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有哪些

历史故事趣闻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历史趣闻有哪些,古诗历史冷知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2. 中国诗词简史,从上古至今,谁来细数一下
  3. 历史趣闻有哪些
  4. 历史上有哪些颠覆三观的冷知识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谢邀回答问题。问:唐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大唐盛世国泰民安,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有了变化,一些嗜好也适时而生。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还说:食不厌精,食不厌细。国人历来讲究饮食,所以不得不先说一下吃。

唐朝言“鲤"为李也,所以禁止食用鲤魚,捕到要立刻放掉,否则卖鲤魚者杖责六十。虽然明令禁止,仍挡不住食客们的嘴,私下里照吃不误。唐人最喜食鱼,烹饪多以为脍为主,“脍"大概就是现在的生鱼片。杜甫有诗赞曰:“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意思是切成雪白的魚片,就着春天生长的香嫩小葱,食之为最佳。在《膳手经手录》中记载,脍,鲫鱼为最佳,然后排列分别是:鳊鱼、鲂魚、鲷鱼、鲈鱼……因此可以证明,倭国日本食生鱼片还是由遣唐使从我们这儿学过去的。

(唐:《马球图》)

再说玩,唐人喜欢马,一为战场上需要战马,另一个是达官贵人们也喜乘马出行,如《虢国夫人游春图》,图中不论贵妇,还是随从人等全都骑乘而行,阵势搞得很大。所以那时也从西域引进不少名马,比如“天马",是指从中亚引进的名骏,估计其中也包括汗血宝马。

不论王公贵族都喜欢看“打马球”,分为两队,骑马用带环的手杆击鞠,以击入对方门洞多者为胜,更有王子公孙还要亲历球场一试身手,一时间骏马的身价倍增,而且居高不下。

(唐:仕女图)

再说穿,唐朝人喜欢穿宽袍大袖的衣服,一是穿起来宽松随意很舒适,二是走起路来衣带飘飘,大有飘逸之感,显得神彩奕奕。当然这是富人们,劳作之人不在此列。现在说“唐装"始于唐朝,我看也不无道理。

(现代:《唐宫乐》图)

最后说一下乐,唐人喜音乐,上至皇宫、下至王府都养有乐人,加之又从西域引进不少乐器,一时间喜音好乐之风兴起,与此同时伴着音乐舞蹈者也多了起来,现在出土的“唐三彩"就有舞俑出现。就连现代舞台表演的大型民乐《唐宫乐舞》也是再现当时的盛况。

随着大唐感世的繁荣,诗人们也有了施展的机会,也涌现出象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出现,律诗在唐朝达到历史上最成熟的时期。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另外,不得不提到唐朝外国人多,由于海上航线的开通,来唐的外国人多了起来,或因公遣公干,或为私人经商,一时间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甚至还有非洲人都在长安街头出现。就连倭国日本为了学习教化,也多次派遣“遣唐使"来唐学习。

那时的大唐真是万朝来仪,名播海外。

当然了,唐朝有趣的冷知识还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感谢您的阅读。

中国诗词简史,从上古至今,谁来细数一下

问题:中国诗词简史,从上古至今,谁来细数一下?

一、

最早的诗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如《断竹》歌、《南风歌》等,东汉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

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太阳出来去耕田,太阳落山就休息。凿井可以有水喝,种出庄稼不会饿,管你什么天王老子......

二、

到了前秦时,最有名的是诗经与楚辞。《诗经·采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三、

汉朝五言诗渐渐占据了主流,如著名的《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四、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格律诗的雏形。齐梁时的永明体是早期的格律诗,到了南北朝后期有很多诗人写出了标准的格律诗。不过大多数诗有失粘的现象:

《战城南》(南北朝·张正见)

蓟北驰胡骑,城南接短兵。云屯两阵合,剑聚七星明。

旗交无复影,角愤有馀声。战罢披军策,还嗟李少卿。

五、

在隋朝出现了影响巨大的《切韵》,随后诗人作诗押韵有了标准。唐朝人使用官方认可的韵书,在科举中开始考格律诗。另外,七言诗开始与五言诗分庭抗礼。词这种形式也开始在诗人笔下出现。

五言律诗《游崔监丞城南别业》(唐·刘得仁):

门与青山近,青山复几重。雪融皇子岸,春浥翠微峰。

地有经冬草,林无未老松。竹寒溪隔寺,晴日直闻钟。

六、

宋朝人根据隋唐的切韵、唐韵,继承改编成集韵、广韵,到后来的平水韵,成为以后诗人作诗的标准用韵方式。一直到今天。

宋朝的诗词都有极高的水准,而词这种形式,在宋朝达到了高峰。

词的押韵,有些像格律诗一样,按照诗韵一韵到底。有的像古体诗一样,使用邻韵通押。

《蓦山溪》(宋·史可堂)

危阑看月,番做听秋雨。一滴一声愁,似相伴,离人悲苦。笼香袖冷,独立倚西风,红叶落,菊花残,都是关情处。

如何排遣,赖有高阳侣。长啸酒垆边,且同赋、秋娘词句。山翁醉矣,一笛小楼空,思往事,看孤云,目断征鸿去。

七、

元曲在押韵上与诗词开始有了一些区别,古韵中的入声开始派入其他三声。但是文人的诗词,还是使用唐宋人的格律与押韵标准。

《朝中措寄云中完颜公》(元·耶律履)

何年仙节弭人寰。玉立紫云间。气吐虹霓千丈,辞源江汉翻澜。

金门大隐,管中谁见,位列清班。看取酒酣风味,何如明月缑山。

八、

明朝时,因为唐宋时期的曲谱渐渐遗失,于是出现了词谱。

明朝有个叫做张綖的人,他参照唐宋词编写了《诗馀图谱》三卷,从此词人们可以按照词谱来填词。

《诉衷情次荆公》(明·夏言)

龙楼凤阁五云间。每日一登攀。自念平生遭际,敢忘却、寸心丹。

年渐老,性贪闲。鸟知还。琵琶千仞,灵峰万叠,梦在家山。

九、

清朝诗词中兴,涌现出了大批的优秀诗人与作品。

另外清朝人戈载根据唐宋词的押韵习惯,编制了《词林正韵》。

《虞美人胡蝶》(清·张惠言)

斜阳谁遣来花径,春色三分定。游丝无力系花腰,忙煞枝头相送乱红飘。

寻春莫向花间去,花外游蜂聚。南园芳草不会空,收拾春魂归去绕香丛。

十、

民国时的旧体诗人们依然坚持传统,他们创作的旧体诗词依然古风古韵。

《虞美人》(近现代·朱自清)

三年相别还相见。乍见翻难辨。殷勤执手语丝长。人世白云苍狗两茫茫。

君看我已非年少。马足关河老。与君意气一时深。惜取眼前光景莫沉吟①。

结束语

五四以后,出现了现代诗,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现代诗渐渐成了主流。

到今天,甚至很多不押韵的“诗”。这就不举例子了。

@老街味道

历史趣闻有哪些

说一个好玩的吧,很多人其实都没有注意,毁灭万千生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实是一群玩文学和艺术出身的家伙在打,尤其是欧洲那边。这帮二战期间的国家领导人凑一块,简直可以出一本历史冷知识集。

失败画家——希特勒

其实二战最大的罪魁祸首是维也纳美术学院,因为他们两次拒绝了一个穷困潦倒又热爱绘画的少年。然后这个少年只能流浪街头行乞,靠给人画画(收费极低)为生,偶尔被人雇佣扫雪、抗行李。最后实在混不下的少年跑到德国当兵,因为兵营有住的地方,也不至于饿肚子。愤怒的火焰在少年心底燃烧,最终几乎摧毁世界,这个如此中二的画家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多情诗人——斯大林

1895年6月14日的《伊韦里亚报》上刊登了一首名为《早晨》的诗,当时著名的格鲁吉亚诗人恰夫恰瓦泽对这首诗推崇备至,后来甚至入选了供小学生使用的《国语》教材里。诗歌的作者叫约瑟夫·维萨里奥尼斯·泽·朱加什维利,约瑟夫小兄弟还是一个高产诗人,陆续写下了《致明月》《当皎洁的月光》等作品。当然,作为文学作品自然有人喜欢就有人喷,喷子们的不幸在于,那年文艺范的忧郁小奶狗留起胡子就变成了大鲨鱼。那些赞美的人不一定过的很好,那些喷子们都付出了代价....

下面让我们鉴赏一下斯大林同志无以伦比的杰作,我要郑重的提醒文学批判家们,布尔什维克的铁拳无处不在,并不以时间和空间而消亡。该怎么说你们自己想,我并没有做任何的暗示...

阅读巴克尔、密尔、孔德、康德,并领悟他们的实质比理解你,我的朋友要容易百倍。——《献给加里宁同志》文学家——丘吉尔

话说老丘得过诺贝尔文学奖都晓得吧?是1953年拿的,作品名为《不需要的战争》,是这位老兄对二战的回忆录。但如果真的觉得他是借名生利,诺贝尔捧他臭脚就又错了,老丘在从政之前确实是个很有名的战地小说作家和画家。1895年就在古巴的《每日记事报》上发表文章,1898年就出版了第一本纪实著作《马拉坎德野战军纪实》,然后又写了不少小说。

他走上政治舞台的起因也是写东西,1899年老丘跑到南非去采访英布战争,不止采访还和英国佬一起欺负土著。不幸被人家给俘虏了,但老丘当时确实牛的不要不要的,他只身越狱逃跑,成为当时英国的传奇,所以顺势进入了政坛。

爱情小说家——墨索里尼

老墨和他率领的意呆利几乎承包了二战欧洲战区所有的笑点,作为资深逗逼,老墨走上法西斯这条不归路的原因也得大书特书一下。这哥们原来是报社的记者,在1910年他在《人民报》上连载了一篇爱情小说,名字叫《克劳迪娅·帕提瑟拉,主教的情人:关于以马内利·玛诸佐主教的伟大小说的连载》,我一直怀疑这货是欧洲最早的标题党,这个名字实在长的丧心病狂。当然写小说,尤其是爱情小说不会让人变成法西斯,问题的关键在于老墨写的是人家天主教主教的爱情,还TM是充满花边的不伦之恋。罗马天主教的朋友是无辜的啊,好好的传教没招谁没惹谁的凭什么被人这么编排?于是向《人民报》一轮抗议,老墨就被报社开除了,连载也没写完就太监了。

失业加被强制太监的羞辱让老墨彻底抓狂,他只能去参军维持生活。但怒火已经在他的心中点燃,这熊孩子就这么走上了报复社会的道路。其实对比一下老墨和元首的经历大概就会明白,为啥元首屡屡容忍意呆利逗逼们的行径,也许那是一种同病相怜吧。

总结起来,只能说一句话,文科生改变世界.....

历史上有哪些颠覆三观的冷知识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非常冷的冷知识:为什么高僧舍利会如此之少?原因就是被吃掉了!

大家都知道,佛教高僧在圆寂的时候都会产生舍利,一些著名的寺庙都以供奉这样的舍利为荣。

但是生活在一个万物都可以好、能、怎的国度,舍利也逃不开好、能、怎的命运,不但被和尚被当做大补,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大补。许多舍利就被这样吃掉了。

因为舍利子是高僧的佛法结晶,对于某些僧人而言,据说吃掉高僧的舍利,可以增长自己的佛法。【是不是有点玄幻小说的感觉了?】

距不可考证的来源,吃舍利子也要有方法才行,一般是用牛乳油或用水和服。吃下后,舍利子不下肠胃,即上升顶门。吃舍利子之人,罪业日见减少,善功日见增高。如临命终时吃舍利子,一定往生。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舍利子冲水喝,可包治百病。如果是孕妇的话,服用舍利子可免于难产,产下的婴儿也有福气、好养活。如将死之人,气息微弱,舍利吞不下去,也可用舍利泡水给他吃,亦一定往生,舍利仍留下供养。

当然上面的故事都来自于民间,是不是真的已经不可考,今天以史为鉴要给大家讲的是苏轼记录在自己日记中的关于梦境中吃舍利的故事。

一天苏轼做梦,梦到和弟弟苏辙在一起准备进京(连做梦都要在一起,可以看到苏轼多喜欢自己的弟弟了),结果路上碰到个和尚。

于是苏轼拉着和尚就问:此去前程如何?

和尚说:向去甚好,无灾。

苏轼又问到京师有啥必须带的东西?

和尚说:要好硃砂五六钱。

苏轼看见和尚手中捧着一座小塔,问这是啥?和尚把塔给苏轼看,说里面是舍利子。苏轼接过塔,这座塔自个就打开了,其中舍利灿然如花。大吃货苏轼看到后馋的不行,求和尚让把舍利子给自己和苏辙吃。

和尚竟然同意了!于是把舍利子分成三份,三个人一人一口吃掉了。舍利子虽然粗细大小不等,但大约都有一两重,皆明莹而白,也有掰碎了飞迸到空中的。

和尚叹息说:“本来打算修建一座佛塔,不想如今却吃了!”苏辙开玩笑说:“我们三人肩上各放一座小塔便好了。”苏轼也说:“我等三人,便是三所无缝塔。”

和尚被逗笑了,三人一起哈哈大笑,结果就笑醒了。醒来后苏轼觉的胸中像吃东西噎着了一样,好像肚里有东西。梦中的故事也记得清清楚楚,就干脆记到了日记里。

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历史奇闻趣事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3/14534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