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电影《投名状》中的庞青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投名状冷知识讲解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为什么那么多公知都是高校知识分子
公知,字面意思是公共知识分子,延伸意思是具有学术背景及专业知识的群体,这是正面意义上“公知”为什么大多出于高校的原因。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字有时并不能单纯从字面去理解其含义,比如“公知”。
“公知”在词典里原本是个褒义词,但现实中,对特定对象称呼为“公知”,便有讥讽的意思,他们与“喷子”“杠精”齐名,自以为是,舍我其谁,以为地球离了他会停止转动。
但“公知”们是特殊群体,他们标榜自己,损毁他人都必须有一套理论来支撑其观点,所以他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他们的意识形态进入了“公知”群体,他们的职业也多半与知识分子为伍,这就是“公知”大多来自高校的深层次原因。
电影《投名状》中的庞青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庞青云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为了青云直上不惜手段。
这厮是个卑鄙小人。
第一,在遭遇伏击时撞死逃生
他的3000清军被太平军伏击,部下都死光了,他靠装死逃生。
作为一个军人,没有比逃兵和装死更耻辱的了。
更别说他还是个将军。
这说明:这人很猥琐。
第二,利用土匪重新起家
作为一个逃兵将军,本来就是名誉扫地,无法立足了。
恰好遇到了一群土匪,这就是庞青云东山再起的机会。
因为当时是战争期间,为了对付太平军,各派系的清军军阀都在网络力量。
庞青云知道,只有有了一支部队,到哪里都有人欢迎。
所以,他忽悠赵二虎和秦舞阳,说只要从军就可以改变村子的一切,让所有人都能安居乐业。
结果三人纳投名状,带着800土匪投了清军。
到攻陷南京时,之前800土匪几乎死光光,而庞青云甚至克扣抚恤金不发,要赵二虎擅自发。
他许诺的大家都有好日子过,根本就是扯淡的。
第三,为了自己的前程,不惜杀死部下和降兵
庞青云有个特点,他懂一些政治和说服的技巧。
他的所作所为,都是打着所谓为国为民为穷人的借口。
开始,他为了争取土匪支持,许诺战后可以抢钱抢粮抢娘们。土匪因为可以施暴而鼓舞,为了他拼命。
搞笑的是,一旦庞青云有了一定威望和名气以后,就打着所谓保护穷人的旗号,将抢娘们的部下处死。
为什么?就是标榜自己不是土匪,而是清军正规军,这样才能被朝廷信任,获得更大利益。
搞笑的是,苏州的太平军将领黄大人,为了保护手下士兵和平民不饿死,自杀让部下投降。
而打着保护穷人旗号的庞青云,为了不把军粮分给降兵,竟然将他们全部杀光。
第四,为了做两江总督,不惜杀死好兄弟
最后一幕,庞青云的真面目暴露无遗。
朝廷允许他做两江总督,条件是必须杀掉赵二虎这个很有威信的土匪头子。
赵二虎为了救庞青云,曾经2次冒着生命危险营救。庞青云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还是暗算杀死了赵二虎。
第五,勾引二嫂
明知道那个女人是赵二虎的爱妻,庞青云竟然勾引二嫂,和她长期保持不正当关系。
这说明,他的人品奇差。
第六,最搞笑的是,慈禧太后比庞青云还阴险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慈禧太后利用庞青云剿灭了太平军,随后用了两江总督的空头支票让他赵二虎杀掉,导致庞青云的根本力量消失。
最后,慈禧太后干脆暗算了庞青云,将他杀了,以绝后患。
说变了,土匪们是赵二虎、秦舞阳的炮灰,赵二虎、秦舞阳是庞青云的炮灰,而庞青云是慈禧太后的炮灰。
这部电影,说的是一群炮灰的故事。
《投名状》上映了,好看吗
我们总抱怨人心险恶,竟然那么多变而残忍。
“刺马案”是晚清四大疑案之一,马新贻为夺弟妻杀曹二虎,张文祥又刺杀马新贻为弟报仇。多少年来,马新贻被当作背信弃义的典型被天下人共唾之,实际上这不过是书人戏子的演绎,巷民村夫的谈资。
真正的马新贻是个抱负远大的知识分子,进士出身,镇压天平天国功勋彪炳,之后平步青云,官至两江总督,成了清朝的封疆大吏。
当然,马新贻的崛起和他的出身不无关系,当时湘军势力如日中天,清廷也是看中他无依无傍的中立身份,捧出他牵制湘系军阀。
刺马之所以成了悬案,最后不了了之,和湘军在中间不明不白的有很大关系,绝不是兄弟反目那么简单。
陈可辛没有把故事局限“刺马”的品位上,庞青云背后的那把枪把电影的主题瞬间拔高,即使他撇开左膀右臂,逃过应受的惩罚,他仍然会走向毁灭,那是他命运的死胡同,众叛亲离只是加重了他的悲剧色彩。
这把枪很突然,但是不突兀,电影为了简化故事背后线索的繁复,只是把庞青云和朝廷对立起来,不谈派系之争,虽然不太合理,至少简单明了,也算是一个亮点。
我们中国人心里都有一个侠客梦(应该都是看金庸古龙的作品感染的我们),乱世枭雄,跨马横刀,啸聚山林。
中国人心里都有一份兄弟情,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生死同当。
两个梦几乎成了一种公众的道德标准。一边是手足情深、一边是仕途大路,庞青云仿佛从一开始站在一个悖论的岔口,陷入道德的困境,所以这部电影看起来是三个人的悲剧,实际上只是庞青云一个人的悲剧,虽然赵二虎、姜午阳死了,但“道德”没死,他们的血性故事还会被后人传颂膜拜,而庞青云在生命和道德上被双双判了死刑。
庞青云的内心世界,赵二虎不会懂,他是个莽夫,只认识裙带关系,看重小众的福祉。
姜午阳也许会懂一点,他很聪明,是三角同盟的纽带,他替庞青云干“脏”活,为赵二虎求情,甚至是杀了暗恋的嫂子,都是为了维护这个三角关系,他没有野心,但是最忠诚,在传统道德的评判下会得满分,庞青云的内心他可能会懂一点,他刺杀庞青云时还有些犹豫,但他是做了“投名状”的奴隶。“投名状”是什么?
它是个空虚的东西,是理想主义者的乌托邦,它会从这个污秽的世界出淤泥而不染?看看它的命运吧,在《水浒传》里我们看见了背叛,它为什么会一再被戏弄?因为它低估了人性的自私。
庞青云不是个坏人,但他是个自私的人,他有冲天的抱负没错,但是他看错了对手,在一个即将背叛者的眼里,忠诚是最容易被出卖的廉价品。
《投名状》给我们展示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赵二虎说“天大地大,没有兄弟的情大。”可这个“兄弟情”到底是什么?它能大过三人之间的殊异,大过庞青云的抱负?它能大过天吗?显然大家已经相信了这个空洞的口号,这个虚幻的概念,还有大把的人前仆后继生死共之。
人的生命不是平行的,利益的取向各有差异,“投名状”只是一种不合理的契约关系,在一个很低的利益共同点上,把不同人的命运拴在一起,这对庞青云是不公平的。
庞青云说他不相信投名状,但是他相信赵二虎和姜午阳,可见庞青云是个利益至上的“理性人”,而“投名状”对他是一把双刃剑,他最终的选择虽然不合情,但合理,符合正常状态下人性的自私。
陈可辛没有试图在电影里讲清这个道理,实际上也根本讲不清,所以他给了李连杰很多机会在庞青云这个角色上发挥。
徐静蕾这个角色实际上也是站在对庞青云的同情立场上的,她是“扬州瘦马”,崇尚安逸虚华的生活,赵二虎一厢情愿打断她的人生,还以为救他脱离苦海。
她不爱赵二虎、而爱庞青云,但她只能是“投名状”的牺牲品,为了三人的平衡把自己的真情压抑心底,甚至搭上性命。
和张、陈、冯的古装大片相比,《投名状》走的是另外一种风格,如果前者是建立在表现主义基础上的浪漫主义,那后者就是建立在写实主义基础上的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和写实主义,说不上谁好谁坏。陈可辛、程小东、奚仲文、黄岳泰……这个囊括香港电影界精英的豪华班底打造的大作,算得上迄今为止古装大片的巅峰!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3/152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