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的寓意(心无菩提树的寓意)

菩提树的寓意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菩提树的寓意,以及佛陀意为什么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菩提树的寓意
  2. 佛祖拈花,迦叶一笑。那迦叶到底在笑什么
  3. 吉祥的寓意和象征
  4. 举例说明什么是佛教的“正念”

菩提树的寓意

寓意是智慧,知识。广义讲是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的智慧。在我国它的花语是夫妇之爱,白头到老。从风水学上角度来说菩提树象征着大自然的生发,有着良好的吉祥如意的寓意,很多寺庙上多是用来当做姻缘树,对求姻缘的人会有好的效果。

菩提树代表着一种美德,菩提树本身长成了参天大树为人们遮风避雨。这一切,都是因为内心的品德,所以菩提树同时代表的是一种美德。还有,菩提树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表现。人们经常会去菩提树下祈求许愿佛祖的保佑。

佛祖拈花,迦叶一笑。那迦叶到底在笑什么

两千五百年前的一个下午,那天北印度的天气依然十分湿热,

在菩提树旁边的空地上,大众比丘们不顾炎热潮湿,照旧耐心地跏趺坐好,满怀期待的等待他们的老师释迦牟尼来上课。

昨天的课上地意犹未尽,释迦老师和阿难对话,讲了心在何处,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收获满满。要不是天气炎热,恨不得马上就要照此修习一番。

今天老师要来讲什么呢?比丘们心里非常期盼。

不一会,释迦老师照常缓缓步入会场,他一般来上课不讲排场,没有人在旁边列队拍掌,也没有聚光灯照相,更没有麦克风和显示屏在背后辅助。

但是他只要一走进来,这个地方就充满祥和平静的磁场。其实他不需要开口说话,已经是一堂课了。

释迦老师走进会场,也没有看大众,就在平日坐下的地方照常坐下。然后抬眼一看。释迦的眼神,比丘们看不到任何波澜,总是那么慈祥安静,却又像海一样的深邃,而且里面有一种力量,你一看过去,就好像整个人都融进他那个眼神里了。

他坐下停顿了大概半分钟。没有说话。比丘们有点好奇,内心都在嘀咕,咦,老师今天为什么不出声呢?

阿难内心想,老师是不是没有休息好?待会给他捶捶背

舍利弗心想,老师今天一定要讲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估计在做准备。

目犍连心想,老师是不是要准备放光动地玩个大的。

还有些比丘都在想各种各样的原因,是不是老师要等谁?

忽然之间,释迦举起手来,手上拈了一朵花,他把那朵花举起在胸前。微微地向大众示意。

比丘们顿时都傻了,老师这是要干嘛?举起一朵花?

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就里。

“是不是老师今天要讲花的佛性呢?”有人这样想。

“是不是老师要讲花的微观世界呢,毕竟上次他还讲了一滴水有八万四千虫啊。”有人这样想,大家的想法纷纷芸芸,一时间虽然没人说话,但是那些念头啊,蜂拥而出。

释迦怎么能不知晓呢?他静静地看着众比丘,想看看有没有人懂他。

在大众比丘中,释迦的眼光和觉知很快落到了一位静默无念的尊者身上,那就是摩诃迦叶尊者,这位摩诃迦叶,正在会心微笑,他没有说什么,也没有顾左右,而是静默微笑,显然已经会意。

那一刹那,释迦的心已经契合了摩诃迦叶的心,两心相印,一切圆满,无需多言。

释迦开口了:“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从此,摩诃迦叶成为了禅宗一祖。开启了这活泼智慧的禅修历史长卷。

他到底在笑什么呢?

我带着这个问题,去问了一位如梦寺的扫地义工如梦大爷。

如梦大爷说:释迦FO举起花,便是真心。

如果眼观此花,反生杂念,当然不明就里,而迦叶尊者,能当下识取,不生多想。

为何不生多想可以当下识取,因他在知见上,已经到了圆融之境。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迦叶尊者眼观释迦举花,这就是当下之妙。

我问:大爷,为何说是当下之妙?

大爷说:举花者谁?被举者谁?举与被举,所举,尽在当下归元,皆不可得,于此再生一句话一个字,哪怕笑多一下,都是多余。严格来说,迦叶尊者那微笑,都是多余,当然,释迦为了测试大家,他笑一笑,也是应个景配合一下。这是两师徒在给大家一起上课。

释迦FO在《金刚经》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叫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众比丘里,也就迦叶做到了这一点。无所住而生其心,并非不生其心,而是无所住。无所住,就是不粘滞,不攀附,不随着眼前之境的变化而动分别心。

举起那朵花,就是平凡之妙,举起一朵花是多么普通平凡的动作,那朵花也是如此平凡的事物,可是这样的动作,和吃饭洗脚穿衣睡觉一样,却恰恰表明一切是活脱脱的,非是死呆八板。

是妙明真心的显现,和其他一切万物万事的演变显现一样,这都是真心的妙明之用。

当下识取,便是菩提。什么是菩提?花是,举花是,花开是,花谢是,烦恼是,痛苦是,动静皆是,诸事诸境无不是。

你若认为高高在上发光的就是FO法真谛,其他乌七八糟的就看不上眼,那你就是未明了真心之妙用。因此你还在分别心里颠倒。

你若随顺接纳一切,不以境爱憎取舍,随观随认,随认随放,心能转境,那你就与真心相印。

释迦与迦叶,心心相印,印的是什么,印的就是这个共真心。这个真心不属于谁一个人,人人都有,共此一心。不在遥远他方极乐,不在三大阿僧祗劫,只在眼前当下,实相无相。

为何叫实相无相,色是空的显现,空是色的依托,色便是空空便是色,两个是一个,离开空没有了色,离开色也体悟不到空,实相是色,无相是空。如此而已。懂得了,不需要文字解释教条教导,就是大自在。

印心之后,本是无言,可是那个课堂上,老师在测验,学生必须也会意表示,所以一笑。

笑则疑云顿消,万籁俱寂。笑则是最好的回答和解释。

(本文观点乃一家之言,并无权威学术认定,仅供参考)

吉祥的寓意和象征

寓意着美好和幸运,象征着希望对方的人生能够顺顺利利的

在生活当中,吉祥是一个非常好的词语,当你祝对方吉祥的时候,其实就是希望大家能够过得幸福和美满

举例说明什么是佛教的“正念”

正念是八正道之一。八正道为:正见、正念、正定、正语、正精进、正思维、正业、正命。

正念就是念念不忘善法,正念也是指忆念自己的所修和所断。

佛教的正念,其实跟另外一个是分不开的,那个就是正知。往往一起说就是正知正念,也有说正知正见。

若要修学善法,就应该要正知善持,正念善护。为什么要说正知善持,正念善护?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正知?

正知:就是经常用智慧来观察三门的行径,也是指精通该断该修的一切法义事宜。

在行持各种善法时,初学者很容易丢失正知正念。首先丢掉的是正念,随后丢掉的是正知。当正知丢掉以后,你要修行的正法,此时无完全落空。

修行人把自己的心比喻成马,正念比喻为拴马的绳索,正知比喻为拴马的主人,主人需要常常看护自己的心(马是否被拴住了)。所以佛教经常把正知正见同时讲出来,就是喻意正知一定要有一个正念的守护。

在禅修时,经常掉举昏沉而点头的人,就是绳索(正念)解开了,可能早已经是心猿意马,正知也就不在了,跑掉了。

有的人是人云亦云什么“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是指安住在心的本性中,不要说安住在心的本性,就按住在一个念头上都做不到。他的现实是:无法认知心的本性,而且他的这匹马没有主人(正知),还是一匹野马,连绳索也不具备(正念),他什么都没有,还活在什么当下?谁又能知道呢!应该叫到处流浪。

在参禅打坐时,没有正知正念的人,就会出现犯困昏沉掉举的现象。此时应该去赶紧对治,不然就落入了歧途。

正知善见,正念善护,诸行善法之必要。

文/心智无碍畅游虚空

图/来源于网络

关于菩提树的寓意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菩提树的寓意 是智慧与神灵的化身,也是夫妻之爱 象征姻缘美满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4/12989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