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知识点归纳总结(狼的所有知识点)

第18课 狼 知识点梳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狼知识点归纳总结,以及蒲松龄五大冷知识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2. 蒲松龄悼亡妻子诗
  3. 狼知识点归纳总结
  4. 蒲松龄,狼,原文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1、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见的211个实词、18个虚词、89个古今异义词、4中文言句式、8项词类活用,每个词还搭配例句和解释。不懂文言文的基础知识,那文言文阅读就不要指望拿满分。

2、真题详解和模拟训练:选用近5年16道高考典型真题详解,同时搭配20道精选训练试题,通过真题讲解和模拟训练,让考生彻底掌握文言文阅读训练。

3、必备古诗文:书的后半部分还有高中必背古诗文,并给出每篇原文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翻译、默写训练等,通过这个篇章的阅读和训练,轻松拿下高考语文中的名篇名句默写。

蒲松龄悼亡妻子诗

烛影昏黄照旧帏,衰残病痛谁复知?

伤心把盏浇愁夜,苦忆连床说梦时。

无可奈何人似槿,不能自已泪如丝。

生平未曾开君箧,此日开来不忍窥!

这是蒲松龄写给亡妻的一首悼亡诗。这首诗的题目不知,暂时叫它《无题》。

蒲松龄活了75岁多,他74岁的时候妻子刘氏去世,之后蒲松龄为刘氏写了很多的悼亡诗,除了上面一首,还有一首【欲唤墓中人,班荆诉烦冤。百叩不一应,泪下如流泉】,都格外真挚,饱含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但是,蒲松龄年轻的时候,也有过一段和其他女人的邂逅。他在和一个同乡一起做官的时候,看上了他同乡的一个妾,叫顾青霞,蒲松龄亲切的叫她【可儿】。两个人也是两情相悦的度过了一段时间,直到可儿早逝。

如果我们用现代人的观点看蒲松龄,我们会很矛盾,一方面对妻子的去世,他能写出这么感人的悼亡诗,还写了好多首,是个好男人。另外一方面,他年轻的时候还喜欢过别的女人,也是有渣男的一面。

这种现象的解释有两种:一是,他年轻的时候觉得可儿很好,然后用现在的话说叫【出轨】。后来觉得,外面的彩旗再好,也不如家里的红旗好。然后就更加喜欢自己的妻子。但这一解释立不住的一点是,可儿去世的早。如果可儿也一直活着,蒲松龄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来我们就不知道了。也就是说,他觉不觉得红旗最好,其实我们是无法确定的。

所以另一种解释就是,红旗就是红旗,在蒲松龄的心里,红旗替代不了彩旗的位置。毕竟蒲松龄生活的年代,父母包办婚姻,而且他的自述也是这么说的,在父母亲邻的包办下娶了刘氏,家族分给他农场老屋三间,借了门板隔开了内外屋,过上了清苦的生活。所以刘氏到底能不能给蒲松龄精神上的慰藉,特别是和他的灵魂对话,我们不能太乐观。毕竟一个是知识分子,一个是农村妇女。

所以在这种情境下,古代的读书人往往都会去在寻求一个精神上的红颜,蒲松龄找的可儿或许就是这么一个角色,可儿的作用就是和蒲松龄“有的聊”,让蒲松龄有一个懂自己的人。

蒲松龄和可儿发没发生过肉体上的关系我们也不能确定,就算是有,在古代社会也是正常的。妻子在古代的地位就是生子养家,男人在妻子身上指望不到灵魂的休戚与共,以及性爱的快乐。妻子也不能妒忌丈夫在外面彩旗飘飘,因为对于古代男人而言,红旗和彩旗的功能是分离的。

《聊斋志异》里,蒲松龄写的很多美貌可爱的妖孽,都是以可儿为原型的。所以我们不能轻易套用现代人的观点去审视古代人,毕竟现代人在两性关系上的要求变高了很多,因为爱情可以自由选择,所以自己选择就应该自己负责。蒲松龄的古代不行,他和刘氏的感情来自生活的积累,但没有浪漫成分,可儿就正好满足了他对异性的幻想与渴望。

我姥姥家有个老邻居,在一个学校里教书,那个爷爷教体育。他和他妻子就是父母包办婚姻,俩人特别不般配,男人走起路来气宇轩昂,谈吐也文雅,女人个子140cm,小脚,喜欢搬弄是非,没有文化。年轻时女人从老家来济南看男人,一走近男人工作的学校,男人从学校后门翻出去跑了,就是不愿见,因为不是自己喜欢的人。但后来俩人还是结婚在一起了,也有了孩子,现在女人糖尿病并发症很严重,只能做轮椅,男人照顾的无微不至,这也许跟蒲松龄和刘氏的关系有几分相似,只是蒲松龄和刘氏年轻时没有这么水火不容,感情真的是时间积累出来的东西。

时间真神奇,就像《三体》里说的:唯一不可阻挡的是时间,它像一把利刃,无声地切开了坚硬和柔软的一切,恒定的向前推进着,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它的行径产生丝毫颠簸,它却改变着一切。但是时间催生出的感情,就像《武林外传》里讲的:一辈子很短,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而这种情很长,如高山大川,连绵不绝。

狼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读准字音

缀(zhuì)窘(jiǒng)苫蔽((shànbì)弛(chí)眈(dān)

黠(xiá)瞑(míng)暇(xiá)隧(suì)尻(kāo)

寐(mèi)少时(shǎo)积薪(xīn)奔倚(yǐ))

少时(shǎo)顷刻(qǐng)变诈(zhà)

二、文学常识:

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出处: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第一则说的是屠户为狼所迫,把肉吊在树上,狼为食肉而被钩吊死的故事;第三则写屠户被狼困在一个席棚内,狼以爪伸入,结果为屠户割破皮肉、吹气胀死的故事;教材所选的《狼》为第二则故事。《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聊斋:书斋名;志异:记述奇异的故事

三、试读出下列几个句子的停顿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四、字词分类整理

1、通假字:“止”通“只”,意思是只.(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

2、一词多义:

①之:复投之(代词,代骨头)又数刀毙之/亦毙之(代词,代狼)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主谓之间,不译)久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②以:投以骨(把)以刀劈狼首(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来,用来)

③止:止有剩骨(“止”通“只”)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④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才)

⑤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形容词,先前的)狼不敢前(动词,上前)

⑥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想,打算)

⑦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方,名词)

3、古今异义:

①弛担持刀:弛,放下(古);松弛(今)。

②屠自后断其股:股,大腿(古);屁股(今)。

③一狼仍从:从,跟随(古);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今)。

4、词类活用:

①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

②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

⑤“狼不敢前”——上前(名作动)

5、特殊句式投以骨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五、重点语句翻译

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就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2、其一犬坐于前:译: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六、内容理解:

1、这篇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或给人怎样的启示?

点拨:说明面对像狼那样的邪恶、凶残势力,一味地妥协、退让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敢于面对,敢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作品启示:害人害已,自取灭亡;邪不胜正,正义必胜;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对邪恶势力,勿抱幻想;要善于识破假象,善于斗争,勇于斗争。

2、写出几个关于狼的成语、谚语、俗语。

点拨:成语: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鬼哭狼嚎,狼吞虎咽

歇后语:狼吃狼——冷不防

俗语:披着羊皮的狼;前怕狼,后怕虎。

故事:《东郭先生与狼》、《狼和小羊》

3、《狼》一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

四个情节:故事的发生——屠夫遇狼。发展——惧狼、御狼。高潮和结局——杀狼。

4、整体结构: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叙述:叙述了屠夫与狼相斗的经过。

第二部分为议论,点明故事主旨: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无论多么狡诈,终究会失败的。

7、主旨:像狼一样的恶人或恶势力,无论怎样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8、结尾一段的表达方式及作用:——议论。(内容)点明主旨: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无论多么狡诈,终究会失败的。(结构)总结全文。

9、告诫人们(从屠户角度的启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或恶势力,不能有任何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10、形象分析:

(1)狼:

“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贪婪、凶狠。(动作描写)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狡诈、凶狠。(神态)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狡诈。(动作、神态)

(2)屠户:

“屠惧,投以骨。”“复投之”——害怕、妥协、怀有侥幸的心理。(动作)

“顾野有麦场,……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机智、果敢。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转视积薪后”“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勇敢、机智、警觉(动作)。

屠户的机智体现在:善于利用有利地势、地形。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考虑周全,心思缜密。

11、恰当表现狼贪得无厌(贪婪)的语句是:(1)缀行甚远(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3)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4)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2、表现狼狡诈阴险的句子是:(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目似瞑,意睱甚。(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表现屠户的警觉性高的句子是: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描写狼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3、前狼假寐的目的是:盖以诱敌;一狼洞其中的目的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4、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

四要素——时间:晚;地点:途中;人物:一屠,二狼;事件:一屠晚归,两狼缀行。

蒲松龄,狼,原文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扩展资料:

蒲松龄平时喜好收集怪异的民间故事,死后以短篇故事集《聊斋志异》闻名于世,塑造了诸如聂小倩、青凤、婴宁和莲香(聊斋志异)等不少有代表性的狐仙和女鬼艺术形象。蒲松龄热衷于求取功名,但科举成绩并不如意,创作《聊斋志异》除了满足猎奇趣味,也成为他寄托个人思想的方式。

蒲松龄的远祖蒲臻,高祖蒲世广,在地方上都有点名气。曾祖蒲继芳,同他父亲一样,是秀才。叔祖蒲生汶中了进士,选河北玉田知县,是个有名的孝子,听说老母患病,哭得汤水不进,呕血数斗,死在衙门。他是蒲松龄屡次提到的玉田公,也是蒲家几代中最高功名的人物了。

蒲松龄的祖父蒲生汭没有功名,父亲蒲槃,字敏吾,原先也尽力读书,知识渊博,但考到二十几岁,不能进学,家境又困难,便弃儒经商,做起买卖来。二十年间,有了相当的积累,成为当地的富裕人家。明末天下大乱,他便停业在家读书教育。蒲槃长子兆箕早丧,四十多岁没有儿子,性情喜欢周贫济困,到蒲松龄出生时,家道已经衰微了。

蒲松龄是蒲槃的第3个儿子,正妻董氏所生。上面还有长兄兆箕,次兄柏龄;下面还有个弟弟鹤龄,总共兄弟4人。

关于本次狼知识点归纳总结和蒲松龄五大冷知识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初一语文上册 文言文 狼 知识归纳,包你学会文言文翻译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3/15238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