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为何对郭松龄见死不救(冯玉祥宴请郭坚)

郭松龄反奉为什么冯玉祥见死不救

大家好,关于冯玉祥为何对郭松龄见死不救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郭松龄为什么失败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郭松龄几个儿子
  2. 冯玉祥为何对郭松龄见死不救
  3. 历史上的郭松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4. 当初跟张学良铁的穿一条裤子的郭松龄,为何最后却背叛了张家

郭松龄几个儿子

郭松龄没有儿子,只有一个继子。郭松龄夫妇其实有个女儿,不幸的是在5岁时便夭折了。除此之外再无儿女,不过在郭松龄死后,张学良内心一直十分愧疚,于是在他的筹划下,将郭松龄年仅6岁的大侄子郭鸿志过继给郭松龄,延续郭松龄一脉的香火。郭洪志有一子郭泰来,即郭松龄的孙子,曾任北京市工艺美术集团董事长,北京市政协常委。

冯玉祥为何对郭松龄见死不救

郭松龄倒戈反奉,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之举。张学良曾说过:“郭思想新派,矢志革新”。郭松龄军校毕业,一直身怀不凡抱负,主张“强军救国”。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他目睹兵连祸结,生灵涂炭,国家长期四分五裂,边防不稳,强邻虎视眈眈,因而非常反感打内战,再也不愿成为军阀争抢地盘的工具和炮灰。

郭松龄以及冯玉祥国民军的代表韩复渠、程希贤等人应邀赴日本参观“秋操”期间,忽闻驻扎江南的奉军被孙传芳击败,损失了3个师的兵力,新晋升的江苏督军杨宇霆仓惶北逃、张作霖遣使来日签订“日张密约”的消息,郭松龄悲愤不已。

在此期间,郭松龄已经在着手举兵反奉的各项准备工作。回国后,郭接到张作霖的急电,命令他直接到天津做战前部署,准备对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开战。

到天津后,郭松龄几次对心腹表达了对张作霖、杨宇霆的不满,同时暗示了自己的反奉决心。同时,他也加紧了与冯玉祥国民军的联络,冯玉祥也信誓旦旦地明确表示愿意与郭松龄精诚合作。

东北军名将何柱国曾经回忆道:“......冯玉祥对东北早有野心,而郭松龄也是个雄心勃勃的野心家,两个有野心的人一拍即合,这次事变就发动了”。

之后,郭松龄挥兵倒戈反奉之战正式打响。最后,郭松龄部在奉张军以及日本关东军的联合围剿下失败。郭松龄和夫人韩淑秀被处决。郭军兵败,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占据河北的李景林虽然参与了郭、冯密谋,但郭举兵杀向关外时他又反悔观望,且按兵不动。刚开始时,冯玉祥按约派国民军第一军由多伦进攻热河,以吸引奉军的注意力,分散其攻势,但郭松龄部并没有得到冯的直接援助与支持,所以出关后还得留魏益三部留守山海关,以防李景林背盟抄后路。

其次,郭松龄心胸狭隘,容不下奉军老臣,他竟下令将很有威望的姜登选枪杀,激起奉军高层的集体反对,同时将自己彻底孤立。郭松龄求胜心切,他认为自己掌握了十几万奉军精锐以及全部炮兵,而且大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感觉已稳操胜券,攻入奉天(沈阳)是早晚之事。不料,他率军打到锦州时,日本关东军公然出兵干涉并发出通牒,明确表示支持张作霖,并调集军队替奉军把守关隘,以武力震慑郭军,阻止其进攻奉天。

到决战时,双方表面上打得热火朝天,但总共只伤亡了千把人。原来双方都认为是自家人,不愿同室操戈、自相残杀。郭松龄倒戈反奉,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失败早已注定。

郭松龄兵败身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冯玉祥背约,坐视郭军被张作霖的嫡系分割、肢解,冯玉祥果然滑头。郭松龄败死后,他的国民军进入热河,扩充了一大片地盘。究其原因,冯玉祥为了一己之私,公然背信弃义,撕毁盟约,最终背叛并抛弃了孤军深入的郭松龄。

冯玉祥国民军趁郭松龄倒戈之际,突然翻脸毁约,不仅不支援郭军,还派兵驱逐了李景林,攻占了天津,他还扣押了段祺瑞的首席幕僚曾毓樵,并将段的爱将徐树铮枪杀,北京、天津、直隶都成了冯玉祥国民军的禁脔。一时间,冯系国民军势焰熏天。郭松龄举兵反奉,最大的受益者竟是狡黠善变的冯玉祥。

不久,吴佩孚、张作霖、张宗昌捐弃前嫌,结成了反冯联合阵线,直奉大军联手围攻冯部国民军在京畿以及冀、豫两省的地盘。转瞬间,冯玉祥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面临严重危机的他被迫通电下野,出洋到俄国考察、游历去也。

【写作辛苦剽窃必究】【插图源于网络】

历史上的郭松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一次对张学良的访谈中,张学良坦言道:茂宸在时,奉军战斗力很强。若他不死,日本未必会进犯。

张学良这里说的茂宸,是指郭松龄。

(郭松龄旧照)

我们知道,郭松龄曾经反奉,被张作霖杀掉后,还暴尸三日。可是,张学良为什么却说出这样的话呢?

郭松龄于1883年出生在奉天,族谱记载他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裔。在人生的头二十年里,郭松龄继承了父亲的志向。他想要考取功名,复兴祖上的辉煌。然而在1905年,日俄战争的爆发,使得郭松龄无法继续专心致志去研学。他的家乡处于日俄交战区中,无数房屋被毁,无数居民被杀。郭松龄受到很大的触动,他由此改变了入仕的想法,转而进入了陆军学堂。

毕业后,郭松龄进入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并很快得到了陆军统领朱庆澜的赏识。之后几年中,郭松龄跟随朱庆澜去四川进行革命活动。

1911年武昌起义后,朱庆澜遭到排挤,被迫出川,郭松龄也就回到了奉天。

1912年,郭松龄考入北京将校研究所,次年又考入中国陆军大学。在学习的这几年中,郭松龄积累了大量军事理论知识,这也使他能在后来的战争中大放异彩。

1917年,郭松龄前往广东追随老领导朱庆澜。后来护法运动失败,郭松龄再一次返回奉天,成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的一名教官。

在这里,郭松龄遇到他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张学良。

在张学良的推荐下,郭松龄成为奉系军官。

在随后爆发的多次战争中,郭松龄为奉系立下汗马功劳。

可是,1925年,郭松龄却选择起兵反奉。不过,在合伙人冯玉祥的背叛,以及奉军与日本关东军的夹攻下,郭松龄最终还是失败了。他和夫人一同遭到枪杀,并且还被张作霖曝尸三日。

(张作霖旧照)

那么,郭松龄本来是奉军主力,怎么会走上反奉的道路呢?

郭松龄在加入奉军后,很快成为一名团长。在1920年发生的直皖战争中,张作霖以调停为由,挥师南下,郭松龄的部队很快抵达了前线。在同皖系军队的作战中,郭松龄以一个团的兵力,成功击溃了皖军两个旅。虽说当时的皖军本来就已经阵脚大乱,并没能完全发挥出实力。但郭松龄以区区一个团的兵力,就兵不血刃解决了敌人,也着实展现出了他的能力。此战之后,张作霖将郭松龄提拔为了混成第八旅旅长。

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在奉军前线溃败的情况下,郭松龄与张学良领导的东路部队,与数倍于自身的直军进行作战。最终,他们击败吴佩孚部队,成功突破了山海关。这也使得张作霖最后能够全身而退。

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作为第三军副军长的郭松龄,带领部队大破直军,其军事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有一件事让郭松龄的命运发生了转折,这就是他和姜登选的关系。

郭松龄与姜登选同属张作霖帐下的五虎将之列,并且郭姜二人还都曾追随过朱庆澜,可以说是共事很久的老同事了。但郭松龄偏偏因为一些小事,最终残杀了姜登选。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姜登选的第一军率先传来捷报,眼看已经快要立下大功。然而此时张学良却命令郭松龄亲自带队,增援第一军战场。看起来似乎有让郭松龄“抢功”之嫌。

(姜登选旧照)

会后,第一军副军长韩麟春讽刺郭松龄说:“这计谋好,你也可以露露脸。”郭松龄勃然大怒道:“我郭某绝不沾别人光,我还是从山海关正面打过去!”随即他愤怒地离开了大营。姜登选随即说:“这打破了我们的全盘计划,如此妄为,该当何罪?”接着他便让韩麟春到张作霖那里去告了一状。郭松龄由此开始嫉恨姜登选。

战争结束后,张作霖论功行赏,张宗昌、杨宇霆等人都得到了各省督军之位。而本属于郭松龄的安徽督军,却被姜登选抢占。这让郭松龄更加厌恶姜登选。

1925年11月,郭松龄倒戈之后,姜登选亲自拜访郭松龄,想劝他不要铸成大错。结果郭松龄反劝姜登选反奉,遭拒绝后,便将姜登选闷死棺中。

说起来,郭松龄之所以反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在日本期间得知了张作霖与日本密谋的计划。郭松龄认为张作霖卖国,随即便举起爱国旗帜与冯玉祥合作反奉。这也是很多人认为郭松龄是民族英雄的重要原因。

不过,人们质疑郭松龄的一点,也恰恰是因为他实际上并非全然是因为民族大义。在他与冯玉祥合作反奉的计划中,目的是要全面接管东北三省。这就让郭松龄的行动动机不纯。

并且在一些人看来,郭松龄冲动的行为,大大削弱了东北军的力量。也为日本后来的入侵提供了机会。也就是文前张学良说的那句话。

当然了,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历史已然无法改变。对于郭松龄的看法,也是后人们见仁见智了。

参考资料:《奉系军阀全书》

当初跟张学良铁的穿一条裤子的郭松龄,为何最后却背叛了张家

不满张作霖的军阀政治。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也确实为国家的统一解放做出了贡献,但与张氏父子来说,有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落井下石之嫌。

好了,关于冯玉祥为何对郭松龄见死不救和郭松龄为什么失败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冯玉祥为何对郭松龄见死不救 说出来让人心凉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4/13954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