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中国近代史分期有哪几种说法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中国现代史冷知识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世界现代史是一部什么样的历史
世界现代史是从1900年开始计算,可以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这一百多年的变化是空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20世纪初,第二次技术革命使电气化、内燃机化日益普及,相对论、量子力学的诞生使科学革命从宏观发展到微观。20世纪中期,诞生了以核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20世纪末,又出现了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第四次技术革命。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水平节节高,衣食住行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二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有一般垄断、国家垄断、金融垄断等形式。这一趋势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空前规模的世界经济危机、世界战争及生态危机。
三是社会主义从理论进入实践。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改变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全世界工人阶级联合了起来。但是,道路是不平坦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但是,中国等国继续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四是亚非拉被压迫民族的崛起。近代史上,亚非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现代史不同了。20世纪初亚洲觉醒,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接着是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形成,整个非洲取得了独立,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社会不可忽视的力量。
五是国际关系的分裂与合作、战争与和平出现罕见状态。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以往历史上没有的。百年内,国际格局发生三次变化,先是以欧美大国争斗为中心的格局,后是两极对立的“冷战”格局,再后是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相对抗的格局。
六是世界文化体育事业的大发展,各领域都有丰富多彩的新成就,出现人类知识的大爆炸。世界性气候变暖、传染病肆虐,环境问题成为现代史的新问题。
所以说,各方面的历史都显示,世界现代史上就是世界迅速从分散走向整体,并向全球化进程过渡的历史!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是中国历史教材中明确定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社会性质发生变化。1840年前,中国是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被打断,被西方列强强行打下了殖民烙印,蒙受百年屈辱史。国家主权受到全面破坏,甚至英法美于1858年迫使清政府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使鸦片贸易在中国合法化。
2.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前,社会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鸦片战争后,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殖民、掠夺、瓜分、屠杀、欺压、压榨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3.斗争方向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前,斗争方向是人民反封建主义斗争。鸦片战争后,斗争方向是中华民族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的斗争。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就是中国近代史。经过一百多年的抗争,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束百年屈辱史。让中华民族深刻体会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中国近代史分期有哪几种说法
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中国近代史教育需要首先面对的问题。
近代史研究,难以脱离现实环境。著名历史学家胡绳1954年在《历史研究》创刊号上发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一文,此文立意与政治和宣传密切结合,这引发了关于近代史分期一场有规模的学术讨论。
胡绳先生非常明确地把中国近代历史本身的时间范围,限制在1840年至1919年之间,而这次讨论也基本遵循了这一分期。到了七八十年代,胡绳名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正式出版,代表了革命史学的集大成。学术界往往习惯把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的历史称作中国近代史,1919年以后的历史称作中国现代史。
1957年讨论结束后,《历史研究》编辑部主编了《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在三联书店出版。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主要观点及分歧集中以下。
(一)近现代史如何分期问题。
在当时史学界,参与讨论的学者相当多,主要有四种观念,从不同阶段、不同事件的历史意义对近代史进行分期,产生了许多具体分期成果。
(1)分为7段。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存在着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三大革命高潮。据此他主张将该80年历史划分为1840—1850年;1851—1864年;1864—1895年;1895—1900年;1901—1905年;1905—1912年;1912—1919年7个阶段。
(2)约分为5段。金冲及主张分为1840—1864年;1864—1894年;1895—1900年;1901—1914年;1914—1919年5个阶段。
(3)分为4段。范文澜、孙守任、李新、荣孟源、来新夏、孙正容等学者持此意见,但在具体的时间划分上,则有一些小出入,基本的时间为1840(或1839)—1864;1864—1901(或1894、1895);1901(或1894、1895)—1912(或1905、1913);1912(或1905、1913)—1919。
(4)分为3段。戴逸、章开源、王仁忱以及天津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近代现代史教研组均持此观点,时间为:1840—1864(或1873);1864(或1873)—1901(或1905);1901(或1905)—1919。
在讨论分期问题时,当时极为可贵的是,李新、来新夏、李荣华等学者在文章中曾提出了中国近代史的下限应定在1949年的初步设想,是非常有见地甚至大胆的想法。
范文澜先生极具史学眼光,率先提出了按照社会性质来划分历史时期。从革命史的角度确立了中国近代史的框架,明确指出中国近代史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组成。这一框架虽然是从革命史的角度定义中国近代史,但它的确是以1840年-1949年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科概念这一主张的滥觞。
换一句话说,五六十年代主流认识就是把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称作中国近代史,而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称作中国现代史,这是根据毛泽东主席“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史学投射。
盛极而衰,到了八十年代后期,革命史观被现代化史观所取代,1949作为近代史下限成为一个常识。
(二)各自分期的标准与理由。
近代史分期的标准与理由,不同学者从不同方面拿出了学理争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主要观点整合下来有六种,如下。
(1)以阶级斗争的表现为中国近代分期的标准。这一观点由胡绳最先提出,戴逸、章开源、孙正容、黄一良、毛健予、王仁忱、荣孟源等均持有此种观点,在当时的学术环境下,流传最广。
(2)以中国近代史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发展及其性质的某些变化为标准。由孙守任率先提出,范文澜表示赞同。这种观点是马克思理论的变形,影响一度也不小,形成了四个阶梯论。
(3)以社会经济的表征与阶级斗争的表征相结合作为分期的标准,由当时年轻的历史学家金冲及提出。
(4)通过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全面考察,以其表现出的时代特点作为分期的标准,由李荣华提出。
(5)以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重要表现为分期的核心标准,由赵德馨提出。
(6)以对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所表现出的矛盾形式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阶级斗争的发展趋势以及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反响等各方面的全面考察作为分期的标准,南开大学的来新夏提出。
历史需要放在具体的情境来考量。可以把上面的论述,简化称为“一条红线,两个过程,三次革命高潮,四个演进阶梯,八大历史事件”等方面,在80年代以前为主要近代史研究的架构模式,近代史教材也是这种纲目。
当代历史学界中,如刘大年、李文海、李怀印、张海鹏、金冲及、王先明、赵庆云、徐秀丽等人,也提出了新的看法,此处不再赘述。
而大数据、检索功能等工具出现,新观念如社会史、文化史、全球史、微观史等新范式的兴起,近代史分期则步入了“莫衷一是、歧义纷呈”的新时代特征。
2021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内容
必背内容
1、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中国的国体与政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务。
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价值取向、道德修养、行为规范。
3、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等(报考全省法院、检察院系统法律专业职位的加试内容,包括上述范围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知识)。
4、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党政机关公文基本知识、常用公文写作、常用事务文书写作、公文处理。
5、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金融经济、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科学前沿、科技常识。
6、历史知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建议:
1、根据报考类别潜心研究历年试题,掌握命题规律和高频考点,并进行系统复习。
2、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对重要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进一步提高应试能力。
3、注重平时的知识储备,不断提高用书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OK,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有哪几种说法和中国现代史冷知识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3/147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