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二氧化碳是谁发现的,关于二氧化碳的冷知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二氧化碳溶液挥发时是吸热。无论是二氧化碳还是水挥发到空中,由液态变气态都是吸热
由物理知识可知,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转换,从固态转变为液态,再由液态转变到气态,物质内部粒子之间的距离变大,令到粒子之间的距离变大靠的是外界的能量的吸收,表现为吸收外界的能量。
化学方程式的转换过程为:
CO2+H2=CO+H2O(高温),CO2+C=2CO(高温)。
扩展知识:二氧化碳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会转化为一氧化碳:
1、二氧化碳本身不支持燃烧,但是会和部分活泼金属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如钠、钾、镁)生成相对应的金属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例如:
2、高温下二氧化碳能被碳还原,生成一氧化碳
下面是化学方程式: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严重时死亡。
CO2作为制冷剂的优点与缺点近年的制冷界可谓“相当不平静”,先是氨制冷接连出现重大事故,后氨制冷改造出现“氨改氟”引起行业颇大争议,最近CO2制冷的悄然兴起又为制冷界注入新兴元素。
其实,CO2并不是制冷界的“小鲜肉”,而是“老男孩”,这次能占据制冷界的“头条”,实在一波多折,催人泪下。早在130多年前,作为全球第一种制冷剂,它的发展原本是稳步向前的。那时的CO2制冷,效能较为低下,19世纪30年代被效能更好的氨制冷、氟制冷逐渐淘汰。但总有那么一部分研发人员,坚持CO2制冷的梦想,不断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壁垒,不断完善配套系统与设备。
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当制冷界出现氨制冷、氟制冷小动荡的时候,CO2却改头换面,以全新的傲人的姿态重新出现在中国。此时的CO2,经国家加大研发力度后,技术趋于成熟,效能提高不止一个级别,最重要的是,它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定位:低温和超低温制冷。
CO2做为一种自然工质,环保无毒,安全可靠,经济节能,在—28℃以下,温度越低、规模越大,其能效比高、经济投资少的优势就越明显,且与氨制冷不同,从不会污染食品,所以多用于低温、超低温制冷,以及速冻隧道、食品冷冻。目前CO2在国内市场的前景,已经从“雾里看花”到“光芒四射”,不仅制冷界人士都了解了它的好,还都愿意去投资研究它,去实践它。
大连獐子岛冷冻加工中心,采用了氨/二氧化碳复叠制冷,是国内第一个CO2制冷先例,由烟台冰轮承建。据悉,烟台冰轮至今已有十几个以CO2为制冷工质的冷库工程。既然CO2制冷这么好,国内技术也与国际同步,为什么CO2制冷在国内没有大肆掀起热潮呢?因为CO2制冷的运行压力是氨制冷的3倍,由此引起的一系列配套是现在还未彻底解决的硬伤。
运行压力大,随之带来的是设备要求高,必须能在高压环境下正常工作运转,这就对配件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而国内,想要得到CO2的相关配件并不容易,国内尚未制定相关标准,一切全凭企业自觉,配件的研发和生产并未跟上CO2发展的步伐。然后,高压制冷系统的运转,对维护人员、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如果说以往维护人员专业知识没怎么跟上,那就更不可能满足CO2制冷设备维护的需要了。
所以,尽管CO2制冷有诸多好处,在中国也只能说是刚刚起步,它的盛世,还需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随着人们对这种制冷的不断普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实践用的越来越多,一系列标准、配件的日渐完善,以及制冷人才的培养,等它吸收了足够的阳光雨露,变会开出绚丽的花朵了,人们拈花而笑的时候已经不远了。将来会不会出现氨制冷、氟制冷、CO2制冷“三国鼎立”?还是CO2席卷制冷市场一举称雄?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碳与氧反应生成其化学式为CO2,二氧化碳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二氧化碳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3/163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