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100个冷知识 清朝历史冷知识1000条

这个历史不太冷,关于唐宋元明清的那些冷知识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清朝历史100个冷知识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清朝历史冷知识1000条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清朝十大野史故事
  2. 清朝的历史
  3. 清朝十大未解之谜
  4. 反映清朝屈辱历史的资料

10,清初恶政之首

我们都熟悉清初有个政策叫做“永不加赋”。但是其实清初恶政也很多。其中,“圈地令”被称为恶政之首。名义上,圈地令是将无主荒地赏给功臣权贵。实际上却是强取豪夺,强占民地。讽刺的是,每次发布圈地令,都会加上一句“以后无复再圈民地,满汉两便”,可没过多久又薅新一轮羊毛,完全忘了之前那茬。直到康熙年间,才发布一道“永不许圈”,才算圈完,是的,这时候,已经圈的差不多了…

9,段子手雍正的神回复

雍正是个段子手,经常有神回复。他回复一位官员的密奏时说,朕还不知道你什么德行?你以为朕瞎吗?(汝谓朕为盲耶?)这句话现在还流行

8,李鸿章和张之洞的谥号

古代皇帝或者大臣死后,会有专门的部门出个总结报告,是为谥号。古人都极为看中自己的谥号,清代时,文官最高谥号为“文正”,接着是“文忠”,在后面是“文成”,“文恭”,“文襄”等。有清一朝,共有八位大臣获谥“文正”,比如曾国藩。“裱糊匠”李鸿章“不太自信”,一直以为自己会谥“文襄”,而张之洞一直“乐观”的认为自己会谥“文忠”,结果最终李鸿章得了“文忠”,张之洞只谥了“文襄”。李鸿章一生充满争议,但其几十年殚精竭虑,勉力维系。谥文正亦不为过。

7,五阿哥永琪确有其人

乾隆第五子永琪,且给予的评价非常之高,说他自幼聪慧好学,能骑善射,精通满语、汉语、蒙古语,熟谙 天文、地理和演算法,并在书法、绘画方面也颇有建树,因此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可惜不久就病逝了。

6,试婚格格

清朝公主出嫁前,要选一名“试婚格格”,试婚格格先与准驸马云雨一番,然后回来报告马的技巧如何、耐力如何…等等,没问题了,真正的格格再嫁过去…

5,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是音译,意译是野猪皮。而皇太极,其实最初是黄台吉,“台吉”是对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一种称呼。

4,老朱家的独苗

清军入关后,肃清朱氏后人,30多万朱姓宗室几乎全部被杀,到康熙年间,为了显示皇恩浩荡,想找个朱家人善待一下,于是派人全国各地找。一番功夫还真找到一个。乃是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后人,名朱之琏。为什么他幸免?因为他祖上在崇祯年间在洪承畴仗下,一起降了大清,这才躲过一劫。到这会儿朱之琏金贵起来,被封为一等延恩侯。

3,一个女人,拯救了大清?

据《清史稿》,1583年,李成梁发兵攻女真阿台,努尔哈赤之父被抓,其父被杀。李成梁之妻“奇其貌,阴纵之归”。当然民间有说法是努尔哈赤与李成梁小妾有染。其实,李成梁不杀努尔哈赤,更可能是为了“养寇自重”,或者平衡其他女真势力。

2,慈禧的陪葬品

慈禧是历史上最“奢侈”的太后。在陪葬品上面,体现的尤为明显。据统计,慈禧的陪葬品价值至少一亿两白银。其中包括镶有大如鸡蛋珍珠的凤冠,当时就值1000多万两,光是棺中“填空”的珠宝就值200多万两。口含的夜明珠更是无价之宝。当时亚洲最大的军舰“镇远”,买价120万两,一个颐和园可以买25艘镇远,而慈禧的陪葬品可以买百艘“镇远”。所以,大清亡在哪里?慈禧是功是过?

1,同治、光绪、宣统的血光之夜

据清末老太监信修明在《老太监的回忆》一书中所述,清朝最后三位皇帝同治、光绪、宣统,在大婚之夜,“皆当皇后月事来临”,大姨妈来了,宣统(溥仪)大婚时,已经是民国1922年了。连续三位皇帝大婚遭遇血光之夜,连信修明也感叹,“其为命乎”,再结合清朝最后三位皇帝都没有子嗣,似乎真的是天要亡大清?

其实不是。清朝皇室喜欢近亲结婚,越到后期,身体越是不行,从前期康熙到乾隆,动辄儿女半百,后期每况愈下,都是近亲联姻带来的恶果。

说起清朝的历史,一般都喜欢用顺口溜来总结,努尔哈赤建后金,皇太极才立大清。

顺治出家或可信,康熙大帝有盛名。

雍正刻薄但辛勤,乾隆六次江南行。

嘉庆平安靠祖荫,道光无奈英国兵。

咸丰慈禧夫妻情,同治初期小中兴。

光绪变法难维新,宣统重为老百姓。

清朝十大未解之谜一:太后下嫁

太后下嫁就是太后下嫁摄政王。太后是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谥为孝庄文皇后;摄政王即指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孝庄文皇后系多尔衮之兄嫂,弟妻兄嫂,按照汉人道德观念来看,是一件太不光彩也太不文明的事。有清一代,对此讳莫如深,求其明文记载则无有也。但清末才刊行的《苍水诗集》有句云“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即是指太后下嫁这件事说的。诗作者张煌言是清初人,与多尔衮同时,所说当有所本。

另据《朝鲜李朝实录》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清顺治六年)二月壬寅,亦有“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这样去“叔”字改称“皇父”的记载,它间接地透露了多尔衮称皇父“已为太上”与太后相对称,正是太后下嫁的一个旁证。何况多尔衮之改称“皇父”不但明载于《清实录》与蒋良骥《东华录》等书中,即当时流传到今的许多档册和文告中,于抬写皇上处,一并抬写摄政王,而摄政王之上,或冠以“皇叔父”,或冠以“皇父”字样。

我们也不要忘了另一个事实:满洲入关以前的社会性质虽已由奴隶制迅速向封建制过渡,但很早很早以前女真人的落后习俗,如弟娶兄妻、妻姑侄媳的一些群婚制的残余,延续到入关初年,也是不足为怪的。那么,太后下嫁这件事是可以相信确有其事的。

清朝十大未解之谜二:道光皇帝接班人

道光为何把接班人选中了毫无建树的弈宁?而在辛酉政变中重大作用的奕訢只套了个亲王,这里有何隐情?

清朝十大未解之谜三:狸猫换太子

康乾盛世的发展者——乾隆,自己的身世却始终是个谜,是满人皇族所生,还是丑女李氏所生?相传弘历不是雍正的亲生儿子,而是海宁陈阁老孝圣宪皇后陈世倌之子。在雍亲王(雍正)福晋分娩的那一天,恰好陈阁老的夫人也生下了一个孩子,只是前者是女孩,后者则是个男孩。此时的雍正听说后,密令家人将陈阁老请来,并强调一定要带着小孩。然后借口福晋要看孩子,将小孩带入内室,将自己的女孩换给陈家。陈家后来发现不对,但不敢声张。

没想到,男孩天资聪明,深得康熙、雍正二帝的喜爱,最后竟成为一代君王。后来因为乳母多嘴让弘历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才六下江南时。暗去海宁省亲。传说弘历还喜欢穿汉人的衣服,还问旁边的臣子自己像不像汉人。后来一位满洲老臣告诉他这样子有失体面,他才罢休。(不过此说法不是真实,历史学家不同意)

从逻辑上说,弘历不是雍正的长子。也就是说,雍正并不担心无人继承他的王位。而且,“九子夺嫡”的皇位之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雍正怎么敢与他人交换孩子,而给政敌留下话柄。血统历来为儒家人伦所重视,在封建社会由是,以堂堂皇家之尊,不可能与普通臣民交换儿子,以致乱了皇家血统,因此,弘历身世之谜可以确切地说子虚乌有。

清朝十大未解之谜四:和珅家产

和呻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究竟是个博学的学士,还是个天下第一巨贪,他究竟有多少资产?据说,家产相当于当时清政府的十五年财政收入。

有一次,皇帝在圆明园召见,和大人骑马直进中左门,过正大光明殿;在宫内禁区乘轿,肆无忌惮;私娶宫女为小老婆;私盖楠木房屋,奢侈违制,式样模仿宁寿宫;家中收藏的珍珠手串,比宫中多数倍,而大珠比御用冠顶的珍珠还要大;在乾隆重病之后,还谈笑风生。大学士阿桂平定回部,奉乾隆命令,采和阗美玉雕琢成一只玉马,藏于大内,玉色白而润,长逾三尺,高约二尺。和珅指使人盗了出来,送给爱妾用作洗澡时坐憩的小凳子。

清朝十大未解之谜五:慈禧身世

掌握清末48年大权的慈禧,出生地到底在哪里?现在大致有两种说。一满洲镶蓝旗人,后抬旗入镶黄旗。据云南曲靖文献记载,1834年,叶赫那拉·惠征(满族人)任云南迤东道道员,驻节曲靖,翌年惠夫人于任所生长女慈禧。并雇男仆李午廷(曲靖城打油巷人)抱领。二慈禧为汉人,是惠征出钱买的女儿来顶替自家的女儿。慈禧原是山西省潞安府(今长治市)长治县西坡村王增昌的女儿,名叫王小慊,4岁时因家道贫寒,被卖给上秦村宋四元家,改姓宋,名龄娥。到了11岁,宋家遭到不幸,她又被转卖给潞安府(今长治市)知府惠征做丫头。

一次,惠征夫人富察氏发现龄娥两脚各长一个瘊子,认为她有福相,就收她作干女儿,改姓叶赫那拉氏,取名玉兰。后来玉兰被选入宫,成了兰贵妃。

清朝十大未解之谜六:顺治出家

史载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皇贵妃董鄂氏薨。世祖福临哀悼殊甚,为之辍朝者五日。旋即下谕追封为皇后。董鄂氏仅仅是个贵妃,为什么要这样滥加谥号,并晋封她为皇后呢?有的人于是以讹传讹,说这个妃子是明末人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当清军入关之初,被掠至京师,后入宫,赐姓董鄂氏,跟着又册立为贵妃。谁知董氏入宫之后,竟以不寿卒。然世祖之于董贵妃,宠冠六宫,莫与伦比,乃红颜薄命,惹得世祖终日闷闷不乐,不数月,遂弃皇帝不为,遁入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上述就是顺治出家的由来,历来故老相传如此,是否真有其事呢?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清世祖福临好佛,宫中延有木陈、玉琳王秀二禅师,尊礼备至。世祖钤章有“尘隐道人”、“懒翁”、“痴道人”等称号,又谕旨对木陈有“愿老和尚勿以天子视朕,当如门弟子旅庵相待”云云。世祖信佛是事实,谁也否认不了的。其次要说,世祖死去前几个月,适值孝献皇后董鄂氏之丧,世祖哀痛过情,为世所叹异。因而就有人认为世祖是由悼亡而厌世,终于脱离尘网,遁入空门。从此传为“万古钟情天子”的一段佳话。这是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不错,由于世祖好佛,他死前确实有过要求祝发为僧的念头。

但事实上在他死去的前几天,只是叫他最宠任的内监吴良辅去悯忠寺(今北京市广安门内法源寺)削发,他本人也曾亲自前往观看过。这里还说明世祖当时并无大病。那么,世祖是怎样死的呢?据当事人王熙《王文靖集·自撰年谱》载:“奉召入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不起。”张宸《青王周集》亦称:“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两人所记完全相合,可以互相印证。这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世祖既死于出痘,那么,遁入五台山祝发为僧的说法,就并不可信了。

清朝十大未解之谜七:李莲英是否为太监

李莲英果真是个大太监吗?李莲英是否为太监,他和慈禧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清朝十大未解之谜八:道光帝继位

作为清朝唯一一个以嫡子身份继承皇位的道光帝绵宁,他的即位问题往往让人忽视,道光帝究竟是怎样从暴死的嘉庆帝继承皇位的呢,这其中又有哪些让人疑惑不解的事情呢?

清朝十大未解之谜九:雍正被刺

世传清世宗胤禛暴崩的原因,说法不一,有说是被刺而死的,振振有词。这一说法究竟可信吗?说来话长,它起因于雍正七年(1729年)曾静、张熙一案。曾静慕明末人吕留良的为人,以排满复明为职志,因遣其徒张熙诡名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劝他为祖先(岳飞)举义,不成,狱兴、辞连吕留良。世宗严加处治,戮留良尸,留良子葆中,时为编修,亦论斩。

传说吕留良有一个幸存的孙女,名叫吕四娘,她的剑术之精,冠绝侪辈,立志要为父祖报仇。后来她潜入宫内,终于刺死了世宗,并把世宗的脑袋割下,提着逃走了。好事的人说是根据鄂尔泰传记的记载,说世宗暴崩的那一天,上午还“视朝如恒,并无所苦”,就在那天下午,忽召鄂尔泰入宫,而外间喧传世宗暴崩的消息已满城风雨了。鄂立刻“入朝,马不及被鞍,亟跨骣马行,髀骨被磨损,流血不止。既入宫,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也”。

人们认为,当时天下承平,长君继统(清高宗弘历二十五岁登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要搞得这般惊慌失措的。这就只能说明世宗被刺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这里需要将真人真事与野史传闻区别开来,曾静、张熙一案牵连的吕留良等人都是真人真事,是历史真实;但提到吕留良的一个孙女,是传说,不是历史事实。世宗死的年月日是事实,但说他是暴崩,并不见明文记载,也只是传说,目前尚不能证实其事。此其一。

上述鄂尔泰传记所描述的鄂仓皇上朝一段情节,写得惟妙惟肖,好像真有其事似的。但至少在正史记载里,如《清实录》、《清史列传》、《清史稿》等书并没有这类的记载。当然,没有文字记载,不等于没有这件事;而且直到今天仍无法得到证实,也就不可能确认有这件事;即使鄂尔泰的仓皇上朝是事实,也不能证明世宗一定就是被刺,因为二者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此其二。

世宗本人好佛好道,“所交多剑客力士”,传说“结兄弟十三人”。皇帝与人结为兄弟之事,未必可信;但既好佛好道,多交剑客侠士,则炼丹求长生之术,容或有之。求长生吞丹药,以致暴崩,也有可能。秦皇、汉武之事,早有先例在。此其三。有人建议发掘清西陵的泰陵(清世宗胤禛的陵墓),看看世宗到底有无头颅,以证实被刺与否。后因发掘工作过忙,未果,当然,清世宗死于1735年,尸骨早寒,一旦发掘,果能得其一二遗骸,固可定案,但要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也只好等待将来再说了。

清朝十大未解之谜十:雍正继位

雍正帝是清朝历史上较有建树的皇帝,可他的即位是清朝历史上十大谜案之一,真如传说的改写诏书,还是顺应康熙的遗诏为帝?

清朝末期堪称是一部屈辱史,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大清王朝先后遭到西方列强们的入侵,被迫签订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割地赔款,出卖国家权益,以求得苟延残喘。清朝屈辱的开端,源自一场耻辱的战争,这就是1840年至1842年间的中英鸦片战争。

对于这场战争,清朝一方可以说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而且是以逸待劳。一向以节俭著称的道光皇帝也在这场战争中下了血本,花费大量军饷,动用大量军队,想教训一下这个桀骜不驯的“蛮夷”。咱们先看看清朝方面的战争“投入”。

关于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的军费开支,有很多种说法,清朝人魏源认为“夷寇之役,首尾二载,糜帑七千万”,《清史稿》则认为“英人之役,一千数百万两”。不过根据清史专家茅海建的分析,清朝在鸦片战争中投入军费大概在3000万两左右。

鸦片战争的主要作战区域,比如广东花费624万两、福建花费307万两、浙江花费748万两、江苏花费311万两,加上其他地区的军费,达到3000万两左右。而当时的国库存银只有1034万两,清朝已经陷入了严重财政危机,可见向来吝啬的道光皇帝确实下了血本。

说完军费,再说说军队。清朝的全国总兵力约为80万人,其中20万八旗兵、60万绿营兵。鸦片战争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各省,清朝并没有投入所有兵力,那么在这场战争中,清朝动用了多少军队呢?根据计算,清朝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四声共有八旗、绿营兵22万人。

在战争期间,道光皇帝担心各省兵力不足,还从外地向四省调拨援军,被征调军队的省份有湖南、四川、贵州、江西、湖北、云南、广西、安徽、陕西、河南、甘肃、山东、山西。根据计算调往战区省份的军队达37400人,也就是说鸦片战争中,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动用25万大军。

咱们再来看看英军的情况,1840年战争爆发之初,英国派遣的远征军7000人左右,其中陆军4000人、海军3000人。战争进行期间,英国不断调遣援军,到战争结束后,英国陆海军总兵力达到20000多人。在整个战争期间,英国共花费的军费约为1263万两白银。

道光皇帝虽然投入了大量的军费、军队,但战争却呈现了一边倒的情况,清军甚至一胜难求!比如虎门之战,提督关天培战死,清军阵亡250人,受伤100余人,1000多人被俘,而英军无人阵亡,仅有五人受伤;定海之战,葛云飞等三位总兵阵亡,清军损失惨重,但英军只战死两人,受伤27人。

鸦片战争中英军损失最惨重的是镇江之战,此战中英军39人阵亡,130人负伤,两人失踪。战争的现实很残酷,整个鸦片战争过程中英军阵亡最多也就是几百人而已,甚至因疾病而死的要多于阵亡的。不切实际的盲目自大,终将付出惨重代价,落后就要挨打。

参考资料:1.《天朝的崩溃》;2.《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3.《鸦片战争史料》

关于清朝历史100个冷知识和清朝历史冷知识1000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清朝历史冷知识,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清朝居然在国外还有租界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3/16474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