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为什么被移出教科书(大禹治水是因为什么)

大禹文化 万万没想到,扎心的大雨背后,竟然是因为忘记了这个男人

其实大禹治水为什么被移出教科书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大禹治水历史冷知识,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大禹治水为什么被移出教科书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史记》原著中的《大禹治水》是怎样写的
  2. 结合所学知识 120字左右的大禹治水小短文
  3. 大禹治水是不是泗河
  4. 大禹治水为什么被移出教科书

《史记》原著中的《大禹治水》是怎样写的

《山海经》是一本先秦古籍,其中“大禹治水”的传说就来源于此。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说白了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抗击洪水,但是这项工程他做了九年却一直不成功,最后鲧被放逐羽山而死。

后来等舜帝继位以后,便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大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

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有时间去爱抚,可以说是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但是,不知道您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这“大禹治水”到底治的是哪里的水呢?

在历史资料中曾记载,“大禹治水”是将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冀、青、徐、兖、扬、梁、豫、雍、荆,然后分区域进行治理。

但很多人对此觉得有疑问,似有夸大之处。他们认为其实夏代初期的疆域绝没有如此之大,那又如何划天下为九州呢?

并且根据传说,大禹吸取了父亲治水的教训,改堵截的办法为疏导,有阻挡洪水流向的地方,大禹就想办法给它开辟出一条水路来,让洪水可以顺流而下,不至于泛滥成灾。而凿开的这条水路便是在一个叫龙门的地方。

而这个龙门现在是在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之间,黄河至此,两岸峭壁陡立,十分险要。由于这里是大禹凿开的,所以龙门又称禹门口。但按夏代的施工技术水平,绝对完成不了这么大的工程。

别急,还有传说,据说大禹治水,治的并不是滔滔的长江、黄河之水,那时的洪水其实是海侵,就是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到陆地上来。这是世界性的,所以许多民族都有被洪水所淹的传说。

洪水退后,地面一片淤泥,不加以治理,就不便耕种。大禹所治理的,正是这种田间水渠的管理。这和孔子所说的“尽力乎沟洫”是大致符合的。

《孟子·滕文公》中也说:“当尧之时,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大家都知道中华大地上的江河,大都是发源于西部,滚滚东流。不论水大水小,都不会是“横流”、“逆行”,只有在海侵时,海水由东向西倒灌,才会出现“横流”、“逆行”的现象。

而据《史记》中的记载,大禹治水共疏导了九条河流,弱水疏导至沙漠地带,将黄河疏导过龙门山,最后流入大海,将汉水向南疏导注入长江,开通汶山疏导长江,疏导沇水进黄河,疏导淮水入大海,渭水进黄河,洛河进黄河。由此史料记载再加上今天的地理知识可知,大禹当年治理的水域分别为黄河、长江、淮河和注入沙漠之中的弱水。

当然,小编最后要说的这个传说或许有点儿扯,但大家也不妨看一看。

在《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的故事中曾提到,大禹治水的过程中遇到了共工的手下相柳。大禹斩杀了相柳,但是,相柳的血液有毒,流过的地方就会散发恶臭,植物都无法生长。大禹想用泥土覆盖血迹,覆盖了三次才遮住血液。这个地方被称为众帝台。《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还记载,众帝台的位置在昆仑之北。

也就是说,要想知道大禹治水到底发生在哪里,只需要找到昆仑山、众帝台和相柳死地就可以了。那这三个地方到底在哪呢?

著名的学者宫玉海教授根据他自己的研究提出,大禹治水其实发生在非洲。因为这三个地方都在非洲。《山海经》记载的昆仑山经过宫玉海教授的研究发现其实是非洲的肯尼亚,昆和肯发音差不多,仑和land发音差不多,land和尼亚意思相同。而且各种定位都符合,周边有乞力马扎罗山对应炎火山,东非大裂谷对应弱水之渊。肯尼亚的北方是什么地方呢?埃及!

《山海经》记载的众帝台很可能就是埃及金字塔,金字塔里保存的是历代埃及法老的遗体,可不就是众帝吗?至于相柳的死地,血液让土壤寸草不生,不就是说的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吗?因此,宫玉海教授提出的最奇特说法就是大禹治水其实是在非洲。

结合所学知识 120字左右的大禹治水小短文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鯀冶水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常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至个人利益不顾。三国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大禹治水是不是泗河

首先说,大禹治水不是窝在一个地点不动,而是逐步前进的。他治水的起点是在秦岭——淮河一线,也就陕西南部的淮河流域。因为他不是公费旅游,说走远点就走远点,禹不至于闲到翻过秦岭直奔巴彦喀拉山脉去寻找源头。至于治水的线路,因为禹本身做的就是让河水改道的事,几千年来,河流无数次改道,所以不能用现在的河流作为参照。可以肯定的是,基本方向是往东南。因为水往低处流,禹不可能产生把河水送上青藏高原的想法。

虽然特别准确具体的路线已经不可考,但是借由今天安徽省蚌埠市西南的“禹会村”遗迹可以知道,治水工程发展到了天河湖一带。线路越来越向东南发展,离黄河越来越远,自然就不是治理黄河了。

当然,治水没有到此结束,而是一直延伸至今天的女山湖一带,有了这么一个大蓄水量的湖泊来承接泛滥的河水,可省了不少心。

不过因为后来舜把首领的位置禅让给了禹,所以禹没有参与后期的治水工程,这个工作由伯益来继续领导,后来又交给了启,直到启当了天子,治水工程还没完全收尾,可谓旷日持久。

禹治理的并不是黄河,其实还有很多佐证。

一是因为史料记载不完整或不准确,虽然传说流传下来了,但上古时代地理知识落后,上千年来都把山东当成世界中心,把泰山当成昆仑山,淮河当成长江。所以当时把淮河支流误认为是黄河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还有另一个很大的可能性,就是统治者为了增加声望,故意编造,毕竟,禹是天子之爹嘛。而且,费了这么大劲,说是治理淮河支流,不好听。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有骆驼不吹牛,说禹治理的是黄河水患多过瘾,明显看起来功绩更丰伟。

再者,从现代的角度去分析,大禹治理黄河水患是不可能的。后世科技更发达,技术手段更高,人力物力也更齐备,但是挖一条京杭大运河都要历经几个朝代,而禹处在上古时期,那时候青铜器都是宝贝,铁器更没有,饭都未必吃得饱,凭什么能用最原始最落后的手段把黄河水患治理好了?这种事情现在都办不到,禹又不是超级赛亚人。

这仅仅是从史实的角度还原真相,并不是抹杀大禹治水的功绩。只是从各种情况来看,大禹治水,确实治理的是淮河支流,而不是黄河。

大禹治水为什么被移出教科书

可能是出于改版的需要,现在的课文删去了许多神话传说部分的情节,改为更符合小学生学习的语文课文,更加贴合实际。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带你了解 大禹治水 的神话传说故事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3/14843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