕是你家的猫咪,也得把指甲剪了,不然自己身上又会多几道血痕对不对?

所以,剪除李世民的智囊团,抽调其精兵猛将只是第一步。

要想彻底解除威胁,还要把虎爪剁了,才算完。

这个虎爪到底是什么呢?

要知道,李世民当时还是天策上将、太尉、中书令。

天策上将可以自置官署,任命官职,即便没了智囊团,他照样可以通过天策府招纳人才队伍。

太尉是武官之首,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中书令是首席宰相,文官之首。

这便是李世民的虎爪,是拥有实权的官职。

那么,一旦李世民选择沉默,李渊和李建成接下来的行动很可能就是免去他掌握的实权了。

比如明升暗降,像太尉、中书令这类握有实权的官职,到时候让他当个更高级的太师、太傅之类的虚职,同时免去他的太尉职还是可以做的。

如果是这样,那李世民就算完蛋了!

即使是李渊不想杀他,那李建成也不大可能放过他。

站在李建成的角度,他会这么想:

李世民征战四方,为李唐打下半壁江山,可谓劳苦功高,战功赫赫。

因此,他拥有无可比拟的威望和军事能力,在军中有很多旧部,在朝廷有不少支持者。

即便你拔了虎牙,剁了虎爪,他也照样能威胁你。

如果李世民振臂一呼,军中会不会有众多的将士响应,朝廷里会不会有很多大臣支持。

这对于李建成来说,就是一个威胁,是必须要除掉的!

所以,对于李世民来说,他根本等不到李渊去世那天。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李渊在世时,能保他性命,那李渊去世后,没有任何权力的李世民,就是粘板上的肉。

到时候李建成也不会放过他,既如此,那玄武门事变是一个必然选择!

最后,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已经是太子,为何不等李渊去世了再做皇帝?

有两个细节:

1、玄武门事变时,尉迟恭控制了皇宫以及李渊后,在尉迟恭的威慑下,李渊当即表示,李世民做得对。

还要将李世民立为太子,当场把所有兵权交给李世民,还表示要把所有国事交给李世民处理。

2、李世民成为太子后,大肆任命了很多官职,朝廷核心要害部门全部换成了李世民的心腹。

比如,房玄龄成了中书令,长孙无忌做了吏部尚书,杜如晦成了兵部尚书等等很多。

同时,李世民以太子的名义发布各种朝廷政策。

可知两点:

李渊识时务。李世民架空了李渊。

因此,李渊一方面痛失两子,心力交瘁,无法安心做皇帝。

另一方面,李渊识时务,这点很重要,而且他这个皇帝已经变成摆设。

既然识时务,自己的皇帝位置也成了摆设,当不当皇帝已经没意思了。

所以,干脆把皇位传给李世民,退休养老岂不是最好的选择。

并不是李世民硬要逼着李渊退位,而是这种情况下,李渊这个皇帝已经没必要当下去了。

李渊识时务,这是他退位的重要因素。

李世民为啥不等李渊去世了再做皇帝和李渊为什么不建议回归战场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李世民为何不等李渊死了再做皇帝 专家 不是不想,而是根本不能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2/11534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