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诗人张养浩的《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什么原因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 如何理解“天下兴亡百姓皆苦”
- 都说战争是底层老百姓改变命运的最佳时机,为什么
- 诗人张养浩的《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什么原因
- 为什么有人说古代兴百姓苦亡百兴苦兴,百姓苦在哪里亡,百姓苦在哪里
如何理解“天下兴亡百姓皆苦”
天下兴亡百姓皆苦,这句话是说,国家不论兴盛和衰败百姓都是苦难,兴盛是百姓的努力,哀败也靠百姓拼搏,种之这句话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就显得有点片面了,兴盛百姓苦中有甜,衰落了百姓苦上加苦,比如战争百姓即要付出生命又要岀力作出无私的奉献,所以要和平,从不轻易言战!
都说战争是底层老百姓改变命运的最佳时机,为什么
战争是改变底层老百姓命运和最佳时期,纯属胡言乱语!看看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等这些被战争带来灾难的国家,人民民不聊生,还有被饿死冷死的可能,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只有灾难!我们生活在和平的中国是幸福的,我们希望的是远离战争,珍爱和平!
诗人张养浩的《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什么原因
因为真的是兴与亡,百姓皆苦。
我是学历史的,虽然毕业后未曾从事任何文史方面的工作,但对于历史,尤其是中国史,还是很感兴趣的。
不过这种兴趣往往在读罢青史两三篇后,便再不忍猝读。
当年读汉史,有一句: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须知楚汉相争之时,项王何等英武,我却盼其早点自刎乌江。无他,百姓苦尔。
而后汉武帝伐匈奴。史书记载,汉兵一能当戎兵五,以汉之强,封狼居胥。然天下户口减半。至于魏晋,三国时期,壮者负薪禾,羸者填沟壑。火烧赤壁,大家看他诸葛亮羽扇纶巾,却不知百姓转运之苦,士卒疆场之难。
五胡乱华之时,衣冠南渡,南朝兴旺偏安,北地百姓沦为饿殍。
隋时伐高丽,唐时灭突厥。只看那杨姓换了李,却何曾看到过百姓苦继苦。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唐明皇英武一时,却不过是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至于宋,年年岁币,朝朝称臣。竟有大臣出使而归,归得国来,却向国人说那辽金:其势入泰山,中国如累卵。
到了元,那张弘范题诗一首:
磨剑剑石石鼎裂,饮马长江江水竭。我军百万战袍红,尽是江南儿女血!至于明,那崇祯帝空有两千万丁的中国之地,却年年败绩,最终为不足五十万丁的满清所灭。他自缢煤山,确实是无颜见列祖列宗。想太祖高皇帝,长声慨叹:“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何曾想过那苏湖膏腴之地,落得嘉定三屠;成都府沃土千里,竟需要移湖广填四川。
至于清,丁戊奇荒,人欲食观音土而不可得。
1938,所谓民国黄金十年后,竟有自己人放的文夕大火,自己人掘的黄河大堤。
1942,赤地千里,人相食。
翻开史书,莫谈那二十四姓家谱,我只是在密密麻麻的盛世与末世、粗安与动荡中,看到了纸缝里夹着这么几个字:
天下大饥,人相食。
呜呼哀哉,吾民何辜,吾民何辜……
为什么有人说古代兴百姓苦亡百兴苦兴,百姓苦在哪里亡,百姓苦在哪里
现在不就是兴嘛,你苦吗?亡就不说了。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4/129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