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历史冷知识韩愈受刑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历史冷知识韩愈受刑以及韩愈当过刑部侍郎吗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南方在古代被称为烟瘴之地,不毛之地,尤其是两广地区,北方人去了几乎就是必死了。古代医疗条件差,仅仅一个水土不服就可能导致死人,更别说还有那到处都是剧毒的瘴气了,只要遇见了基本就要中毒而亡。
韩愈因为政治原因惹怒了当时的宪宗皇帝,被贬官流放到了今天的广东潮州地区。瘴江今天已经因为韩愈而易名为韩江,在流放的路上,韩愈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样的千古名篇。不过所幸,韩愈身体还算可以,没有死在瘴江边上。
一般认为,是因为韩愈劝谏皇帝迎佛骨导致被贬。
但是,在迎佛骨背后,别有原因。
韩愈在奏章中举了前代信佛皇帝的例子:汉明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但汉明帝才做了18年皇帝,之后的宋、齐、梁、陈、魏,都很信佛,但都短命。只有梁武帝在位48年,但最后被侯景逼得饿死台城。如果佛祖有灵,为什么不救他们呢?由此可见,佛不足信。
韩愈举这些例子大概是为了说明佛不可信,但唐宪宗看到的却是,因为信佛,这些皇帝都短命。他很生气,韩愈这不是在诅咒他短命吗?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已经官至公安部副部长的韩愈有了一次任性之举,他竟然上书唐宪宗,说国家佛事过盛,既愚民又影响生产,认为佛骨舍利就是污秽的一块枯骨,甚至要求将佛骨舍利烧掉,否则皇帝都会折寿。
这种话,别说在佛事氛围极其浓厚的唐宪宗年代,就是放在今天也是大逆不道的。
痴迷佛教的宪宗怎会容忍韩愈胡说,暴怒之下要斩首韩愈。幸好有多人为韩愈求情才得以幸免,但宪宗没有放过韩愈,将其贬职流放到潮州。
韩愈出生于河南河阳的一个封建小官僚家庭,他的祖上本是昌黎人,所以后来人们称其为韩昌黎。在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人世了,一直由兄嫂抚养,备受艰辛,兄长的儿子也就是韩愈的侄子韩湘与他年纪相仿,成了儿时的玩伴。
到了十九岁,和所有以梦为马的青年一样,韩愈要去京城长安敲开或者撬开科举考试这扇门,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韩愈只身一人离开家到长安开始科考之路。第一次没上榜,他留在长安继续苦读;第二次还没考中,他还继续备考,屡败屡战,一直坚持了四次,直到二十六岁才考取进士,接着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连考三次,依旧名落孙山(在唐代考中进士只是有了当官资格,必须考过博学宏词科,朝廷才会分配工作)。又给朝中宰相写自荐信,给当局提建议,写了四次还是石沉大海,心情极度低落,真想一死了之算了。
在四处奔走了几年后,34岁时(802年),韩愈才在京城谋到了官职,被任命为四门博士。先后当过沐州观察推官、四门博士、监察御史。韩愈初入政界之时,官运也算顺达,后又改做史官,官位不可谓不高,关键还受到皇帝的赏识。可是他天生不事阿谀奉承。因此其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
直到公元806年,韩愈的人生迎来了转机。这一年,唐宪宗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尽弃前嫌,召他回京做官。十余年间,他的官品从八品升至五品。
公元817年,怎料淮西节度使吴元济造反。叛军派刺客暗杀了宰相武元衡,裴度也被刺伤。朝野震动,群臣就"战与和"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关键时刻,韩愈上了一道奏折《论淮西事宜状》。其中有一句,让唐宪宗决心战斗到底——"所未可知者,在陛下断与不断耳!"
是啊!朕的江山朕做主,岂容藩镇狂乱的马蹄践踏!
于是,裴度临危受命为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前往平叛。韩愈当然不是"光说不做假把式",他也随军出征了,而且是以行军司马身份,相当于总军师!班师凯旋后,唐宪宗为了"刻石记功,明示天下",让韩愈写文以歌功颂德。韩愈接旨后,回到家中,在地上铺开巨幅宣纸,连续七十多天匍匐其上创作,终写就《平淮西碑》。
淮西功业冠我唐,吏部文章日月光(韩愈后来担任过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此次立下军功,韩愈荣升刑部侍郎。
然而公元819年,迷信佛教的唐宪宗皇帝在国内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的闹剧,全国上下为此修桥铺路,建庙立祠,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目的只是为了把一块据说是佛祖的朽骨迎进长安。因为此事,韩愈曾夙夜忧愁,觉得自综其一生,韩愈虽少年困苦,但自幼立长志,依靠个人的努力一直坚持为梦想而拼搏,不以环境恶略,人生失意而改变。人至中年,虽经历两次人生极至低谷,依旧坚持原则,懂得反省总结经验,而后崛地而起,完成人生的成功巅峰。他说自己"仰不愧天,府不愧人,内不愧心!"《与孟尚书书》,值得我们后人敬仰,也是创业者很好借鉴。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3/166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