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为雍正帝登基立下大功的隆科多,为什么在后期背叛了他的问题,以及和安图恩为什么要打孵化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为什么历史上总说清朝得国太易
前言:平心而论,满清的崛起,不乏努尔哈赤、皇太极的殚心竭虑,辛苦经营;但是,满清入主中原、平定江南、一统天下的过程,确实得益于明朝官僚阶层的卖身投靠,充当鹰犬,甘为马前卒,为清廷平定中国各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清朝统一中国的历史,使人不觉产生出一种清朝“得国”最容易的感觉。
满洲民族处于苦寒之地,其八旗子弟自幼就习惯了艰苦的环境,精通骑射,勇猛善战;更兼刚刚立国,人人急欲立功扬名,一片朝气蓬勃的气象。再加上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都是雄才大略的杰出领袖,进取心都特别强烈。这就为满清统一天下奠定了政治、军事上的强大基础。
从清朝兴起之时,就极具侥幸的成分。
1.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常说自己靠十三副盔甲起兵,得以建立了后金的基业。其实,由于努尔哈赤的父亲、祖父因故死于明军平定阿台的叛乱战斗中,因此,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感到很内疚,就对努尔哈赤照顾有加。不仅让努尔哈赤继承了父、祖的官职,多方扶持他的势力发展;甚至李成梁还派兵帮助努尔哈赤消灭竞争对手,扩大他的势力范围。
正是在李成梁的扶持之下,努尔哈赤才能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统一了女真各部,于1616年建立了后金政权。
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了著名的“七大恨”讨明檄文,率军进攻明朝。
明朝方面集结了20万大军,兵分四路,去围剿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又幸运地遇上了神助力。明军的统帅是杨镐。
这个杨镐是文臣出身,曾经在援朝战争中犯过大错。此人并不适合作主帅。可是“朝中有人好作官”,所以,这一次杨镐又以“知兵”而出任明朝辽东经略的要职,成为明军的统帅。
杨镐自恃兵多将广,丝毫没有把努尔哈赤放在眼里。他竟然把明军的进军计划公然写入恐吓努尔哈赤的信件之中。这就使努尔哈赤对明军的动向一清二楚。
针对明军四路进攻的计划,努尔哈赤及时调整了迎敌战略。他集中兵力,对明军进行逐路打击。
因为有了杨镐的神助力,努尔哈赤取得了萨尔浒之战的重大胜利;从此,后金成了明朝的心腹大患。
1626年,努尔哈赤横扫辽东,明军纷纷溃逃。就在后金即将占据整个辽东之际,努尔哈赤遇到了克星——袁崇焕。在宁远大战中,被袁崇焕迎头痛击。无奈之下,努尔哈赤只得退兵。不久以后,努尔哈赤就病死了。
2.皇太极.
皇太极是满洲的一代雄杰。他的政治才华极其出众。
在继承了努尔哈赤的事业之后,皇太极对后金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改革。由于皇太极政策对头,措施得当,他很快就稳定了后金内部,整合了后金的军事力量。同时,皇太极采取军事恐吓、政治诱降的手段,迫使蒙古、朝鲜屈服,与后金结为盟国,彻底孤立了明朝。
1636年,皇太极称帝,把后金改为“大清”。
皇太极多次侵犯明朝边境,甚至从长城入关,直趋北京,极大地削弱了明朝的边防力量。
1640—1641年,皇太极与明朝展开了松山、锦州大战。这是双方在辽东的一场大决战。
由于崇祯皇帝急不可耐,指手画脚,插手战争,破坏了明军主帅洪承畴的战略计划,最终导致明军大败,洪承畴被俘。
皇太极笑到了最后。从此,除了宁远孤城,明军在关外的全部重镇都落入满清的手中。并且,皇太极慧眼识才,极具耐心地招降了明朝重臣洪承畴,为清军进攻明朝找到了一个最佳领路人。
后来,皇太极也因病而死。
3.多尔衮.
多尔衮作为清朝的摄政王,为清朝入主中原立下了不世功勋。
多尔衮也是满洲杰出的政治人才。他继承了皇太极的遗志,一直伺机侵略明朝。
1644年,李自成大顺军攻取北京,明朝灭亡了。多尔衮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马上率领全部八旗兵,准备从长城破关而入,争取在明朝灭亡的际遇中能够分得一勺羹。
进军途中,多尔衮遇到吴三桂派来请兵援助的信使。多尔衮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大好时机。于是他立即命令全军改变进军方向,马上直扑山海关。
在山海关一片石大战中,清军联合吴三桂,一战击败了李自成大顺军。随后,穷追不舍,逼得李自成被迫退出北京,又撤离山西,退回了西安。
多尔衮威逼利诱,迫使吴三桂死心塌地投降了清朝。清廷移驻北京,开始了在中国的统治。
多尔衮在政治上手段极其高明。他对明朝投降过来的官僚,不管投降过李自成没有,一律依照原来的官职,在清廷加以任用。因此,清廷很快就赢得了明朝投降的文武大臣的衷心拥戴。为了在新朝立功表现,他们纷纷出谋划策,甚至请求清廷派自己去安抚地方,为清廷收复各地。
当时,往往是清廷派一名明朝降臣去某地担任巡抚,此人利用以前的袍泽故旧,很快就稳定了清朝在此地的统治。
而投降清朝的明军,在转过头去进攻李自成大顺军及南明军队时,忽然就变得如同猛虎下山一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正是由于明朝降臣们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清朝才在中原站稳了脚跟。
清朝的天下其实就是吴三桂、洪承畴为主的明朝降臣打下来的。满清八旗精锐不多,平时驻扎在北京周边。那里有战事,就向那里出击,取胜之后,立即返回休整。而各地都是由投降过来的明军去镇压反清义军,这些降兵的背后,只有少数八旗兵压阵监督。
就这样,清廷改变了自己军事力量的不足,变得无比强大。清廷采取的以汉制汉的政策,在清朝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由于南明朝廷的腐朽不堪,人心尽失;明朝官僚阶层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和地位,纷纷降清。当时的状况,可以说,清军到处,明朝大臣投降的场面简直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
正是由于明朝降臣利用自己在明朝时期的地位及声望,为清廷张大声威,招降纳叛,很快使得清军一路无阻,八旗精兵的铁骑踏遍了神州的山山水水,顺利地征服了天下。
结语:虽然努尔哈赤、皇太极为清朝的崛起作了很大的努力和付出,满清八旗兵也骁勇能战;但是,满清征服天下确实依靠了投降的明朝文臣武将。没有这些降臣充当鹰犬,冲锋陷阵,以满清八旗的兵力,清朝是无法统一天下的。
因此,很多人都认为清朝“得国”的过程显得太容易了。
为雍正帝登基立下大功的隆科多,为什么在后期背叛了他
公元1722年,康熙驾崩。弥留之际,隆科多被康熙召到御前,接受顾命。因为拥戴新君雍正有功,隆科在雍正朝一度位极人臣。然而,五年后,他就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告发,落得个抄家、圈禁而死的下场。而这一切,都因为一个女人!
隆科多,出身于“满洲八大姓氏”之首的佟佳氏一族,满洲镶黄旗人,是满洲八大旗排名第二高贵的旗色,仅次于正黄旗。
他的家族背景更牛,他的父亲是一等公佟国维,他的姑姑嫁给了顺治,生下了康熙,被封为孝康章皇后;他的姐姐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雍正从小就在佟佳氏膝下长大。也就是说顺治是他的姑父,康熙是他的表哥兼姐夫,雍正是他的外甥。
有这样的出身和背景,想要成为一个平凡的人也很难。
康熙时期,他就受到了康熙帝的重用,于康熙二十七年被封为一等侍卫,后被提拔为銮仪使,同时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
后来又官至步军统领、九门提督。九门提督控制着京城九门,掌握着京城内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军事力量,毫不夸张地说,皇城上下、皇宫内外的安危全部系于隆科多一人之手,可见康熙对他的重视。
也正因为如此,在九子夺嫡中,隆科多是致胜的一个极为关键环节,他也就成了众皇子争相拉拢的对象。
但幸好他吸取自己老爹佟国维的教训(站队八阿哥允禩被康熙撵回老家休养),知道只有康熙认定的新君才是“铁稳的新君”,所以在不知道下一任储君是谁时,他谁都不站位,只忠于康熙。
因为他的中立,康熙才会在临终前,让他到御前接受顾命,成为宣读传位诏书的人。
康熙死后,为确保雍正能够顺利登基,隆科多出力颇多,因此雍正对他非常感激,不仅在公开场合称他为“舅舅隆科多”,还说他是“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继位之初,凡是朝廷事务,雍正都会同他商量。
可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样的荣宠只持续了三年就开始急转直下,他先是被撤掉了步军统领的职务,次子玉柱因为品行恶劣被夺职罢官。
到了雍正五年,雍正就开始清算他,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他被清算时,最先站出来告发他的是自己的嫡长子岳兴阿。最终隆科多被雍正以“四十一条大罪”抄家并永久圈禁,一年后死于禁所。
他究竟是做了什么背叛雍正的事,才会被雍正清算,而且儿子不仅不救他,还要对他落井下石呢?
这一切都要从隆科多的败家媳妇李四儿说起。
李四儿不是隆科多的正妻,而是一个小妾。隆科多的正妻是赫舍里氏,原本夫妻俩感情不错,婚后生下了儿子岳兴阿。
有一次,隆科多去岳父家做客,他的小妾李四儿来奉茶。
隆科多抬头一看,内心小鹿乱撞,这女人绝绝子啊!那脸蛋,那身材......无可挑剔,他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回到家后,他就开始朝思暮想,夜不能寐好几宿。
终于忍不住了,他就去找岳父摊牌:“爹啊,我看上了你的小老婆四儿,得不到他我茶不思饭不想,你能如我所愿吗?”
是个男人听到这话,都会气炸了吧!隆科多的岳父也是一样的,可是当时的隆科多已经是步军统统、九门提督,即使自己是他岳父,又能怎样呢?
就这样,老婆的“小妈”成了自己的“小老婆”。
隆科多当然没想到,这个女人日后会成为自己家里的定时炸弹。
古代三妻四妾原本也正常,隆科多的正妻也不是个不讲理的人,不让隆科多娶小老婆,可是她怎么也无法接受丈夫的小老婆,曾经是自己的“小妈”。
为了打压小妾的威风,赫舍里氏对李四儿百般排挤。
照理,做小妾的,就要夹着尾巴做人。但偏偏这李四儿就不是省油的灯,仗着隆科多的宠爱,压根不把正妻放在眼里,甚至对她颐指气使。
而隆科多不仅没有让小妾和正妻处好关系,反而处处偏袒小妾,完全不顾正妻的感受,是个名副其实的大猪蹄子。
这还不算,隆科多对李四儿的宠溺完全违背了礼法。
康熙五十八年,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去世,由于佟国维是康熙的二舅兼岳父,所以“祭葬如例”,按照惯例,必须由隆科多的正妻赫舍里氏,去迎送皇帝派去处理丧事的内务府官员。
结果却是李四儿去迎送,等于直接将正妻“命妇”的地位都抢了。要知道“命妇”是官员的母亲、正妻才有资格受封的。
隆科多的母亲见到这个情景,十分悲愤,一个小妾名不正言不顺的,竟然成了丧礼的主事人,可老太太又无可奈何,第二年就“饮恨而没”了。
不久之后,李四儿生下了隆科多的第二个儿子,取名玉柱。有了儿子之后的李四儿,更加恃宠而骄,甚至有了非分之想,一心想要将自己的儿子扶为嫡子。
因为隆科多家是有爵位的,但清朝规定,只有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爵位,隆科多就算再宠爱李四儿也没办法给他。
李四儿就想把赫舍里氏除掉,便残忍地将她做成了“人彘”。这么残忍的事,历史上也只有像吕后、武则天这样的“毒妇”做得出来,而且人家也是正妻对小妾的手段,可隆科多家却是反过来。
只可惜,虽然正妻被小妾弄死了,隆科多也不敢将李四儿扶为正室,他还是得考虑外面的人会怎么说。
李四儿见状后,就胆大包天,直接去找雍正为自己的儿子索要官职。由于当时隆科多圣眷正隆,玉柱,一个纨绔子弟,就由一等侍卫升为銮仪使,这可是正二品的官职!
也正因为如此,隆科多的嫡长子岳兴阿才会对这个家产生深深的恨意,父子关系也水深火热,最终反目成仇。
李四儿接连气死自己的老母,害死自己的正妻,并没有让隆科多对她的宠爱减少,反而变本加厉。
她不仅在家中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在外面也毫不收敛,无形中也让隆科多得罪了很多人。
一次,隆科多叫李四儿和京城的贵妇们一起去宫里觐见皇后。一般来讲,大家都是贵妇,没有谁比谁高贵,即使真的有高低之分,那也得低调一点,毕竟要去见的是皇后,总得恭恭敬敬。
而这个李四儿,却一副飞扬跋扈、高高在上的样子,呵斥所有人闪开,说“我要先过”,这种态度,当然是会让同行的贵妇们非常不爽。
如果只是私下人品不行,对隆科多的影响也不致命。偏偏这李四儿,对隆科多的公事也参与颇多,甚至犯了政治错误!
隆科多位高权重,免不了会有人想要贿赂他,来求取功名利禄。隆科多当然不敢正大光明收礼,但李四儿敢啊!
当时几乎所有官场的人都知道,要走隆科多的门路,直接给李四儿送银子就行了。李四儿收了钱,隆科多就会去办事,也就是收受贿赂来干预选拔官员,官场上的人称之为“佟选”。
据不完全统计,李四儿收受的贿赂达44万3000两白银,当时一两白银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100-200元,44万多两白银折合成现在的钱大概4400万~8800万。
官场腐败在每个朝代都有,只要不是太过火,皇帝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如果是牵扯到政治斗争,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这个李四儿可以说是胸大无脑,居然愚蠢到邀请九王爷允禟身边的太监来家中唱戏。
要知道这允禟可是当年九子夺嫡的主角之一,和八爷允禩一个阵营,那可是雍正的死对头啊。你一个雍正阵营的家属,居然和雍正政敌的手下拉扯不清,简直是愚蠢至极!
果不其然,雍正很快就找上隆科多,但一开始雍正还只是撤了他步军统领的职务,夺去他儿子玉柱的官职让他回家好好管束,并口头警告了一番:
当年朕刚登基,你和年羹尧都被朕当成心腹,朕对你们丝毫不加猜疑和防范。谁知道你们仗着朕对你们的信任,竟然有二心,招权纳贿,擅自作威作福,辜负朕的一片心意。以前明珠、索额图勾结营私,圣祖解除他们的重要职位。如果你和年羹尧还不知所谓,不痛改前非,就是自取灭亡!
隆科多倒是想要收敛一点,奈何李四儿却收不住手,而且上梁不正下梁歪,连隆科多家的家仆都会收受贿赂。
终于东窗事发!
雍正四年,隆科多的家仆牛伦仗权收受贿赂,事情败露被抓,审讯时为了自保,把隆科多收受年羹尧、总督赵世显等人的贿赂抖了出来,这个贿赂可是和一般的贿赂不同。要知道,年羹尧和隆科多,一个居于外拥有兵权,一个居于内拥有实权,两人勾结,那会是什么后果?
雍正五年,隆科多被派往沙俄谈判边境问题,由于结党营私,并私藏玉牒,被雍正抓到罪证并立即遣送回京逮捕、抄家。
而他的嫡长子岳兴阿在知道父亲如果倒台,自己一定会受牵连,却还是首当其冲告发自己的父亲,控诉他的种种罪行,可见岳兴阿是有多么憎恨自己的父亲。
很快,隆科多就被雍正安了“四十一条大罪”,囚禁在畅春园附近外围的一个屋子里。他的长子岳兴阿被撤职,次子玉柱发配黑龙江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李四儿则被打入辛者库做奴役。
曾经盛极一时,灿烂辉煌的佟氏家族,就这样葬送在隆科多的手上,更准确地说是葬送在李四儿的手上。
但是要完全怪到李四儿身上,也有点不公道,作为一个官场老手来讲,隆科多不会不知道李四儿的行为早晚会将自己害死,却还是放纵李四儿这么做,与其说放纵不如说是授权。
在雍正给他定的“四十一项大罪”中,最主要的有三项:
一是通过办“佟选”,大肆结党营私,把持朝政大权。
二是大肆收受贿赂,一而再地挑战雍正的底线。
三是居功自傲,多次炫耀自己的拥立之功,强调是因为自己起到关键作用,雍正才能顺利坐上皇位,等同挑战雍正继位的“合法性”。
这些对于雍正来讲,等同于背叛!
照理说,隆科多官职已经做到头,有权有势,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1、雍正推行新政,伤害到了以隆科多为代表的旗人贵族利益在康熙晚年,朝政的局面十分复杂,当时瓜分政权的参与者,主要有这么几股大的势力:
以太子胤礽、四阿哥胤禛、八阿哥允禩为代表的皇子们;以魏东亭、隆科多为代表的功臣勋旧;以佟国维、马齐为代表的八旗贵胄;以张廷玉为代表的汉人重臣。
这些不同阵营的势力之间,盘根交错,稍微动到某一群体的既得利益,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康熙只要想做一些调整,就会横生枝节遭遇集团性的阻力,比如追比国库欠款、清理刑部冤狱等。
康熙是一个“仁君”,无法强硬地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采取和稀泥的方式来维持朝廷的安稳。
所以康熙很聪明,他选择了雍正这样一个铁面无情,手段强硬的继位人。
雍正一上位,就开始推行火耗归公(由中央统一耗损比例来收赋税,打击地方官吏任意摊派的行为)、旗人耕种、官绅一体纳粮等一系列新政措施,这些措施条条都在很大程度上触动了以隆科多为代表的旗人贵族的经济利益。
在政治上,雍正重用李卫、田文镜等汉臣,还积极通过科举渠道选拔王文昭、刘墨林等汉人来填充官场,这些政治举措,对昔日在朝廷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旗人贵族来讲,是一种权力的稀释。
隆科多这时可能有点后悔自己辅错了新君,竟然与八王爷允禩,以及其他旗主王爷等人勾结在一起,史称“八王议政”,试图谋划发动推翻雍正的政变。
只不过这时候,雍正还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来证明隆科多参与了“八王议政”,便没有处理他。
2、诺敏和年羹尧的死给隆科多带来巨大的打击,让他没有了安全感让隆科多对雍正开始有二心的还有诺敏和年羹尧的死。
雍正继位之初,想要清查各省藩库亏空,隆科多第一时间表达了与雍正高度一致的政治立场,并推荐了“天下第一巡抚”诺敏来做这件事。
但是诺敏“第一巡抚”的名号根本就是徒有虚名,为了邀功竟然挪借山西晋商的银子来充当藩库存银。
因为诺敏的事,隆科多在雍正面前抬不起头来。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本隆科多以为雍正顶多就是撤掉诺敏的职,毕竟“天下第一巡抚”的称号是雍正御赐的,杀了他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但没想到,雍正真的打自己的脸,杀了诺敏!
这让隆科多不寒而栗,第一次发现雍正原来是如此的无情,为了达到目的,不管你是谁,都可以翻脸不认人,甚至可以不要自己的脸面。
而年羹尧的死,则让隆科多彻底失去了安全感。
当年雍正之所以能够压倒八阿哥允禩成功继位,在内靠隆科多、十三阿哥允祥控制京城内外兵权,在外则靠年羹尧遏制十四阿哥允禵在西北的十万精兵。
可是年羹尧的结局呢?一贬再贬,最后三尺白绫挂在了城门洞口。
这当中固然有年羹尧嚣张跋扈的因素,但是雍正对功臣狠心赐死的举动,对隆科多的触动是相当大的。
由于年羹尧是被大臣们弹劾而死的,隆科多吸取了年羹尧的教训,开始拉拢众臣,但是他忘了,结党营私是雍正最厌恶的。
很多人说雍正除掉年羹尧和隆科多,是因为这两人揪住了雍正继位时的“小辫子”,而雍正为了彻底掌握权力,才对他们下了毒手。
可是为何同样是功臣的十三阿哥、后来的怡亲王胤祥却没有遭到雍正的毒手呢?因为他一心做事,绝不拉拢任何人,也从来没有背叛过他的四哥。在雍正给他赏赐太多时,他坚决不受,雍正皇帝对允祥的评价是:“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
在我看来,隆科多这类人更多的是政治的投机者。投机者在做事之前,会先考虑这件事对自己是否有利,他们考虑的并不是忠心。
隆科多的悲剧也警示我们:投机可以赢得一时,却赢不了一世。
晋朝为什么成为短命王朝
大一统的西晋,仅仅历四帝,51年就结束了
西晋(266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传四帝,享国51年。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
按常理来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凡是长时间格局战乱的之后的朝代一般都是大王朝。如,大汉,大唐等等。但是,西晋是个例。传位仅仅四个皇帝,而且只有第一个皇帝司马炎是善终。剩下的三个皇帝皆不得善终。晋惠帝司马衷被自己人毒死了,晋怀帝司马炽和晋愍帝司马邺都是被刘聪杀死。何其悲也!!!
思考了一下西晋的灭亡的原因,抛砖引玉,大家一起讨论
1、创业者不是建国者
司马炎是西晋的第一个皇帝,但是创业的时期,都由他的爷爷,大伯,父亲完成了,自己吃了个现成的。这样造成了建国者就是一个纨绔子弟,不了解民间疾苦,得民心者得天下吗,但是司马炎没有这些体会。司马炎不知道创业的艰辛,也就不懂得珍惜
2、皇家带头享乐
西晋的皇族,官员那是极尽奢侈。司马炎一万多个老婆,哪一个创业的皇帝有这份闲心?大臣之间相互斗富。哎,思想不正啊
3、没有坚定的思想的支持
所谓的魏晋文人,魏晋风骨,大多是一些清谈误国之辈。上层没有提供一个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
4、建立初期强敌环肆
看看第一张图片,西晋在统一在发展,北方的民族更始完成了华丽的转变,由于统治者没有足够的眼光重视这些事情,没有扼杀对手与摇篮,到了后期,根本打不过人家了
5、选人制度造成了门阀势力严重
所谓的九品中正制,直接造成了世代为官,为士,底层失去了上升的通道,这一招在初期可以快速的团结势力,但是慢慢的也会造成底层人民的怨恨。而上层也无可用之才,你看看西晋有什么名将?没有一个人可以跟五胡的建立者可以正面PK的将才。
6、藩王实力太大,不团结
司马炎大肆分封本家族,光是刚继位就封了27个王,这些王爷拥兵自重,各怀鬼胎,不团结,皇家有难,各自观望,皇帝的势力太弱。
7、立长不立贤
这个典型的代表就是:司马炎选了司马衷这个傻皇帝为继承人。八王之乱,直接导致西晋没了抵抗的能力
8、自然灾害严重
可能上天都不照顾司马家族了,这51年,几乎是连年自然灾害,地震,旱灾,水灾接连不断。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这些都是要命的,吃不饱,那还不天下大乱啊
赵构与金议和保住半壁江山,为什么却被后人唾骂到今天
赵构保住了半壁江山?这问题问得好,让我突然间感到责任重大,想当幼稚园老师了。赵构保住了半壁江山?我请问你赵构是哪一次上过战场?没有南宋主战的军民坚持抵抗哪来的南宋?不是人家女真人人口少,实力差能让你南宋存在?如果是民选政府赵构有资格当皇帝?他当皇帝也是因赵家没人,主战的军民没的可选,只能将逃跑的他拉回来给穿上黄袍。一心在路上的赵构哪来的心思抵抗啊,自然要想方设法的乞和,更不会分析敌我态势,其实当时的女真已经是强弩之末,没有能力再扩张领土了。女真是被辽国压迫的小民族,走投无路的女真人只能奋起一搏,起兵时才2500人,全部老幼一起上阵,也正值辽国政治腐败,国内贵族争权夺利,百姓恨官府比恨外来者更甚,一仗下来打出了一片天。接着女真人继承了辽国的统治,但这种继承是不牢固的,只有少数族人统治一个庞大的帝国,实质中队里低层士兵都是汉人和契丹人,如如换头术,各种排异现象会不断出现,但女真人聪明的用战争将矛盾转嫁出去了,成功的利用军功制抢了北宋皇城,论功行赏后人们如打了一通鸡血。因长年不打仗,再加猪头宋主乱指挥,徽宗父子被俘,无头的宋国如一头无头苍蝇,抵抗无力,再加百姓积累下的怨气,冷眼观日落,一时间女真人所向披靡。但后期也因长期的战争,宋人渐渐学会了打仗,出现了中兴四将这几个狠角色,结果女真人如撞了墙,再也抢不到战略物资以战养战,没了物质刺激,士气低落,如一个吹到极限的气球,已经出现颓势,再也不能穷兵黩武了。如果这时南宋继续抵抗,女真内部必将出现内乱,但是因为赵构和秦桧的失误结果让女真人得以喘息,给了它休整机会。打仗打的是双方君主的意志,一个懦夫,长腿的皇帝,赵构跟本就不配做人家女真人的对手,怎么能说他保住了半壁江山?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为雍正帝登基立下大功的隆科多,为什么在后期背叛了他和安图恩为什么要打孵化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4/134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