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父母为我选的专业怎么办

父母要 稳定 孩子选 喜欢 考完选专业,听谁的

大家好,不喜欢父母为我选的专业怎么办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高考专业不建议选怎么办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不喜欢父母为我选的专业怎么办和高考专业不建议选怎么办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不知道学啥专业怎么办
  2. 理科生数学不好,高考填报专业有哪些专业可选择
  3. 孩子高三成绩300多分,考虑走单招了,不知道选什么专业有发展
  4. 不喜欢父母为我选的专业怎么办

不知道学啥专业怎么办

我曾经和你一样,经常被这个问题困扰,不知道该学啥专业。从高一开始,我就被迫思考:学文还是学理?高考填志愿选什么专业?大学辅修什么专业?读研转专业学什么?俗话说:“选择不对,努力白费”,似乎只有找准了专业方向,才会在努力的时候足够踏实。正如电影《银河补习班》所说:“人生就像射箭,但是更重要的是找到箭靶子。”幸运的是,经过八年的探索,我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痛苦但值得,这里用我个人的真实案例做一个分享。

高中:文理科目一起考,选择优势科目,及时明确方向

我初三的时候从小县城被保送到市重点高中的重点班,一路比较顺。高一的时候懵懵懂懂,大家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就申请去了理科实验班。虽然偏重理科,但还是同时学着文科课程。大一结束,班主任让每个人填写学科意向,大部分同学都填了理科,毕竟已经来了这个班。

当时学校还是给我们举行了一次综合考试,语数外物化生政史地一起考,让我们根据成绩再做考虑。当时我总分全校前十,文科第三名,理科十多名。为了所谓的“冲一冲”清北复交,就在老师的建议下重新填了文科意向,从理科实验班转去文科实验班。

我也不知道高二转文是否正确,并且在之后两年经常性地怀疑自己。毕竟大一已经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理科,而那次综合考试属于“发挥超常”,并不能代表我的文科优势更高。自从转去文科班,我的成绩起起落落,从第三,到三十,再到第一,后到十一,像坐过山车一样。虽然当年高考我们学校整体发挥失常,没能实现最初的愿望,但幸运的是最后我高考总分还是重新回到了全校第三。

本科:主修本专业的同时辅修二学位,为个人兴趣的探索留一条后路

我大学去了某985学文,这个学院对于文科生的教育比较有意思,大一除外语类专业(英语、翻译),不定专业,同学们可以在经济学、行政管理学、法学、心理学里自行探索,大二再定专业方向。

我原本计划第二年再定专业,但是军训期间听了外国语学院的招生讲座后,激起我高中时期外交部的理想,就报了名参加面试,误打误撞得了第一名,于是大一一开学就定了英语专业。(也失去系统学习其他专业的机会)

课余时间,我参加模拟联合国协会,学国标舞,打英语辩论赛,参加演讲比赛,听大使讲座,希望以后能步入外交的舞台。

大一结束,我申请进入学校唯一的文科实验班,由于大一总成绩符合要求且面试表现还不错,所以比较顺利。在这个班,除了学本专业,我们需要学通识课程(可以理解为,老师带着读中西方经典作品,如《理想国》、《尼各马可伦理学》、《大学》、《墨辩》等,定期完成读书报告)。这时候开始,身边的同学开始有了读研转专业的想法,比如古典学、哲学、人类学、新闻等等。

本来想把这个班级学到的东西作为本专业的补充和增强,但我渐渐发现自己好像并不适合学纯粹的文科。而且,我也发觉自己并不是真正地热爱政治和外交,因此陷入迷茫。

为了探索其他专业方向的可能性,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而正是这,点燃了我读经济学的火苗。因为我发现,在开展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时,我的探索欲突然被激发,开始投入越来越多的时间关注和分析相关经济政策和商业活动,也逐渐取得更好的奖项。思考经济现状,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团队协作调研,通宵准备答辩——回想起实践经历,这些让我感受到什么是颅内高潮,什么是创作带来的快乐。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对于经济学的喜爱。

但由于大二转专业需要降级,且心理压力不可预测,所以老师和同学建议我辅修经济学,研究生再转专业。于是便开启了我两个专业同时学的历程。事实证明,辅修二学位虽然学得不如人家本专业的系统,但对于我之后找工作和申请读研还是有帮助的。

读研:被梦校拒绝后工作一年,从职业目标倒推专业方向

大四上学期,我放弃保研资格后准备出国留学,当时申请了港大的市场营销专业,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传播学研究专业,由于当时找了中介,且自己的成绩和网上公开的录取案例中显示的条件差不多,所以没有给自己申备选校。结果是被同时拒绝。

你一定会好奇,大学不是辅修经济学吗?为什么会申请传媒和营销相关的专业?

我总结有两个失败的原因:

1.自我认知容易被影响

我大学期间比较活跃,参加的社团和活动较多,申请期间自己搞了个公众号,摄影、写文,整天胡思乱想,回忆童年,回忆过往,在过去记忆的复盘中,在家人和朋友的开导下,我自认为自己文艺气息十足,天生适合搞传媒,以及与传媒相关的营销,全然忘记自己大学吭哧吭哧为专业探索所做的努力。也忘了自己没有学过传媒相关课程。

2.自信与自负矛盾共存

我一边觉得自己可以去top名校,一边觉得申请经济学硕士太难,因为辅修期间成绩并不如本专业好。而申请的时候只有市场部和品牌管理部实习经验,做到又大都是新媒体相关工作,于是觉得自己申请相关专业成功概率大一些。

为了明确专业方向后再战,我决定在工作中先确定职业方向再申请读研。

工作后的逻辑就变得简单多了:你离目标职业缺啥,就去学啥。

当我在管理咨询的岗位开启职业生涯,我对专业学习有了新的认知。你除了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T字型的知识结构,要在某一领域树立个人IP。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我意识到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必须性,于是开始把专业方向往这方面靠。除了补充阅读相关书籍,就是和同事们探讨,一步步明确自己的目标。

明确专业方向后的我收到了港大HKT、帝国理工BA、南洋理工ME的录取。

细心的你会发现,这三所学校申请到的专业并不完全一样:市场营销、商业分析、管理经济学,他们侧重点不同,都与我现在做的工作有关。

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因为我看到了比专业方向更进一步的问题:职业方向。而一个职业方向可以有很多专业方向去辅佐。只要专业方向不偏离职业目标,都是值得尝试的。这会给你更多选择的空间,更少纠结的负担。

总结:大胆尝试,找寻自我

不知道学啥专业怎么办?我根据我上述经历总结了以下三个方法:

1.速赢战略:大胆尝试,屡试屡败,屡败屡试;

2.以终为始:就业导向,缺啥补啥,放宽选择;

3.遵从内心:相信自己,认识自己,成为自己。

最后想补充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吴国盛教授在《科学的历程》的一些观点。

为什么中国人分科的意识那么强呢?

我们很小开始就被灌输“分科”的思想,有的人似乎天生适合学理科,有的适合学文科,于是越学越窄,越学越细,越学越专,结果技巧学到了,但丧失了知识的视野,见识就低了。

吴教授认为,这背后有两大原因:1.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有一个文化定式和惯性;2.中国人学习科学的历史路径也起到了一定影响。

“科学”最初在拉丁文中意味着“知识”本身。日本人翻译为“分科之学”。中国人最开始的“格致之学”与科学很接近,但是服务于修身,而不是获取知识本身。

科学变了味,学习的本质也发生扭曲,我们变成一个个专业化的人,“隔行如隔山”。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这到底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倒退。

祝你好运。

理科生数学不好,高考填报专业有哪些专业可选择

学生数学成绩不好,高考志愿填报时就应该扬长避短,不仅要尽量避开对数学要求较高的专业,而且还要选择对数学要求不高甚至没有要求、将来就业也相对不错的专业。结合当前发展形势和本人报考经验,向大家重点以下对数学要求不高、就业还相当不错的专业。

一、外语类专业。这两年外语类专业有些升温的趋势。在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我国对外交往进一步增加,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与国外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在增多,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也同样在增长。当前形势下,对于数学不好的理科生来说,外语类专业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本科阶段专业主要有:英语和其他小语种、翻译、商务英语。

二、公安类专业。公安部门所属的警校,在提前批录取的专业。这两点是关键,不是公安部门所属的警校,不是在提前批录取的专业,一般无法参加公安联考。公安部直属的警校,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铁路警察学院、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各省属公安警校(区别于司法警校,隶属关系不同,当前的就业差别巨大)的毕业生可能参加公安联考,入警率在90%以上,公务员编制,虽然不暴富,可也工作稳定收入中等偏上。

三、临床医学类和口腔医学专业。医学类专业学习的内容多过程长,本科5年加规培3年真有些伤不起,但是医学类专业对数学的要求真是不高,一般只学一个学期数学,是医学类数学,内容相对简单。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不错,就是学习过程很辛苦,工作以后仍然辛苦,但是不可否认医生是一个相对的高收入群体。喜欢医学不怕辛苦的来。四、师范类专业。除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少数理科学科师范对数学要求高,其他偏文的学科师范、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对数学的要求也不高。对口工作是做老师,工作稳定,收入也好。每年两次寒暑假期,非常让人羡慕。

五、法学专业。虽然当前法学专业的招生规模已经过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法学类人才的需求量,也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而增加。法学专业最重要的是考证,通过司法考试的人数不高,一般每年报名人数的百分之十几,个别年份能超过百分之二十。通过司法考试,就业质量会大幅度攀升,一下子成为紧俏人才。

还有些专业对数学要求不高甚至不需要再学数学,但是其就业质量也比较一般,这里就不再浪费大家时间了。财经类的金融、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对数学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考研学硕是数学三,比工科专业的数学一只差了一小点内容。以上是我对数学不好的理科生在专业选择方面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帮到你。

我是吉林桦甸高考志愿咨询师,欢迎评论区交流不同意见。关注交流更多高考志愿问题。

孩子高三成绩300多分,考虑走单招了,不知道选什么专业有发展

300多分,也只有专科了,最好走单招,因为如果参加高考,可能好一点的专科都上不了!

那么单招一般都有什么专业呢?

师范类高职单招学校专业:语文教育、应用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学前教育、文秘、小学教育(全科)。

理工类高职单招学校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物流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网络运营)、数控加工专业、机电一体化。

旅游类高职单招学校专业:酒店管理、餐饮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旅游管理、民航安全技术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管理、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旅游英语、旅游日语、应用韩语、应用法语、烹调工艺与营养、西餐工艺、中西面点工艺。

适合男生的单招专业有什么?

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能适应汽车维修、汽车安全检测、汽车质量评估、汽车销售、汽车制造生产、汽车维修车间技术管理、汽车已有新技术开发应用等多种岗位。目前,国内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技术素质普遍偏低,总体的技术水平不能适应汽车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我国目前技术工人队伍结构中,技师以上、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的比例仅为4:8:31:57,而发达国家的比例为11:23:49:17,显然,我国中高级技术人才短缺情况十分严重。其中尤其以汽修、数控等热门专业为代表,被称为“高级蓝领”的高级技工已经成为稀缺资源,“高级蓝领”出现断层的消息屡屡见诸报端。从这一系列数据看来,学习好汽修,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就业前景非常广阔。这个专业只有男生,因为非常的辛苦,一般没有女生选择这个专业。

2.数控加工专业:是一种集机、电、液、光、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为一体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它是制造业实现现代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必不可少的物质手段。但是毕业刚开始找工作挺难的,因为缺乏工作经验,毕业后从一线操作工干起,一两年后有了工作经验就当技术员了,解放了体力劳动,基本上就是制定加工工艺与编程什么的,挺轻松而且不少拿工资。在上面就是技师或工程师,不过这需要十年到二十年的工作经验。数控行业从业人员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蓝领层、灰领层、金领层,对于数控加工专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过硬的实践能力,更要掌握系统而扎实的机加理论知识。因此,很强操作能力的数控加工人是社会较紧缺、企业最急需的人才。

3.物流管理:在我们国家,物流还属于新兴产业,但近年来国内经济增长对物流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子商务的普及更加显示出物流市场的潜力和发展广阔的前景。现代物流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集成式管理,即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因此,从物流产业的各个方面入手,小伙伴们可以在工厂、物流企业、贸易公司、货运公司、港口和海关从事采购、仓储、运输、客服、出纳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4.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是由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光学技术等相融合构成的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机电一体化主要发展方向为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系统化等。这个转运社会发展急需的十大专业之一,也是学校开展的重点专业,因为社会需要大,导致这个专业人才的垄断。可在模具设计及制造、机械加工、塑料、电子产品等企业从事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设计编程,数控机床的调试维护及加工操作,从事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工作技术性较强,需求也大,工作环境也相对较好,工资一般在5000左右。选择这个专业是不错的选择。

高职单招招生专业与高考统招专科招生专业大同小异,所以大家在选择专业时还是要进行综合考虑。把喜欢的、好就业的、工资高的、稳定的、未来发展好的等等因素都列出来,然后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合适的。毕竟专业的选择决定了你今后的发展,需要同学们慎重选择。

不喜欢父母为我选的专业怎么办

在我看来,中国的学生们是非常没有自由度的。没有自由度体现在什么方面呢?不体现在他没得吃没得穿上,而是体现在他们对于自己的爱好和未来,没有充分的思考和决定空间,并且从小到大也没有培养过这种思考和决定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管得非常宽,恨不得把孩子一辈子的事情全部设想好、计划好,并且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所以,中国的孩子从小到大就像提线木偶一样,遵循着父母认为重要的兴趣爱好去活动和学习,自然就没有了自己独立的兴趣和爱好。

另一方面,父母总是忽视对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比如说,在家里从来不让孩子做家务,而一味让孩子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他们也从来不让孩子有主观的能动性和独立性,衣食住行都由家长细致入微地照顾,甚至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步。中国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对孩子“无微不至照顾”的同时,牺牲了孩子非常重要的、未来在世界上能够独立生存并且发展的能力。

此外,我们的父母甚至已经做出了更加激进的行为,去决定孩子的高考志愿。孩子要上什么大学、什么专业,父母都要为其选择,而且还信誓旦旦认为自己的眼光比孩子的要好,认为自己为孩子选择的专业未来一定会更加有出息,并且能拿到更高的工资,完全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所以,我认为中国的父母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之过分。

而我们的学校也同样过分,中国的学校只教书而不育人,一味以分数决定一切,学生们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就决定了他们的未来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对孩子兴趣、思辨能力的培养,孩子对某学科深度兴趣的激发,老师都不会去关心。老师关心的只是一个分数,一个数字结果,最后在对分数追求的过程中把孩子对于任何一门课程的喜爱全部剥夺、抹杀。

等孩子进了大学,他们就像一个巨婴一样,处于一个成人婴儿的心态。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如何决策,等到意识过来的时候就会变得非常痛苦。很多父母即便是孩子进入大学意识到所学的专业自己并不喜欢,而跟父母商量要求换专业时,依然都以孩子自己不懂、孩子喜欢的专业未来找不到工作,或者说父母的一片苦心等等理由搪塞、拒绝孩子,甚至用大道理、现实状况、感情牌让孩子停留在他不喜欢的那个专业里面。

因此我要给这些父母们提一些建议:

第一个,当孩子18岁以后,只要孩子没有很严重的人品问题、道德问题和坏习惯,父母完全不应该干涉孩子对专业的选择。因为你没法同孩子生活一辈子,而孩子一辈子的幸福完全取决于他喜欢做什么事情,而不是他挣了多少钱。当然,最幸福的是他能够把喜欢的专业和未来的谋生手段相结合。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如果喜欢自己的专业,他就一定能做得比较深入,因此他在专业方面一定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那么生存的问题和挣钱的问题也就能够解决。

第二,请父母记住,你的想法和孩子的想法是有代沟的,因此你的想法就算正确也无法取代孩子的意愿。而且,在我见到的案例中,大部分父母对孩子做出的人生安排基本上都是不正确的,或者说是不那么正确的。所以,我希望我们中国父母不要再代替孩子去进行思考和选择,而是教会孩子思考和选择。

同样,我对同学们也有一些建议:

第一,同学们需要对自己到底真正喜欢哪个专业进行深度思考。因为年轻人比较容易冲动,也许你一直幻想的美好专业,等你争取到之后,可能会发现依然不喜欢。中国的调研数据显示,换过专业的中国学生中仍然会有40%的人不喜欢自己所选的专业。这就意味着我们在选择一个专业的时候要特别谨慎和小心。既然你选择了,那么再艰苦也要学下去。因为任何一个专业,不管你多么喜欢,只要做深度研究就一定会经历一个非常枯燥的,甚至是有挑战性的深入过程。

第二,一旦你选定了专业以后,你要准备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跟父母进行沟通,要说出你喜欢这个专业的缘由,而不是到了最后说“唉,我不想让父母伤心,所以我就不换专业了”。我认为如果你把充分的理由告诉父母,并且与父母进行充分的沟通,你父母仍然不允许你换专业,这个时候你的父母就是没有道理的那一方。那么你就可以非常坚定地跟父母说这个专业你是一定要换的,因为你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思考,这就是你所喜欢的领域,并且你在喜欢的领域里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才会有成就感,才会获得人生的幸福。我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是通情达理的,如果你可以与父母进行很好的沟通交流,我相信大部分父母也是能够理解你换专业的行为的。

总而言之,中国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是一路不断地脱离父母的羁绊,脱离父母过分的关心而独立成长的过程。而在国外,孩子们从小就有独立成长的空间,父母也都意识到必须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所以,中国孩子的成长尤其艰难,就像在几块石头中间长出来的树苗。但是,我们还是要坚韧不拔成长,当真正长大以后,我们就变成了能够迎接风雨的青松,就像泰山顶上的长在石缝里的青松一样。因此,中国的孩子们必须要有更强大的学习愿望、自觉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才能够让自己的成长更加顺利。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我都是为了你好,你不要不分好赖 那么父母选的专业该报吗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2/12548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