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为什么写字能保持这么久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石墨为什么写字能保持这么久这个问题,为什么石墨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石墨烯电热画好不好
  2. 石墨烯挂画加热怎么样
  3. 石墨为什么写字能保持这么久
  4. 石墨的来源故事

石墨烯电热画好不好

好因为石墨烯拥有很高的导电性和热导率,可以迅速传输电热能,并且能够平均地分布在整块画的表面,不会出现过热或不热的情况,能够保证画面的质量和安全性。此外,石墨烯电热画也可以实现智能控制,方便使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石墨烯电热画能够应用于家居装饰、商业广告、展览展示等领域,不仅能够提高环境的美观度,还具有保暖、干燥、杀菌等功能,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附加值。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成本的降低,石墨烯电热画很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低碳、环保的取暖方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石墨烯挂画加热怎么样

石墨烯电暖画是最近装修市场特别流行的一种电暖产品,它既可以作为一幅墙壁装饰画,又可以起到一个给室内加温的作用,所以很多装修业主都特别喜欢这种集装饰和取暖一体的壁画。石墨烯电暖画的优点有很多,首先我们刚刚已经说了,它既可以装饰又可以取暖,而且这种电暖画特别节能,耗电量比较低,而发热效果又特别快。最重要的是,这种电暖画对我们人体没有任何辐射。关于缺点,我觉得只有一个,那就是石墨烯电暖画只适合面积比较小的区域,不适合客厅这样面积比较大的区域。

石墨为什么写字能保持这么久

因为石墨,化学元素为碳原子,化学成分稳定,所以使用石墨写字或者绘制的字画年深切日久不变色,保持上千年都没事的。

古代的石墨,用天然石炭制成,在砚石上研成粉末,再渗水融成墨汁。

石墨在常温下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耐酸、耐碱和耐有机溶剂的腐蚀。

石墨的来源故事

“墨”字从黑、从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凡属于黑色颜料都可以叫做墨,其中既包括用植物、油料燃烧后的烟煤与动物胶为主要成分加工而成的成形墨块,也包括天然矿物质中的有色颜料——古代所称的石墨。作为文房四宝的墨,则是专指前者而言。至于把朱砂等其他各种颜色的颜料和以胶制成的块状颜料称为朱墨、彩墨,是因为它们也是在砚中研墨,使用方法与墨相同,而缀上一个“黑”字,这是墨字义的一种引申用法。墨的最初使用是否可以像笔那样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呢?仰韶文化的彩陶上那些美丽的图案,是不是用墨画上去的呢?

石墨

这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一个问题。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工业研究所的专家称:以其能经较高的窑温(800℃),可以肯定它是一种矿物质而不是有机碳素物。据一般陶瓷器所绘黑彩是用低级铁矿物作为黑颜料,有赭石、乌金土、紫金土。因为这些矿物质分布极广,远古人民用以作为彩料是很可能的。近年来,在属于仰韶文化时期的姜寨遗址中,发现了一套当时的绘画工具,其中有石砚、研棒、陶水杯和颜料,这种颜料经化验证明是低铁矿物质——黑红色的三氧化二铁。石砚上残留的痕迹也与颜料的成分相同。

石砚

这种矿物质颜料其实也就是古书中记载的“石墨”。由此可知,“石墨”的使用不晚于新石器时代。这种“石墨”的化学成分不是单质碳,与烟煤和胶为主要原料合成的墨在成分上有着质的不同。那么,烟煤和胶而制成的墨究竟起源于什么时期呢?我们的祖先从北京猿人时代已经会使用火。新石器时代,火的使用更加普遍,并用来烧制陶器。有火就有烟;有烟,就会形成黑色的烟煤。这种黑色的烟煤便可以和水和胶混合在一起,用来书写——这些,还只是对于墨起源的推测。远古时代人们最早的墨迹是存留在股墟出土的甲骨上。

烟煤

在甲骨文中,有一部分是墨写或朱砂写的,还有一部分是锲刻之后在字迹中填以墨或朱砂,以求更加醒目。这是我们的祖先在公元前12世纪时便已经使用墨的证据。20世纪20年代,曾经有美国人怀疑那些甲骨上的字迹可能是用奴隶的鲜血书写成的。但是,他们在对这些字迹的颜料进行微量化学分析之后,十分惊奇地发现,甲骨上红色的字迹是朱砂,而黑色的是单质碳——墨的主要成分。这个发现足以证明,墨的创始年代不晚于殷代。在古代典籍中,我们也可以找到许多有关墨的记载。

朱砂

《仪礼·王藻》中就有“史定墨……扬火以作龟,致其墨”,《周礼·春官宋伯·占人》中有“史占墨”的记载,这都是说史官在占卜时用墨来书写辞。殷墟的甲骨文,已经证明了这些记载的可靠性。墨被用来书写,是它的基本用途;另外,墨还被用在古代的刑法上,是古代的“五刑”之一。《尚书·舜典》中,有“五刑有服”,五刑之首,便是墨刑。而《尚书·说命》中有“惟木从绳则直”,《仪礼》中也有“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的记载,这些则是古代劳动人民很早便把墨用于生产劳动的反映。墨的使用可以上溯到殷代,但块状的墨则出现较晚。

块状的石墨

关于块状丸墨的最早记载是汉代时期,因此过去一般都认为丸墨始于汉代。应劭(约153-196年)的《汉官仪》中,有“尚书郎起草,月赐隃麋大墨一枚,小墨一枚”的记载。《东宫旧事》中也记载“皇太子初拜,给香墨四丸”,这说明汉代已经有了制墨的专业产地,所制的墨不但有大枚、小枚的区别,而且也已经开始出现添加香料的高档墨。在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中,我们也见到了一些汉代墨的实物。1964年,在河南陕县的刘家渠汉墓中曾出土过5块墨,出土时这些墨分别和书刀(削)、石板砚等文具堆放在一起。

汉墓

1973年在山西浑源毕村西汉墓中,发现了一块长2.5厘米的比较完整的半圆锥体墨丸,这是出土的西汉墨丸中较大的一块。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中,又发现了西汉文帝时期的墨,共有5个碎块。同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又发现了一块秦代的墨,墨呈圆柱形,墨色纯黑,这是讫今所发现的最早的墨。这块墨的发现使成形墨的历史起码上溯到了秦代。墨在做成块状以前是什么样子呢?元代陶宗仪(1321-1412年)在《辍耕录》中写道“上古无墨,竹挺点漆而书。”陶氏所说的墨当是指成形的墨丸,所以他说“上古无墨”。

半圆锥体墨丸

尽管他关于上古无笔用竹挺的说法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但他所说的“漆”,还是值得我们再考察一下。所谓漆,其实就是古代墨的别称。而《庄子·田中方》中记载的宋元君将画图,众史为之“舐笔和墨”,则透露出那时的墨是一种加水调和便可以使用的墨,不必研磨。1954年在长沙杨家湾楚墓中,发现有一个残篾筐中置满了黑色方块泥,这可能就是战国时使用的墨。另外,明代朱常淓编写的《述古书法篡》中说“刑夷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这里把墨的发明归于刑夷,自不可信,但说墨是“土之类也”则有一定的合理成分。通过古书中的记载并结合考古发现,我们可以知道古代曾把煤烟制成泥状的墨,在秦汉以后,才捏制成块状丸墨。

关于石墨为什么写字能保持这么久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每日一冷 十个你不知道的冷知识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4/13129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