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索额图一直都是出馊主意还能得到康熙的重用(索额图为什么是罪人)

为什么索额图一直都是出馊主意还能得到康熙的重用

大家好,为什么索额图一直都是出馊主意还能得到康熙的重用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索额图建议不撤番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为什么索额图一直都是出馊主意还能得到康熙的重用和索额图建议不撤番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权倾朝野结党营私,明珠索额图罪皆当死,但下场为何有天壤之别
  2. 康熙时代权臣索额图为何被活活饿死
  3. 为什么索额图一直都是出馊主意还能得到康熙的重用

权倾朝野结党营私,明珠索额图罪皆当死,但下场为何有天壤之别

明珠和索额图可以说是康熙朝前中期权势最为显赫的官员和外戚了。

明珠所代表的叶赫那拉氏家族、索额图所代表的赫舍里氏家族,以及佟国维、佟国纲所代表的佟佳氏家族,并称为康熙朝的“三大外戚家族”。

之所以称其为“三大外戚家族”,一方面是因为这三大家族均与康熙皇帝结有姻亲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三大家族在当时是有权、有势、有钱,特别是家族中不少人在朝中为官,门生故吏更是遍布朝野以及全国各地,影响力巨大。而这其中,叶赫那拉氏家族的明珠与赫舍里氏家族的索额图,绝对是康熙朝前中期权势最为显赫、地位最为尊崇的官员了。

先来看看明珠。

纳兰明珠,叶赫部首领金台时的孙子,尼雅哈之子,金台时的妹妹孟古哲哲本就是皇太极的生母,所以明珠本就与康熙有着亲戚关系,再加上明珠早年迎娶了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按辈分是康熙皇帝的堂姑父。而明珠的堂侄女就是康熙皇帝“四妃”之首的惠妃那拉氏,他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大阿哥胤褆的叔姥爷。

由于明珠与阿济格之女婚姻,本就是为了攀附多尔衮,所以在多尔衮倒台后,明珠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直到康熙除掉鳌拜后,明珠才开始平步青云的发展。而明珠除了能力出众外,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准确把握康熙皇帝的想法,特别是在裁撤三藩和和谈收复台湾中,与康熙皇帝保持了高度的一直,进而官职也步步高升,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

与此同时,明珠的几个儿子在当时也是颇有声望,长子纳兰性德,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学问颇深;而次子纳兰揆叙,官至翰林院掌院学士,是康熙朝中后期的重臣。其孙辈也在雍正、乾隆两朝担任要职。

再来看看索额图。

赫舍里·索额图的出身明显是好于明珠。赫舍里氏家族很早的时候就归顺了努尔哈赤,而索额图的父亲更是康熙朝初年“四大辅政大臣”之首辅大臣,更为重要的是,他哥哥·噶布喇的女儿是康熙皇帝的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其堂外孙更是康熙朝的皇太子胤礽,可谓是与康熙皇帝关系非常密切。

索额图早在康熙初年的时候,就已经担任大学士、吏部侍郎等职务,作为康熙“智擒鳌拜”的首功之臣,索额图一直担任要职,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

可以说,明珠和索额图做为康熙朝前中期最为重要的两位权臣,几乎参与了包括平三藩、收台湾、抗击沙俄、平定噶尔丹等一些列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重用,为“康熙盛世”也算是做出了巨大的功劳和贡献。

然而这两人却常年结党营私,相互碾压,甚至参与到了皇子之间的夺位之争,最终导致了二人惨淡的结局。

尽管是明珠先于索额图倒台,但是索额图的结局相对于明珠,只能用悲惨至极来形容。

由于明珠和索额图常年党争,一方面两人不断发展各自的势力,结党营私,另一方面则是不断的排除异己,相互碾压,弄的朝堂上是乌烟瘴气。

康熙皇帝首先是拿明珠开的刀。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朝时期的名臣、直隶巡抚于成龙(这个于成龙是小于成龙,电视剧《于成龙》中那位死在两江总督任上的于成龙是大于成龙),弹劾明珠及其党羽余国柱长期结党营私,进而卖官鬻爵,把持官员的遴选和任免,更是发出了“官已被明珠和余国柱卖完。”的感慨。

康熙得知后对明珠是极度不满,也更加认识到了索明党争的政治危害,于是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开始了对于明珠集团的打击和清算,同时罢黜了明珠的职务。

但是为了平衡朝中的势力,康熙皇帝在此之后又将明珠官复原职,但是不再令其分管具体事务,也没有得到重用,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明珠去世。

而在明珠去世后,康熙皇帝还是念及旧情,还是派三阿哥胤祉前往祭奠,可以说是给足了明珠面子。康熙皇帝对待明珠,也同他对待当年依附于鳌拜的遏必隆的情形,可以说非常能对的起他的“仁”字的谥号了。

然而,康熙皇帝对待索额图,完全是另外的一番光景。

一直以来,索额图与太子胤礽保持了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胤礽的表现却一天天变坏,上至康熙,下至皇子与朝臣,对于胤礽时怨声载道。康熙皇帝本就因此对于索额图非常怨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南巡期间太子病重,康熙特命索额图陪伴胤礽,在这之后,胤礽的表现更加令康熙失望,进而引得了康熙皇帝的震怒。再加上索额图长期结党营私、贪污受贿,与明珠集团进行党争,搞得朝堂上是乌烟瘴气。

最终,康熙皇帝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的时候,将索额图进行圈禁,进而将其被活活饿死。而这并没有结束,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对于索额图再次进行了批判:

“从前索额图助伊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

与此同时,康熙也将“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的帽子,扣在了索额图的头上,并且将其全部的功劳和功绩予以了抹杀,索额图也就此身败名裂了。

所以,相较于明珠的寿终正寝,索额图不仅是被康熙以积极残忍的方式处决,更是在死后进行的彻底的否定和批判,其结局不可不谓之悲惨。

造成康熙如此区别对待明珠和索额图,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明珠可以说是康熙一手提拔和培养的,这一点与索额图形成了反差。

前文中也说到了,明珠在顺治皇帝在位时期,由于受到了多尔衮的影响,实际上是一直被压制的,甚至在鳌拜专政时期,也因为其出身受到了相应的排挤,直到鳌拜倒台,其党羽被清算,明珠以补缺的方式重新获得了晋升的机会。

而在此后,明珠通过他的能力与远见,以及一次次的与康熙皇帝的意见保持高度一致,官职不断上升,并成为朝堂上炙手可热的人物。所以明珠的发展有他自己的能力原因,也有康熙皇帝的信任与器重。相对于索额图,依靠着家族的势力和父亲索尼影响力,本就有着较高起点的官员,明珠更能被树立为官员典型,以及康熙皇帝知人善任的榜样,所以康熙也不会这样轻易的推翻自己,打自己的脸的。

其次,相对于索额图支持的太子胤礽,明珠支持的大阿哥胤褆在康熙心中的分量太轻了。

康熙皇帝对于胤礽可以说是给予了厚望,不仅是对他进行了系统而又耐心的培养,更是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可以说胤礽凝结的是康熙半生的希望,其中还有他与赫舍里皇后之间深厚的感情。然而,因为索额图的关系胤礽却距离康熙的希望越来越远,相当于康熙半生的努力就此葬送,康熙本身的愤怒之情可想而知。

而从之后康熙皇帝对于参与“托合齐会饮案”的官员,同样采取了极为残忍的方式处死来看,胤礽的问题是康熙内心中最为敏感而又脆弱的神经,一旦触碰,必然招致康熙皇帝最为残忍而激烈的回应。

而明珠支持的大阿哥胤褆,尽管康熙也非常看重,但是仅仅是父亲对于儿子的喜爱,并不涉及到权力的更替和皇位的传承,因而投入的感情与付出的心血远远不及胤礽。况且明珠倒台的时候大阿哥胤褆、太子胤礽年龄都尚小,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的争夺,所以也就不会因为夺位的争斗而被牵连。

也正是因为如此,最终到了明珠和索额图在结局上有着天壤之别。

康熙时代权臣索额图为何被活活饿死

索额图之死,暴露了满清皇权独裁统治下的残酷!表面现象是索额图个人跋扈专权,得罪了相当多的同僚,本质上,索额图卷入政治派系斗争,触犯了皇权利益,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已。

索额图的起家,不光靠自己的家族势力,其个人的出色才华及努力是主要的。他虽是索尼的第三子,但很可能因庶出的身份,让他的起点很低,远远不如他的兄弟们。他从一个小小的侍卫,一直混到三十多岁,才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索额图的对康熙王朝的贡献,主要有四个:一是协助康熙设计除鳌拜,实现康熙亲政;二是平三藩之乱,索额图主持朝政,料理军务,为平定叛乱立下大功;三是与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谈判期间据理力争,最大限度争取了大清的利益;四是跟随康熙帝三征噶尔丹。

除了在第一次征讨噶尔丹时,因贻误军机受到处罚外,索额图所获得成就和评价基本是正面的。他对康熙皇帝一朝的贡献,也是显而易见的。康熙帝也表现出了,对他不同寻常的信任和依赖。

可是,为什么这样一位国之重臣,死得那么凄惨,竟然在晚年被活活饿死?

索额图及其家族的跋扈,得罪了太多的人

跟很多权臣一样,索额图也免不了专横跋扈的诟病,大概权力就是撑破英雄胆的毒药。要说嚣张跋扈,其实索额图还远远不如他的几个兄弟,这些兄弟们起点比他高,胆也比他大,惹出来的祸端一大箩筐,都要索额图去收拾残局。

由此,索额图不免受到诟病,左都御史魏象枢,就曾经上疏弹劾索额图“怙权贪纵状”。受六弟心裕牵连,索额图曾经被革除议政大臣、内大臣、太子太傅,被踢出政治核心圈三年之久。

最不该的是,索额图得罪了一个人,此人叫高士奇,一名落魄的书生。他经人推荐,成了索额图的门客。

不过高士奇的学术才华相当高,尤其擅长古诗文创作,由此高士奇得宠于康熙。康熙评价说,高士奇的诗很独特,就是没人能写得出来,经他的指点,自己也能写出这种风格迥异的古体诗文。

自从得到康熙赏识,高士奇一直伴随在君侧,身份显贵起来,直至官居一品。然而,在索额图的眼里,高士奇依然是他家的奴才,对他非常不客气,甚至一直要求高士奇跪着汇报工作。不高兴的时候,常常对高士奇破口大骂,时常“问候”人家父母妻儿。

这让高士奇渐渐怀恨在心,因而他也加入了“倒索大军”,没少利用皇帝近侍的身份,诋毁索额图。

索额图结党,与明珠形成派系之争

与索额图权势并重的当属纳兰明珠,时人称他二人为“索相”、“明相”。康熙一朝六十一年,大约有二十年处于索额图与明珠,两派势力的斗争中。《清史稿纳兰明珠传》记载:

“与索额图互植党相倾轧。索额图生而贵盛,性倨肆,有不附己者显斥之,於朝士独亲李光地。明珠则务谦和,轻财好施,以招来新进,异己者以阴谋陷之,与徐乾学等相结。索额图善事皇太子,而明珠反之,朝士有侍皇太子者,皆阴斥去。”

索额图像一头恶虎,咄咄逼人,明珠像一头笑面虎,阴损毒辣,两虎相争,各不相容,形成两大派势力。高士奇对索额图下手,就有明珠的影子,远远不是个人恩怨那么简单。这个局面历来是政治的伴生品,索额图作为派系首领,自然逃不脱明珠的明枪暗箭。当然,这种局面,也是康熙皇帝乐意看到的,在两派的斗争中,他正好左右逢源。拉一派打一派,左手是风,右手是雨,全凭康熙皇帝的需要。

力挺太子被康熙所不容,才是索额图悲剧的根源

如果不涉及皇权利益,两派怎么斗,康熙都会安心看戏。索额图的悲剧,就是因为他触犯了皇权利益!

索额图是太子胤礽的叔丈人,出于家族利益,他理所当然力挺太子,也是太子党的领袖人物。不过,太子的利益有时候跟皇权不一定一致,甚至有很大的冲突。

当康熙帝对太子胤礽失去信任时,第一个倒霉的,肯定是太子党成员,尤其是索额图这样的核心成员。

康熙四十年,索额图以年老为由,获准退休,本该安度晚年,不问世事了。可惜,他这样的人,即便不问朝政,依然是派系的精神领袖,他跳不脱苦海。

康熙四十一年,发生了一件玩味的事:康熙南巡途中,太子生病,康熙下旨,令索额图前往德州侍疾。一个多月后,太子病愈,索额图随太子一行回京。

对这件事,后人有多种猜测,一般认为,这是康熙对索额图的一次测试,甚至是一次警告!果然,第二年,索额图突然被圈禁宗人府,四个月后,被活活饿死在圈禁地!

康熙之所以下此狠心,据说有人控告索额图“阴谋让太子提前即位”!五年后,太子胤礽被废,康熙对索额图做了一句盖棺定论:“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不过,仔细查证,除了空洞的说辞,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索额图真的存在发动政变,拥立太子的举动。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索额图家族还能幸存吗?太子还需要拖延到五年后才被废吗?

所以,这个理由一看就是欲加之罪。最大的可能是,康熙没有想好,废掉太子后,谁才是理想的接班人,所以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太子的势力又必须立刻清除,因而,索额图必须死,他死了,太子就是没牙的老虎,随时可废!

综上所说,索额图其实就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是康熙皇帝平衡朝政局面的牺牲品。在皇权需要他的时候,他就是国之柱石,不需要他的时候,他就是“第一罪人”。说白了,都是皇权独裁的牺牲品而已!

为什么索额图一直都是出馊主意还能得到康熙的重用

好吧,这是一个千古难题。在很多电视剧里,都存在这个问题,明明忠臣都受尽磨难,经常被误会、被贬谪;而奸臣总是被重要,明明出的都是馊主意,皇上还偏偏要偏听偏信、额外重用。

通常遇到这种桥段的时候,真的是阑干拍断,恨不能自己钻进电视,现场戳穿奸臣,痛斥皇上愚钝。

在《康熙王朝》里,索额图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野心和阴谋的人,利欲熏心的既得利益者。

为了自己的富贵荣华,不惜设局,利用红玉控制假朱三太子杨启隆和真太子胤礽。在康熙西征准噶尔的途中,得了疟疾、生病时,也就是康熙最危难的时候,策划胤礽提前继位,想取而代之。

可谓用心不能说不歹毒。但是索额图平时在朝廷里,和明珠明争暗斗,争权夺利。除了在康熙亲政的事情上,表示支持过康熙,其他几乎没有给康熙出过一次靠谱的主意,没有干过一件有功劳的事情。

平三藩的时候,索额图反对撤藩;为了笼络争取他的团结,康熙在周培公的提议下,立了胤礽为太子。而最终三藩平定,周培公却受他和明珠诬陷,被康熙雪藏到了盛京。

收台湾的时候,索额图和明珠简直就像一对小丑,明珠提倡抚,他就提倡剿。最后带着普赖的八旗水师,败得一塌糊涂。反而把脏帽子扣在施琅头上。

为了让康熙采纳自己剿平台湾的方案,不惜让兵部扣留姚启圣平台方案的奏折。真可谓为了自己的私欲,不管身后洪水滔天。

但是历史也好,生活也罢,情境远比剧中要复杂得多得多。

应该说《康熙王朝》里,索额图这个角色更多的是因为剧情需要,因为“明索党争”也是《康熙王朝》的一个主线,贯穿于各个历史事件。

这样的人物最终是以失败告终的,所以他前半生的所有努力和功绩,都会被刻意抹去,而污点会被彻底记录。

可以说撇开角色因素,还原正史人物,索额图的实际功绩是非常大的,他在康熙擒鳌拜、平三藩、西征准噶尔的重大历史事件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特别是擒鳌拜,可以说整个过程由索额图策划不为过,康熙在前期逐步掌握实权的过程中,赫舍里家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平三藩的过程中,虽然索额图一开始反对。但是一旦康熙下定决心撤藩的时候,基本上军事、用人上统筹,坐镇大本营、运筹帷幄,实际都是索额图。

西征准噶尔的时候,皇长子胤禔、包括后来的佟国维都曾经做过索额图的手下。索额图负责与沙俄谈判的《尼布楚条约》,即便到最后康熙宣布索额图为本朝“第一罪人”,把他圈禁饿死,也是曾任这个功劳的。

所以实际上索额图这个人对于康熙而言,如果不是因为后来卷入了储位的“夺嫡之争”,他就是一个功臣。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剧中索额图一直出馊主意,但是康熙还那么重用他的原因。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为什么索额图一直都是出馊主意还能得到康熙的重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索额图建议不撤番、为什么索额图一直都是出馊主意还能得到康熙的重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为什么索额图一直都是出馊主意还能得到康熙的重用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2/11867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