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唐僧为何要去西天取经

西游记 中唐三藏西天取经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西游记中唐僧为何要去西天取经和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西游记中唐僧为何要去西天取经以及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西游记中唐僧为何要去西天取经
  2. 玄奘为什么要去取经
  3. 印度在中国西南,《西游记》唐僧为何却要“西天取经”
  4. 简述《西游记》中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

西游记中唐僧为何要去西天取经

唐僧作为《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领导者,他去西天取经除了自己对佛法的痴迷之外其实还有很多的原因促使唐僧必须去西天取经。

1自身原因、唐僧作为如来佛祖的二徒弟金蝉子,在前世的时候因为对佛法很是怠慢,被如来佛祖贬到下界历练,所以唐僧为了能够重新如来的身边必须对佛法很上心,而当听到自己学的是小乘佛法,西天有大乘佛法又怎么会不去西天取经呢!2、唐僧去西天取经是奉了唐太宗之命,为什么这么说?在原著中提到唐太宗曾以灵魂的方式到地府游历过,当如果地府一座名为“枉死城”的地方时,看到自己的子民因为被冤枉而死,所以导致怨气不散,无法进入轮回,看到这种情况之后,让身为皇帝的唐太宗心里很不好受,为了用佛法超度这些冤魂,于是当回到人间之后立马举办了一场“水陆大会”,而唐僧就是从这水陆大会上脱颖而出被唐太宗派往西天取经的人选。3、唐僧肩负了佛教对外展示有教无类的理念以及搜罗人才的重任,为什么这么说?就拿他的四个徒弟来说,猴子原先在天庭当过弼马温但却不得志,猪八戒原本是天庭的天蓬元帅,却因为调戏嫦娥被贬下界成了一只猪妖,沙僧原本是卷帘大将却因为失手打破了一盏玻璃灯触犯了天条贬到下界,每七日受万剑穿心之苦。白龙马原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而被告到天庭,原本应该被处死,最后因观音菩萨出面才免于一死。4、受到观世音菩萨的嘱托,在人世间宣扬佛法解脱终生,观音菩萨大家都知道,慈悲心肠是出了名的,为非作歹的红孩儿以及鲤鱼精和黑熊怪等等都被观音菩萨收入门下改过自新。

玄奘为什么要去取经

要回答玄奘为什么要去取经?首先要否定人们通常认为的两个习非成是的原因——第一,取经是为了超度大唐建国过程中的那些死于战乱兵燹的亡灵;第二,取经是为了求取大乘佛法。

这两个原因在《西游记》中是被捏合在一起的,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象化金蝉》里写道:

这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玄奘闻言,心中大喜,翻身跳下台来,对菩萨起手道:“老师父,弟子失瞻,多罪。见前的盖众僧人,都讲的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如何。”菩萨道:“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太宗道:“你可记得么?”

求大乘这个说法当然是不准确的。自北印度经中亚细亚传入中国等处的北传佛教主要就是大乘佛法,另一方面,佛经翻译并非自玄奘始,如果他是发愿去求大乘佛法,按照我友张彰先生的戏语:

鸠摩罗什岂不是要哭死(我翻译的书你都没有看吗)。玄奘西行取经,是有相当明确和具体的目的的。

我们可以先看一下玄奘大师在国内的求学和研究路径。

玄奘出家后,首先在洛阳净土寺跟景法师学《涅槃经》,后又从严法师学《摄大乘论》(下简称《摄论》),达6年之久。

隋大业十二年(618,唐高祖武德元年),因为隋末大乱,高僧多避居蜀郡(唐初改名益州,治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于是玄奘与兄长长捷便计划到那里去学习,从洛阳赴成都的途中,兄弟两人巧遇空、景二法师,便向他们学习《毗昙》、《摄论》,“空法师”不知何许人也,“景法师”则是慧景。玄奘入成都后,跟从宝暹学习《摄论》,又跟从道基(577-637)学“说一切有部”的《阿毗昙论》,接着在道振处学习《发智论》。道基是著名摄论师靖嵩的弟子,慧景、宝暹见于《续高僧传·道基传》的“附传”,比较大的可能是道基的同门师弟或者弟子辈人物。

武德七年(624),玄奘又到当时摄论学的中心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从慧休(548-645)学《杂心论》,又到赵州(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随道深学《成实论》,再回长安从道岳(568-633)听受《俱舍论》,玄奘又在长安向法常(567-645)、僧辩(568-624)学习《摄论》,玄奘亦曾向玄会(582-640)学习《涅槃》,僧辩、玄会是道岳的弟子,法常是昙迁的弟子,都属于摄论师。

见于记载的玄奘在国内受学的13位老师中,有8位是属于摄论学派(严法师、慧景、宝暹、道基、道岳、法常、僧辩、玄会)。玄奘最先在洛阳跟从严法师学习《摄论》,后来发愿西游求法,亦在取《十七地论》(即《瑜伽师地论》,汉传佛教经典名称为《十七地论》的是南朝梁真谛翻译的《瑜伽师地论》节本),可见玄奘受到摄论学派的深刻影响,他关注的重点始终是瑜伽行派的佛学学问。

玄奘的学习路径大致是这样的:在成都求学时,玄奘首先接触到的是具有地论学派背景的《摄论》思想;后来,逐渐脱离了地论南道系(可以参照武侠小说的说法理解为南派)的摄论学派,而求访具有毗昙学派背景(可以理解为北派)的摄论学派,更直接学习南朝梁真谛门下所传承的《摄论》体系。

换言之,在玄奘的青年时代,北方流行已久的《涅槃经》、《成实经》、《毗昙》学与真谛在南方译传的《摄论》、《俱舍论》,构成当时南北佛学的主流;但是玄奘通过学习,深感真谛等古德高僧的译著有不尽完美的地方,致使义理含混不清,使得后学理解不一,各种注疏也各不不同,从而造成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分歧很大,难以融会贯通;特别是当时摄论、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各有不同,使得玄奘对唐初佛教思想界的在佛理上潜在的分歧和争议深有疑问,遂产生去印度取经的意向——当我们后人比较宏观地审视佛教思想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南北朝时代在中国流传的唯识思想基本上都属于印度前期瑜伽行派的思想或曰唯识古学,等到唐朝玄奘大师自印度回国译出《成唯识论》等一系列经典之后,中国才开始传播印度护法一系的印度后期瑜伽行派的思想或曰唯识新学。当然,此时的玄奘还不可能清楚自己的历史作用。

武德九年(626),玄奘向东来大唐的中印度法师波罗颇迦罗密多罗(简称“波颇”)咨询佛法,在咨询的过程中了解到印度戒贤法师在那烂陀寺讲授《瑜伽师地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接接触原典并重新翻译成汉语,并将既权威又新鲜的佛学思想输入中国。

因而,玄奘取经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并输入权威新鲜的佛学思想,来融合法相学中的北方地论学、南方摄论学的差异,从而消弭分歧和争端,统一中国佛学思想。而这时他具体的目的就是去印度的那烂陀寺向戒贤法师学习,并求取完整的《瑜伽师地论》等经典。谈古论金,掰开揉碎历史的人性和技术流呈现给您欢迎评论互动,感恩点赞关注!

印度在中国西南,《西游记》唐僧为何却要“西天取经”

首先,《西游记》中的“西天”指的是在“天竺国”中的“灵山”。“天竺”是古代中国以及其它东亚国家对当今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陆国家的统称。

在我们的印象中,佛教诞生于古印度。但实际上,佛教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释迦族人)所创。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

当然玄奘没能直接南行到印度,而是取道西域,西亚,再到印度,也因印度自古与中国隔绝的缘故。我们看下图可知,印度周围除了山就是海,但在其西北角有一个缺口,这是在大航海时代来临前,印度大陆与外界的唯一通道。

综上所述,由于古代交通不发达,无法从中国直接南行到古印度,只能西行,因此称古印度为“西天”。

简述《西游记》中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

唐僧的前世是金蝉子,从遭贬凡间作为第一难开始算起,到取经成功受封旃檀功德佛之前,共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这是作者苦心设计的蓝本,更是贯穿整个西游过程的脉络,而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从金蝉遭贬就开始算起,出生之后又是连遭磨难,即:出胎几杀第二难,满月抛江第三难,寻亲报冤第四难。

这既是为了磨砺少年时期的唐僧,也是为了使得他的经历更富有传奇色彩,为后文做下铺垫。

西游记中唐僧为何要去西天取经和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西游记 和 大唐西域记 中唐三藏形象有何异同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4/13563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