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知乎搬运工网站)

知乎发展迅猛 用户已破2.2亿 同比增102

今天给各位分享知乎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老师冷知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老师对学生冷暴力怎么办
  2. 如何成为一名让人敬佩的老师

老师对学生冷暴力怎么办

教师选择了冷暴力,或许是面对这个学生没办法的办法,不能全怪老师的冷漠,也不能全怪学生,但冷暴力一定是下下策。

若这是小学和初中阶段,这样的老师是不称职的,小学和初中生正在被引导教育的关键阶段,若老师不积极主动和学生以及家长沟通去解决学生上课表现的问题如故意捣乱、不听老师话等而选择冷暴力的话,只能让师生关系僵化,学生产生更大的抵触情绪,因为每个学生在心底里是渴望被关注的被关心的,有不会教育的老师,没有教育不了的学生。所以这样的老师,家长要根据学生反应的情况,积极主动和老师沟通。

若这是高中阶段,适当选择漠视或者冷暴力也是可以选择,但一定不能太过,因为高中生自尊心更强,处理不当会出现一些极端情绪,后果将很严重。所以最好还是要家长老师学生积极寻找好的办法沟通,可以把问题反应给家长,让家长先冷静耐心和学生沟通,先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老师也可以思考一些更好的方法去解决出现的矛盾,冷暴力不可取。

因此,有问题就要沟通。

如何成为一名让人敬佩的老师

尊敬,就是尊崇敬重。自古以来,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我认为,“为人师表”本身就是一种境界,更是为人师者一种自觉自发的行为。现在,人们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表现出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美好期待。今天,我们怎样不负众望,在这光荣的百年名校里,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师呢?我想从四个关键词入手,来谈谈我的感受。第一,要淡泊名利。我觉得淡泊名利是高尚人品的第一步,也是成就事业的第一步。唐校长要求学生“修一等美德”,何况不是对我们为人师者的要求呢?“一等美德”有着非常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也是我们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调,我说不出什么新意,只想和大家谈谈我对淡泊名利的些许感受。

近来,随着各种机缘,我接触各地的教书同行越来越多,越深深的感受到,我已经严重落伍了。好多老师都在竭尽所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方设法让自己先富起来:人脉资源丰富者,钻营“招投标提篮子”工程,号称一笔业务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抵得上我教书好多年的工资;家有几许积蓄者,投资门面,投资高利贷,赚得的回扣也比我工资强;伶牙俐齿者,做着各种实验,用那张“把稻草说成金条的”嘴巴,来推销“安利”,推销“完美”,由直销员步步升级,成为兼职的经理,推销的收获也远远在工资之上;安守本分者,不忘教学之本,招几个学生,来点学科辅导,赚一点家需之用,或者也能发点小财,实在是不能望其项背。

可我一直在想,如果普天下的教师都成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世俗者,都“身在曹营心在汉”,蝇营狗苟,追名逐利,那么,让我们仰望的大师去哪儿了?

我不禁想起了今年103岁的杨绛先生,她是著名学者、翻译家和作家,也是一代学人钱钟书的夫人。她现在一直孤居在北京三里河一套老式房间里,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家具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这套房也是“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胡乔木给他们分配的套间。当然,作为著作等身的文化名人,不会没有钱,2001年9月,杨绛依照和钱钟书生前商量的意见,在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奖励那些嗜好读书的贫寒子弟,并且将钱杨作品的财产权利全部交给了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奖学基金现在已近千万元了!杨绛依然故我地写着温情文字《我们仨》,以拷问人生的笔调写着《走到人生边上》,以“准备走”的淡然心态发表百岁感言,以满腔的忧愤捍卫着钱钟书的隐私遗稿。这就是清淡人生的杨绛,也是高贵人生的杨绛。

当然,我们做不了大师,只不过是一名平凡的教师,我们有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利。我曾经为《常德日报》写过一篇题为《关于有偿家教的冷思考》,公开提出“做一个有良知的有偿家教者”的主张,我想,只要有偿家教合情合理合规,又何尝不可呢?我们学校对有偿家教行为有着明确的规定,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希望大家始终坚守这一底线。但是,每次师德师风民主测评,学生对有偿家教行为都有所反映,上学期又有学生反映有4位教师超规定补课,如果哪一天,你的蝇头小利,让家长和学生们开始鄙弃你,要想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师可能就是天方夜谭了。

第二,要学识渊博。毫无疑问,教师是知识分子群体。作为百年名校的教师,个个是有才有识的,不然,何以在这里立稳脚跟?不过,在这里,我又想和大家说一个我敬仰已久的大师——陈寅恪(有一种读法读que)。

陈寅恪出身名门,在国外游学十多年,先后在日本、德国、瑞士、法国、美国等国著名高校留学,具备有阅读十几种文字的能力,学成“不古不今,不中不西”之学问,是集文、史、哲之大成的鸿儒。五四学生领袖,著名学人傅斯年曾这样评价他:“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归国后,受聘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为“清华四导师”之一,因为他学识的渊博,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北大的德国汉学家钢和泰等都风雨无阻地听他的课,被人誉为“教授之教授”

陈寅恪博学多才,宗教、历史、语言、人类学、校勘学等均有独到的研究和著述,敢于接受挑战,不断更新知识,非普通教授和学者所能企及的。传说,他曾坦然宣告“四不讲”:“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纵观古今,我们想想,天下之大,能做到这“四不讲”中任意“一不讲”的有几人呢?如果我们为人师者,能做到其中任何“一不讲”,稀世名师也当之无愧,岂止受人尊敬呢?

远的说了,我想再说说我们身边的成程老师。我们都知道,成程老师是我校一位非常有影响的教师,去年被评为湖南省首批正高级教师。他就是一位博览群书、文理兼通的读书人,我常常和他一起散步,交流读书心得,他作为知名物理教师,和我谈的最多的还是国学和文学,孔子,老子,庄子,易经甚至佛经,他读出了其中的精髓,给我详尽阐释,甚至常常出口能诵,一大段一大段的,我作语文教师的,自叹不如,不禁想撺掇他开国学选修课,成为我校第一个理科教师开文科选修课的人。这样博学的老师,你说,能不让人尊敬吗?

第三,要形象文明。教师是传播文明的使者。使人文明,自己必先是文明人。社会对教师这个群体,期望值比较高,要求也比较严,特别喜欢拿教师这个职业来说话。教师的言行失当,常常会被各种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引起社会非议,严重有损教师的光辉形象,这样的教师与受人尊敬肯定是无缘的。

莎士比亚曾说:“人类是个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形象,多么优雅的举止,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像一个天使。”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就是人类文明的形象大使,就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他的思想意识,他的学识风范,他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应符合“圣贤”的规范。所以教师的社会属性要多于自然属性。教师角色的社会化、公众化,必然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教师的发型、衣着、穿戴等等都要有教师规范和特点,不得随意化,讲究端庄大方,自然得体;教师的谈吐,态度要诚恳、亲切,用词要文雅,规范,不夸大其词,把握好分寸;教师课堂的站姿、坐姿、走姿等等,也要求立足表现教师气质和风度;教师不应该参加打牌赌博等不健康的娱乐活动,在细节上还要遵守诸如不在学校等公众场所吸烟、上课不接手机等规定……教师的文明形象,也有很大的实践空间,值得我们共同关注。

我们学校的李子绒老师被学生们亲切地誉为“优雅姐”,或许就是学生们对教师由衷的敬意。百年前,在浙江第一师范,也有这样一位教师,他的教师气质让学生们仰望:庄重的仪表,良好的教养,得体的举止,优雅的谈吐,恰如其分的礼节。有人誉为他是中国最后的真正贵族,他的父亲是天津著名盐商,富甲一方,他是典型的“富二代”,但是他富而不骄,他父亲还是饱读诗书的“进士”,足以荫庇子孙,他又成了典型的“贵二代”。他是中国罕见的艺术天才,开创了中国艺术史上的23个第一,他培养了刘质平、丰子恺、潘天寿、李鸿梁等著名艺术家,他就是后来出家专攻律宗成为一代宗师的弘一大师李叔同。

李叔同日本留学归国后,来到浙江两级师范学堂(1913年改名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图画和音乐。在浙江一师学生们的眼里,李叔同老师是“温而厉”的。有学生上音乐课时吐痰到地板,课堂上李叔同似乎没有发现,等到下课后,李叔同叫来这学生,用轻而严肃的声音警告学生下次不要这样,说完之后,还微微给学生鞠了一躬。或许是这种气质的吸引,或许是这种文质彬彬教育方式的感染,许多学生真诚地爱戴他,敬重他,喜爱他的课堂,因而对艺术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在浙江一师出现了少有的“艺术热潮”。

学生因为喜爱某个教师,而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进而树立自己的发展方向,甚至在这个领域做出成就,这就是教师的魅力,这样的教师谁能不尊敬呢?

第四,要爱生如子。近几年,由于各种原因,我校生源严重下滑,优质生源有限。于是,就有很多教师学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太,天天哀叹社会是“一代不如一代”,学生是“一届比一届差”,有教师甚至直言,学生蠢,学生傻,蠢得像猪,傻得像驴,说起来,这都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其实,在学生面前,我们也没有多少优势可言,我们只不过是某个专业的先知者,尽管我们专攻一科,若做起高考题来,我们也不一定能赢过学生。

爱生如子,有一个内涵,“孩子还是自家的好”,我们要用赏识的态度看待学生,要多宽容学生的不足,鼓励学生跳起来摘桃子,要宽严有度,要公正、公平的看待每一个孩子。我们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不是做题的机器,有的成绩不好,但心地善良,有的不善言谈,但实实在在,有的学习优秀,但心胸狭窄,有的理科学习好,文科则不行,有的文科学习好,理科又偏差,有的家庭富裕,却心高气傲,有的家境贫寒,却能吃苦耐劳……面对这些禀赋不同、个性相异的学生,我们要不偏不倚地对待,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有的老师甚至还用势力的眼光看待学生,家长有权有势,和老师交道多,就脸上写满高兴,家长不和老师联系,学生榆木脑袋,就满眼厌恶,更有的老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任意挖苦学生,不积口德,把教师的美好形象毁了,尊敬何来之有呢?

“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宣言。1939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这所学校是陶行知创办的成绩最大的学校,学生主要是保育院的难童,对学生不收学费和生活费,因而经费非常困难。有人问陶行知“你何必背着石头过河呢?”,陶先生说“我背的不是石头,是爱人”。这种“爱人”的精神,与孔子“仁者爱人”的传统精神一脉相承,这是对学生无私的爱,更是对学校、对教育事业、对劳动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的爱。

陶先生有四个字“爱满天下”。重庆育才学校开办后,陶行知想起此前在汉口一所临时保育院的见闻。他在那里看到一名害癞痢头的难童正在指挥小孩们唱歌,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能力,而且十分聪敏。当即,与陶行知一同考察的任光教孩子们唱他新谱的歌曲《高粱红了》的开头几句。随后便问:“谁能用谱把它记下来?”沉默了一会儿,又是这个癞痢头难童举起手来,他准确地把刚唱的两句歌曲的旋律写在黑板上,任光感到很惊喜。陶行知认为,难童中,确实有许多天才儿童,只是这些幼苗缺少阳光、雨露。开办育才学校就是为国家民族选拔人才幼苗,从难童中挑选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加以特殊培养。

陶行知发现那个害癞痢头具有音乐天才的难童没有选上,便找来负责招生的老师,向他介绍这个难童的特征,要求无论如何要把他找到。后来,招生老师经多方打听才知道这位小朋友叫陈贻鑫,在大田坝第一保育院。原来,育才学校招生时,陈贻鑫正患疟疾,所以错过了机会。陶行知知道此情况后,即刻写信给该院院长,请他派人把这个难童送到育才学校来上学。院长派了老师,带着陈贻鑫翻过金剑雪山,渡过嘉陵江,经北碚到北泉,交由一位育才学校的老师护送到古圣寺。陶行知见到他十分高兴,安排他到音乐组学习,还写信告诉远在新加坡的作曲家任光:“你在汉口赏识的秃头小朋友已经由我们迎接来了。”

渐渐长大的陈贻鑫,因害癞痢头情绪低落。陶行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曾专门请皮肤病专家给他治疗,但效果不明显。后来,陶行知听说距重庆一百多里的荣昌县,有一位刘医生擅治此病,于是就拜托冯玉祥将军邀请刘医生来校为陈贻鑫治疗。治疗期间,陶行知来到学校亲自为陈贻鑫熬药。在陶行知的关怀和精心照顾下,陈贻鑫光秃的头上终于长满了黑发,成为一位身材颀长、眼睛聪慧、充满自信和音乐才华的英俊少年。后来,这位陈贻鑫成长为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国内知名的音乐家。

陶行知是著名教育家,留下的教育故事很多,这个故事,让我们读懂了陶行知的爱生情怀。如果我们能爱生如此,谁不尊敬我们呢?

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师,是一种高境界的追求,也是我们大家要努力的方向之一。我说的这几个关键词,只是其中很浅近的一部分,挂一漏万了。当然,教师要受人尊敬,还要有高尚的品德、深邃的思想、精湛的教艺、宽广的胸怀、敦厚的个性等等等等,不是几十分钟说得清,道得明的,再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说上这些话,或许显得有点不合时宜,只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师。

关于知乎,高老师冷知识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乎 搜狗百科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3/15138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