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考点(荀子著名篇目)

荀子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荀子考点,以及荀子冷知识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性本恶的荀子观点
  2. 荀子的故事
  3. 孔孟荀的异同
  4. 荀子的性恶论为什么是外铄论

性本恶的荀子观点

“人之初,性本恶”是战国时期荀子的观点,出自于《荀子·性恶》。《荀子·性恶》中的原句:今人之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孳,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白话译文:现在的人,能够被师长和法度所感化,积累文献经典方面的知识、遵行礼义的,就是君子;纵情任性、习惯于恣肆放荡而违反礼义的,就是小人。由此看来,那么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就很明显了,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则是人为的。

荀子的故事

荀子小时候就比别的孩子聪明,自幼就饱读诗书,其锐智也让周围人感到惊奇。在荀子长大后,来到燕国游说,但是燕国国君对荀子哲学却不太感兴趣,于是无用武之地的荀子跑到了齐国,此时的齐襄王广罗人才,刚到齐国的荀子很被齐王赏识,于是荀子就开始在齐国开启了他的讲学之旅。加上荀子年龄比较大,知识文化也很深厚,得到了众人的尊敬。

但是却总有人说荀子的坏话,使的齐王也不相信荀子。而后荀子离开了齐国,这时的荀子早已81岁。

离开齐国后的荀子又来投奔楚国的春申君,春申君也很是器重荀子。但是春申君还是听信了别人的谗言,把荀子给辞退了,无处可去的荀子又只身一人来到了秦国,但是秦国国君不接受荀子的观点。

此时的秦国只计划它的称霸大业,完全对荀子的说教思想不加理睬,无奈的荀子只好又离开了秦国,这时春申君又很后悔辞退了荀子,又把荀子招募到了楚国。在楚国当起了兰陵令。

春申君死后。荀子辞了官,这时的荀子已是一位98岁的老者,他开始写文,前后一共写了30多篇文章,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名作——《荀子》。

孔孟荀的异同

孔孟荀分别是古代中国的三位著名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体系都有共性,也有一些不同。简要来说,他们的异同如下:

同点:

1.儒家思想先后代代传承,历经不断演变,形成了孔孟荀三家的思想体系;

2.他们都持有清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性即理”的思想,即认为每个人天性都具备理性,应当通过学习来认识天地,识真理;

3.他们都强调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人们内心有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才能使社会安定和谐。

不同点:

1.在人性观上,孔子主张性本善,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而对善恶之别要依据人的实践去验证,认为善恶可以相互转化和互换;

2.在修身中,孔子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荀子则注重的是“明辨是非;查其不足,加以补益”,认为自我完备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孟子注重的是“天下为公”,倡导个人行为的规范需要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3.在教育中,孔子认为教育可以培养优秀人才,荀子认为教育可以通过规定法律规则来制约人们的行为,孟子则认为应当保持敬畏和开放的态度,教育与修身要平衡。

以上是孔孟荀三家的主要异同点。

荀子的性恶论为什么是外铄论

荀子看重人的本能欲望,本能欲望会支配人的外在行为,导致作恶。所以,荀子主张性恶,重视外在的教育、约束和管制,跟孔子所说的“约之以礼”路线比较吻合

在荀子眼里,人虽然是“高等动物”但终究也是动物,身上潜藏的动物本能是人性之恶的根源所在,这种本能是天生的,既不是通过学习得来,也不是受他人影响而得来。

荀子倡导依靠外力来规范人性之恶,但使用外力的过程,无疑会助长暴力和专制的行为,所以,当荀子的弟子韩非子和李斯延续其思想时,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法家。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荀子选注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3/15146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