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玄学的冷知识(关于玄学的冷知识有哪些)(关于玄学的特质)

玄学冷知识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关于玄学的冷知识,以及关于玄学的冷知识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什么是玄学,玄学的特点
  2. 什么是玄学,怎么产生的
  3. 什么是玄学怎么理解
  4. 玄学文化常识

玄学又称新道家,亦称形而上学。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易经》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

玄学的特点:

1、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老子》、《庄子》注解《易经》。

2、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玄学贵无派把“无”作为世界的根本和世界统一性的基础;崇有论者裴頠、杨泉等则认为有是自生的,自生之物以有为体。

3、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基本内容。贵无派把“无”当作“有”的存在根据,提出了“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郭象则主张独化说,认为“有”是独自存在的,不需要“无”作为自己的本体。

玄学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是在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魏晋时期,由于汉代以来农民起义的打击,统治阶级所尊奉的天人感应的儒学思想和阴阳谶纬的神学思想已经丧失了欺骗人民的作用,玄学便应运而生。玄学是揉合儒道两家学说而形成的新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玄即深奥、玄妙之意。当时士大夫将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周易》称为“三玄”,并以此为根据探讨一些抽象、玄虚的问题,因此他们所谈的内容称为玄学;进行辩论的形式称为“清谈”。玄学是以老庄的“贵无”主义为理论基础,结合儒家的纲常名教,为士族门阀的根本利益进行辩护的唯心主义哲学。因此,玄学是士族门阀应付时变的理论和扼杀农民起义的工具。

由于士族门阀内部存在着不同的集团和派别,玄学也形成不同的流派。

曹魏正始时期(240-248年)的何晏与王弼是玄学的倡始人。何晏的《论语集解》、《道德论》,王弼的《易注》、《老子注》,都是玄学的重要著作。他们论证了有无、本末、一多、动静等哲学范畴,提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的客观唯心主义本体论。又说“无”即为“道”。无与道虽然是无形无名,不可为象的,然而却是一切有形有象物体的本源,是地道的客观唯心主义。他们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名教(封建等级制度、礼乐教化)出于自然(玄学的道和无)的主张,以证明名教是宇宙的本体“无”或道的产物,而且是有其必然性的。这样,就将儒家的名教同道家的“自然”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论证了名教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可见玄学是以曹魏的时政需要为依据的。

正始以后,掌权的司马氏为了篡夺曹魏政权,标榜名教,主张以儒学治天下。一些拥曹派士大夫不满时政,又无力公开反抗,乃以玄学为工具,对司马氏标榜的名教进行侧面攻击。代表人物有嵇康、阮籍。他们与王弼、何晏不同,认为名教与自然是对立的,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阮籍为了反对司马氏假意提倡的“孝”,在母丧时饮酒食肉。他笑骂遵守礼法的伪君子为裤裆里的虱子,讽刺他们如同虱子一样循规蹈矩,“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裤裆”,却专以“咬人”为生。阮籍等人攻击名教,排斥礼法,是公开同司马氏宣战。司马氏实权在握,终将阮籍软化,并杀死嵇康。阮、嵇冲击儒家的教条,揭露司马氏提倡名教的虚伪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他们思想颓废,以攻击礼教宣泄个人对司马氏的不满,并非真正反对礼教,仍然属于玄学家。

西晋时期玄学的代表人物为向秀和郭象。他们与阮、嵇不同,是通过为《庄子》作注的方式阐发自己的思想。他们修改了何晏、王弼的“贵无”主张,认为“有”是自然存在的,并不生于“无”,因而提出“名教即自然”的理论。向、郭把这个理论运用于政治上,认为一切现存的事物,诸如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都是合理的、自然的;认为“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这就是要让人民听其自然,遵守名教,安分守己。他们还认为“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种说法就是使统治者既有清高之名,又得剥削之实,完全是替士族门阀既享有高官厚禄,不理政事,又要假装清高的行为进行辩护。向、郭是司马氏西晋政权的拥护者,他们宣扬的理论,是完全代表士族地主利益的哲学。

在魏晋玄学之风盛行时,各种反玄学的思想也不断出现。两晋之际唯物主义思想家鲍敬言的《无君论》,就是比较突出的代表。鲍敬言从天地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认为天在上,地在下,是自然存在的现象,无所谓尊卑。这与君臣上下、等级制度毫无关系。这在士族门阀的腐朽统治时代,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一玄学是融合了其他家的新道家,正像理学一样,也是融合了道家佛家等的新儒家。

随着历史的进程,各家都会吸收不同的思想进行发展,都越来越趋向于杂家,而每家内部偏重点不同,进而有了宗派之争。

二魏晋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与世俗所谓玄学、玄虚实有不同。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

魏晋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为“三玄”,而《老子》、《庄子》则被视为“玄宗”。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与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当代新儒家皆为中国哲学史之重要脉络。

总之一句话,玄学就是研究形而上的,看不见的事物和规律,看起来对生活没实际作用的学科。

三玄学讨论的五个话题?

1世界的本源是有还是无?

人是上帝造的,得听上天的,那么上帝是谁造的,天又是听说的?这就是本源问题。世界最早是有还是无?本源又是如何影响到,现在形形色色的世界的?

2自然和名教的关系?

天人关系的讨论,可以变成自然和名教关系的讨论。所谓自然天,就是人的本性状态;所谓名教人,就是人为制定的社会约束。比如面对婚姻或生活问题,应该遵循自然本性的个人自由,还是该遵守社会世俗的基本规则呢?

3圣人有请还是无情?

道家认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应该像天地一样无情,得任其自然发展。儒家认为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圣人应该有请有义务来规范人类社会。

4才性或才德的关系?

道德需要大家都遵守,你得和别人一样,但才能需要你与众不同,才能有不同分工。衍生开来,德才的关系就是名教和自然的关系。由于道德常和本质连在一起,于是才性之辩,成为了玄学常讨论的内容,分为才性合或同或异或离四种说法。

5言意之辩

你的话能否准确表达你的意思,即言能否尽意的问题。在今天看来,争辩焦点在于意的界定不同:言能尽意的意指的是具体事物;认为言不能尽意的意,指的抽象的。

玄学是以风水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理论。只有对玄学的理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丰富玄学,更好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那么进入玄学会需要注意什么呢?

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事实上,这是相对基本的。在学习形而上学之前,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学习五种元素和命运、职业运气、健康等),以及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

OK,关于关于玄学的冷知识和关于玄学的冷知识有哪些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活中,我们默默遵守的玄学冷知识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3/16603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