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1个冷知识,三十个上海冷知识(上海冷死了)

2020年上海冷知识年中测试卷 ,最后一题我跪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上海21个冷知识,以及三十个上海冷知识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关于上海的七条冷知识
  2. 了解上海的基本常识
  3. 上海马路命名的冷知识
  4. 上海人都知道的常识

1、意大利有比萨斜塔,上海也有一座比萨斜塔,而且倾斜角度更大,也就是松江区佘山镇天马山景区的“护珠塔”。

2、上海虹口区有个“下海庙”,是当地渔民和居民为祈佑平安奉祀海神的神庙。

3、上海简称为“申”或者“沪”。在古代时“沪”是一种捕鱼工具,把呈喇叭形向外扩张的水道为“渎”,而上海就在松江口处呈喇叭形的海湾成“沪渎”后来又改为“沪”,而“申”是因为战国时期这里是春申君的封邑。

4、“印度阿三”这个外号其实是从上海租界传出的,因为那时候在租界里印度人多是充当保安维持治安,由于他们的巡捕制服上有三道杠,于是上海人就叫他们为“阿三”。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在租界里,洋人是老大,华捕是老二,而印度人专门指挥交通和守门的,所以被称为“印度阿三”。

5、同济大学以前叫德意志大学。

6、崇明岛并不都是上海的,有些是属于江苏省的。

7、上海最长的马路是沪太路,足足有38.5公里。

1、上海立冬一大习俗就是“吃团子”。立冬时节恰逢秋粮上市,用新粮食做成的团子特别好吃。乡下以自己做团子为主,而城市则以买现成的为主。团子的馅有豆沙的、萝卜的、猪油的。

2、上海的曲艺“独角戏”接受了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新兴戏曲剧种。因为方言隔阂,只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的许多地区。一人演出的滑稽曲艺称作“独角戏”。

3、上海人把农历正月初五称作是‘路头神’即‘五路财神’的生日,故民间初四夜和初五有接财神之俗。初四夜半子时,家家祭供鲤鱼、羊头(谐音‘利’和‘洋头’),满堂香纸蜡烛,壁上高挂财神像,合家老小跪拜祈求今年财神爷送财降福。

4、腊月廿五,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清除一年的积灰,清理平时乱堆的杂物等。

5、在中秋节,有“斋月宫”的民俗,是“祭月”的别称。每逢中秋,家家户户必要供上月饼。包括上海在内的江南地区,要吃芋艿和毛豆。

1862年,《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发布,规定凡南北走向的道路用省来命名,最早有福建路、山东路、四川路、河南路、江西路还有云南路等等。

而东西走向的道路用城市来命名,最早有福州路、南京路、汉口路、九江路等等,到目前为止,基本囊括了中国所有的省份。

但是依然有4个省份没有用来命名上海的道路,分别是安徽路,河北路,内蒙古路,黑龙江路。

1.上海地铁,英文全称ShanghaiMetro,简称SM,标志也是由SM两个字母组成

2.魔都是上世纪20、30年代起,上海就有的别称,是当时日本人对上海的习惯称呼。20世纪初,旅居上海的日籍作家松村梢风有一本畅销小说《魔都》,他是第一个把上海称为“魔都”的人,之后,风靡一时的日本动漫《中华小当家》也把上海称为魔都,更加推广了这一个称呼。

关于上海21个冷知识和三十个上海冷知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科技园曾是海 深大有核反应堆...这些冷知识99 深圳人不知道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3/16666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