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郑和历史,以及郑和冷知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郑和船队怎么保持淡水
郑和船队在海上航行时,需要保持足够的淡水供应,以满足船员的生活和饮水需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来保持淡水:
1.贮存淡水:船队会在船舱内安装淡水贮存设备,如水罐或水桶,用来存储足够的淡水供应。这些贮存设备需要经常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密封性和卫生。
2.船上淡化设备:一些大型船只可能装备有淡化设备,用于将海水转化为淡水。这些设备通常利用蒸发、冷凝或反渗透等技术来去除海水中的盐分,从而产生可用的淡水供应。
3.水槽补给:当郑和船队靠岸或停靠在港口时,可以利用岸边的淡水供应设施进行补给。这通常需要与当地港口或陆地基础设施进行协调和安排。
4.雨水收集:在适当的气候条件下,船舶可以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作为淡水资源。这可以通过船上的收集设备和贮存装置来实现。
在保持淡水的同时,郑和船队也需要关注水的卫生安全和质量,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处理,确保船员健康和航行安全。
郑和坐船是干什么的
郑和坐船的真实目的。
1、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
2、扩展朝贡贸易(经济目的)。
3、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4、出海目的是为迎佛牙。
5、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
郑和下西洋知识点
西洋: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前提条件:明朝初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雄厚,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物质基础。
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指南针。
目的:明成祖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郑和的故事,你知道吗
故事一:
1405年7月11日,奉成祖命,郑和偕王景弘率2.78万人第一次下西洋。
沿途各国人民热情欢迎中国使者,纷纷派遣使节随中国宝船来华访问。在回航途中,船队于旧港遇到了海盗陈祖义的袭扰,郑和从容自若地指挥全体探险队员奋力回击,一举歼灭海盗,并活捉头领陈祖义,将其押解南京,斩首示众。首次用兵就为东南亚海域铲除了祸患。
故事二:
1409年10月,郑和又奉旨第三次下西洋。船队到锡兰,不料,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垂涎郑和船队携带的财物,预谋陷害,幸亏郑和及早察觉,率领所有船只悄悄驶离锡兰国,才免遭不测。1411年5月6日,郑和船队平安返回祖国,将亚烈苦奈儿及其妻子官属押解南京皇宫,听候明成祖发落。后其被宽大处理,放回锡兰。郑和一行经过三次下西洋的远程探险,均至古里国,打通了中国与印度南部的海上航道,为日后更加遥远的海上航行积累了经验。
故事三:
1413年,郑和奉命第四次下西洋。这次航程比以往三次都远,除了东南亚各国外,还到了溜山等地。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是一个岛国,其间岛屿众多,海流复杂,船只路经此地,必须十分谨慎,一旦遭遇风暴,走偏了航向,就有触礁覆舟的危险。郑和的船队凭着多年航海经验摸索着通过了溜山,继续西航,直趋波斯湾的忽鲁漠斯。公元1415年,郑和一行偕一些外邦使节回到南京。这次忽鲁漠斯之行,他们首次越过印度以西来到波斯湾一带,新辟了中国至波斯湾的海上路线。
故事四:
1431年,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再次出使西洋。这是最后一次航行,对郑和个人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船队穿过曼德海峡,沿红海北上,驶往他日夜向往的天方圣地麦加(今属沙特)。当郑和吻着那日思夜想的圣石时,不禁热泪盈眶,发出由衷的感叹。从少年时代立下的朝觐麦加的誓言,在此刻总算有了一个圆满答复,几十年藏于心底的梦,终于变成了现实。
关于郑和历史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3/140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