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知识常识(气象知识小常识简单)

麻城人,低温雨雪天气来袭,防冻保暖措施要做好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气象知识常识的一些知识点,和降雨量冷知识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人工降雨的地理知识
  2. 什么是降雨概率
  3. 降水量是怎样测量的
  4. 一个月的降水量达到多少才算洪涝

人工降雨的地理知识

人工降雨是指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人工降雨的原理和方法吧!

人工降雨原理

人工降雨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降雨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方法使水滴凝结成雨,这就是人工降雨的原理了,其本质上是对自然界降雨的必要条件进行补充。

人工降雨条件

形成降水要有两个条件,一是云中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有适当多的凝结核。因此,人工降雨的方法就是向云中引入人工凝结核。一般是采用飞机、火箭、高炮、气球和在上升气流区地面燃烧碘化银等手段,把催化剂送入云中。对温度在零上的暖云一般使用吸湿性物质如盐粉、尿素、氯化钙等,使云中水汽变成大水滴下落成雨。对于温度低于零度的冷云则播撒人工晶核碘化银等或者播撒干冰、液体氮气等,使冷云中冰晶数量增加而提高降水效率。

人工降雨方法

人工降雨的方法一般是采用飞机、火箭、高炮、气球和在上升气流区地面燃烧碘化银等手段,把催化剂送入云中。飞机一般飞到6000米左右高度穿云播撒催化剂。火箭、高炮则直接轰击雷雨云适当部位,弹头装载碘化银送入云中。气球下挂碘化银焰弹,升入云中零度层以上燃烧,把催化剂释放出来。

人工降雨的危害

目前我国人工降雨主要使用两种催化剂,一是干冰,汽化时使周围空气层冷却到零下几十摄氏度,从而引起水滴的凝结。第二类则是碘化银,“造雨”本领一流。干冰其实就是二氧化碳,而碘化银作为一种化学物质,毒性极低。加上碘化银制造冰晶的效率很高,通常一块积状云只要播撒十几克或者几十克就能奏效,投放量很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不会造成任何污染。

什么是降雨概率

1.降雨概率是指特定时间内(通常是24小时或12小时),地区出现雨的可能性大小。2.通常情况下,降雨概率是通过天气预报或气象数据计算出来的,其中包括以下三个因素:空气的湿度、气压、风速和风向。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雨水的形成和下落过程。3.降雨概率是一个数值,通常用百分比表示。例如,“50%的降雨概率”就意味着在特定时间内,某个地区有一半的机会出现雨。

降水量是怎样测量的

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降水多少的数据。

降水量就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单位面积(每平方米面积)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它的单位是毫米。

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液态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阵雨、冻雨、阵雨等,固态降水有雪、雹、霰等。还有液态固态混合型降水,如雨夹雪等。

在气象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

(1)小雨:雨点清晰可见,没漂浮现象;下地不四溅;洼地积水很慢;屋上雨声微弱,屋檐只有滴水;12小时内降水量小于5毫米或24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毫米的降雨过程。

(2)中雨: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5~15毫米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25毫米的降雨过程。

(3)大雨: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洼地积水极快;屋顶有哗哗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15~30毫米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50毫米的降雨过程。

(4)暴雨:凡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毫米的降雨过程统称为暴雨。根据暴雨的强度可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3种。①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70毫米或24小时内降水量50~100毫米的降雨过程。②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70~140毫米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250毫米的降雨过程。③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140毫米或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250毫米的降雨过程。

小型雨量器

(5)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毫米(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毫米的降雪过程。

(6)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2.5~5.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3厘米的降雪过程。

(7)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5.0~10.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5厘米的降雪过程。

(8)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8厘米的降雪过程。

测定降水量的仪器,有雨量器和雨量计2种。

雨量器是用于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水量的仪器。外壳是金属圆筒分上下两节,上节是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盛水漏斗,为防止雨水溅失,保持器口面积和形状,筒口用坚硬铜质做成内直外斜的刀刃状;下节筒内放一个储水瓶用来收集雨水。测量时,将雨水倒入特制的雨量杯内读取降水量毫米数。降雪季节将储水瓶取出,换上不带漏斗的筒口,雪花可直接收集在雨量筒内,待雪融化后再读数,也可将雪秤出重量然后根据筒口面积换算成毫米数。

虹吸雨量计

虹吸雨量计是可连续记录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仪器。其上部盛水漏斗的形状和大小与雨量器相同。当雨水经过漏斗导入量筒后,量筒内的浮子将随水位升高而上浮,带动自记笔在自记纸上画出水位上升的曲线。当量筒内的水位达到10毫米时,借助虹吸管,使水迅速排出,笔尖回落到零位重新记录。自记钟给出降水量随时间的累积过程。

翻斗式雨量计

翻斗式雨量计是可连续记录降水量随时间变化和测量累积降水量的有线遥测仪器。分感应器和记录器两部分,其间用电缆连接。感应器用翻斗测量,它是用中间隔板间开的两个完全对称的三角形容器,中隔板可绕水平轴转动,从而使两侧容器轮流接水,当一侧容器装满一定量雨水时(0.1或0.2毫米),由于重心外移而翻转,将水倒出,随着降雨持续,将使翻斗左右翻转,接触开关将翻斗翻转次数变成电信号,送到记录器,在累积计数器和自记钟上读出降水资料。

一个月的降水量达到多少才算洪涝

一个月的降水量达到一定数值才能被定义为洪涝。具体来说,通常情况下,当一个地区一个月的降水量超过正常降水量的两倍以上,同时导致地表水体积迅速增加,引发地势低洼区域或河流溢出等现象时,才可称之为洪涝。这是因为降水量超过正常范围,导致水体无法及时排走而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洪涝的定义可能还与不同地区和气象学家的观点略有不同,具体标准可以在相关的气象资料或研究中查阅。因此,具体的洪涝标准可能因地区和专业知识而有所不同,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洪涝的定义与标准。

气象知识常识和降雨量冷知识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避免台风 雷雨危害,防范措施先行 金宝宝幼儿园温馨提示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3/15718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