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吕思勉的《中国通史》

吕思勉 文集 中国通史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评价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的问题,以及和不建议读吕思勉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史学泰斗吕思勉老先生对朱温都有哪些评价你怎么看
  2. 如何评价吕思勉的《中国通史》
  3. 读《中国通史》,是傅乐成的好还是吕思勉的好
  4. 读史推荐书籍

史学泰斗吕思勉老先生对朱温都有哪些评价你怎么看

一、关于史学泰斗吕思勉老先生对朱温的评价

在吕思勉所著的《中国通史》“第四十一章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中,吕思勉对朱温(梁太祖)的评价:

梁太祖的私德,是有些缺点的,所以从前的史家,对他的批评,多不大好。然而私德只是私德,社会的情形复杂了,论人的标准,自亦随之而复杂,政治和道德、伦理,岂能并为一谈?就篡弑,也是历代英雄的公罪,岂能偏责一人?老实说:当大局阽危之际,只要能保护国家、抗御外族、拯救人民的,就是有功的政治家。当一个政治家要尽他为国为民的责任,而前代的皇室成为其障碍物时,岂能守小信而忘大义?在唐、五代之际,梁太祖确是能定乱和恤民的,而历来论者,多视为罪大恶极,甚有反偏袒后唐的,那就未免不知民族的大义了。惜乎天不假年,梁太祖篡位后仅6年而遇弑。末帝定乱自立,柔懦无能,而李克用死后,其子存勖袭位,颇有英锐之气。

二、吕思勉先生对朱温的评价是十分到位

我认为吕思勉先生对朱温的评价是十分到位。赞同朱温(梁太祖)是政治家,而且是乱世时期的政治家,应该将政治和道德、伦理分开。

1、朱温结束了唐朝自唐玄宗天宝年间开始150多年处于动荡的社会

政治为百业之首,百业之基。政治修明与否,直接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生死存亡。而在政治的诸要素中,政治家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乱世之际,政治家更是扮演着重要角色。政治家不唯其本人的追求,乃是举国的意志,全民的责任。且其有理想,能为国家与人民着想,其动机着眼于民众的福祉、结束动乱恢复正常的社会次序。

唐朝的衰落源于安史之乱的爆发,自安史之乱开始到唐朝灭亡的150年间,长安变成中国历史上被蹂躏最多次的首都。从“安史之乱”开始共发生了9次其中藩镇节度使攻占长安的占7次。

上图《唐玄宗与宫女》——日本著名艺术家画家狩野永德KanōEitoku(1543年2月16日-1590年10月12日)绘制。

唐朝后期的150年,藩镇长期割据,与中央对抗,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力量;宦官专权,使皇帝大权旁落,严重破坏了国家正常的统治秩序;朋党之争,瓦解了统治集团的力量;中央与藩镇、藩镇与藩镇之间连年战争,严重动摇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向百姓增加赋税、徭役,掌权的宦官更加有恃无恐地欺压百姓,强占土地,勒索钱财,引起人民的极大不满,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到懿宗、僖宗时期,连年的天灾,使得粮食产量锐减,人民苦不堪言,而朝廷仍然加派赋役,于是,唐朝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唐末农民起义爆发了。这次农民战争,给垂死挣扎的唐王朝以致命的一击,唐朝的统治瓦解了。叛变投降的朱温,成为左右唐末政局的人物,天佑四年(907年),朱温废唐哀帝而自立,改国号梁,定都开封。统治中国290年的大唐帝国寿终正寝了,国家恢复了正常的次序。

上图是唐代藩镇图

2、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的过程

梁太祖朱温(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开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五代时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即位后改名朱晃。

乾符二年(875年),参加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先后攻陷洛阳、长安等地,大大动摇了唐王朝的统治地位。

中和二年(882年),归附唐军王重荣、杨复光部,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黄巢军。因镇压黄巢军有功,被唐僖宗赐名“全忠”,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军节度使,继而又进封梁王。他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

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朱温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权。

天复三年(903年),朱温将内侍省数百名宦官全部杀掉,出使在外的宦官也就地正法,宦官专权局面结束。

天祐元年(904年),用武力把唐昭宗逼迁洛阳,不久将昭宗杀死。立昭宗儿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又称昭宣帝)。

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

3、朱温的政治才能和治理国家的政策

当朱温如愿以偿做了大梁皇帝,他实施了轻徭薄赋的策略,他到民间搜罗人才,他废除了逃兵一律当斩的律令,他妥善处理地方官员与将领的纷争,打压了朝野上下的权贵势力,这一切都有效地遏制了唐朝末年社会衰败的景象。

由于常年的战乱造成大批青壮年劳动力的损失,百姓为躲避战乱以及繁重的赋税徭役,纷纷流离失所,导致大量的农田荒芜,对农业生产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朱温建国之后,狠抓农业生产,奖励农耕,减轻租赋,将耕牛租借给没有耕牛的农民以供生产。这一系列的宽容政策,使之成为梁数十年征战的经济支柱。

朱温特别珍爱人才,而且他这种求贤若渴的心态非常急切。刚刚接受唐帝的禅让,朱温就立刻遣官臣去民间搜寻贤良之人,特别针对身居下位有能力但没地方施展的人才,如有找到,朱温往往都特加擢拔任用。对于那些知晓朝廷政策弊病得人所上表的奏章,朱温也大都亲自翻阅,选择一些有利的建议施行。

对于权豪横行的现象,朱温也进行压制。比如朱温的爱将寇彦卿一次上朝时,途中有人未来得及避让,被他的随从打死,朱温因此严惩了寇彦卿,没有因为寇彦卿功臣的身份而袒护他。

对于处理军队和地方的关系,朱温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保证地方行政的顺利,朱温给手下将领下达了命令:不论军阶多高,有多少人马,在政务方面,一律听从地方官员管理和安排。有了朱温的“最高命令”,地方官员和军队将领发生纷争的概率,减小了许多。这样一来,权责分明,自然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

三、关于吕思勉先生

1、吕思勉先生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常州人,出生于书香之家,其祖吕宫是清代初年的状元宰相。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的史学研究通贯各时代,周贍各领域,为祖国学术宝库留下了一千多万字的史学著作,作出卓越贡献。吕思勉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民国时期“史学四大家”。

吕思勉故居位于常州市十子街8—12号。吕思勉故居坐北朝南,共4进,每进中间设有天井、花坛。,给人以古朴典雅、书香溢斋的氛围。

吕思勉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精力在研究和教学领域辛勤耕耘,影响和造就了不少治学后来者,门墙桃李,遍地芬芳。自光绪三十一年(1905)起,先后在常州溪山学堂、苏州东吴大学、上海沪江大学执教。1926年后任上海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1951年院系调整,他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一级教授。许多当年执卷问业的学生包括我的外公,得到悉心指导,他们因爱听先生的课,好读先生的书,在先生的引导下,最终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成为对国家有所建树的著名学者。

吕思勉是我国现代史学界唯一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里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主要著作有《大中国史》、《白话本国史》和《吕著中国通史》,另有五部断代史、八部专门史,以及大量历史通俗读物。其中《白话本国史》是20世纪20~30年代我国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长期用作许多大学的教材,被誉为青年学习历史的"门径之门径,阶梯之阶梯"。

2、《吕著中国通史》

《吕著中国通史》自问世以来,最权威、最经典、流传最广的通史读本,重印上百次,黄仁宇、钱穆、柏杨等推崇备至。史学大师写给普通读者(文学爱好者)的中国历史入门书,与钱穆《国史大纲》双峰对峙的史学巨著,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这是一条能够助人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国学知识的“捷径“,这是一本上起远古时代,下迄当代中国,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中政治、经济、民族、军事、学术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内容的史学专著。在史学界,大家都公认吕思勉先生为中国通史的编撰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吕思勉先生治史注重占有丰富的史料,主张论从史出,其史观多另辟蹊径、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

四、吕思勉的师生情谊

1、一片冰心——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正气和师生情怀

在吕思勉故居的生平厅里面有一张见证历史的照片,它诠释了吕思勉与杨友仁等师生18人在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的民族正气和师生情怀。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吕思勉在上海任教的光华大学停办,当时,常州城门有日本哨兵站守,进出必须脱帽鞠躬,先生决意不肯回乡。他说:“我已年过半百,大半辈子过去了,决不向日本人低头!”直到进出常州城门只须脱帽,免去鞠躬时,吕思勉才光着头,和家人一起重回家乡。在回故里前,光华大学的师生们为了送别先生回家乡游击区教书而合影留念,照片上前排左二为吕思勉(字诚之)光着头与金松岑、蒋竹荘座在前排,杨友仁站立于后排右面第一位,吕思勉亲笔写下了题头:一片冰心。

2、吕思勉的学生杨友仁的2561册藏书捐赠给吕思勉故居

中国江苏网2012年1月19日《吕思勉故居举行杨友仁捐赠藏书揭牌仪式》:2012年1月15日杨友仁藏书捐赠纪念暨收藏室揭牌仪式15日在吕思勉故居举行。著名文史学者杨友仁之子杨绛按照父亲遗愿,将其生前的全部40箱2561册藏书捐赠给吕思勉故居。

上图是2013年10月2日上午我的母亲杨老师来到常州吕思勉的故居参观外公杨友仁捐赠的藏书(蒋南强拍摄)。

这批藏书是杨友仁先生多年收藏,在“文革”中曾几经散佚,最终留存下来了2561册。其中有很多珍本,如全套民国涵芬楼影印《百衲本二十四史》814册、全套民国影印《四部丛刊初编缩本》441册、民国版精装《鲁迅全集》20册,还有民国初版《文献通考》等十通和其他稀有书籍。其中的限量版影印《鲁迅日记》三函套更显珍稀,当时一共只出版了500套。这些捐书将全部陈列于吕思勉故居第三进特设的藏书室,全部捐赠藏书作为吕思勉故居文化资源规范管理。

杨友仁先生是我的外公。杨友仁(1918年7月9日—2007年1月10日),江苏昆山人。

1943年毕业于光华大学,师从吕思勉和金松岑先生。上海著名文史学者、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上海文史馆馆员,一生致力于学术和出版事业,学识渊博,长于文史,藏书丰富。

他担任责任编辑的重点书有《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著)、《顾亭林诗汇注》(王蘧常著,获全国书评三等奖)、《中国近代文学大系?诗词集》(钱仲联编注,获全国书评一等奖)、《中国近代文学大系》(获全国书评荣誉奖)等;著有《吴江金松岑先生行年与著作简谱》、推动参与《吕思勉著作》的编辑出版等。

外公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为人宽厚坦诚,他是最具中国典型贵族风范的爱国知识分子。

上图是2000年3月23日我的外公和我的4岁儿子成成在我外公家

3、师恩如海——积极推动参与吕思勉先生著作的编辑出版工作

为了更好地传承吕思勉先生的研究,外公杨友仁先生积极推动并参与其工作单位上海古籍出版社开展整理出版吕思勉先生的著作。来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官网的记录:从1958年8月,我社(当时名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就着手吕思勉著作的出版;1959年即建社第四年,吕思勉著作开始陆续出版;2015年,也就是建社60周年的前一年,《吕思勉全集》正式出版,总计一千多万字。吕思勉著作的出版,前后经历了长达57年的接力,57年的出版历程,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出版人对于整理前辈学术遗产、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努力与付出,他们的名字是:吕贞白、李俊民、胡道静、陈向平、杨友仁、陆枫、陈振鹏、姜俊俊、郭群一、包敬第、李剑雄、高克勤……

如何评价吕思勉的《中国通史》

吕思勉与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为“现代史学四大家”。四人中,吕先生的书更加平实易懂,从简单中窥探宏观。而且是白话文写的,对于入门级的读者再友好不过。

在出版《中国通史》前,就依次出版过《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和《隋唐五代史》四部断代巨著。《中国通史》也是用一种断代史的方式来叙事的。但是个人觉得有特色的不是叙事技巧,而且内容选择上。除了政治军事叙事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对老百姓日常生活点滴的观照。

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也很好,要认真啃才能好好啃的懂。相比之下,作为一个非历史系的人,想要了解中国历史,《中国通史》是个不错的选择。

以上,欢迎各位回答者补充~

读《中国通史》,是傅乐成的好还是吕思勉的好

个人推荐吕思勉《中国通史》是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吕思勉。

该书讲述了婚姻、中国民族的由来、中国史的年代、夏殷西周的事迹、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等的故事。

读史推荐书籍

1、《中国通史》

简介:以历史发展为序,按朝代编排,通过大量的文物遗址拍摄、历史情景再现、浩如瀚海的图文资料以及利用近现代历史影视资料等手段,全方位、新视觉、多层次的再现了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文化精髓,让观众直观清晰地感受到历史的演进过程,全面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

推荐理由:吕思勉先生的书简洁精悍,一个多余的字也没有,所以就不免有囫囵之嫌,我配合各种搜索查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读完此书,收获颇丰。吕先生绝对是个民族主义的人,拥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

2、《鱼羊野史》

简介:40万字的超级读本,讲述每一天在历史上发生的大事件或有趣的事,以高晓松的角度来重新解读历史事件,风格轻松幽默,与严肃的讲历史不同,有很多高晓松个人见解和趣闻,重温故国、故城、故人芳华刹那。

推荐理由:我知道了书名字的由来就是“鱼”字和“羊”字放在一起组成“鲜”字,所谓“鱼羊野史”就可以被叫成“鲜野史”,即新鲜的野史,并且高老师在此书中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让我们尽可能地读到不化妆、不整容的素颜历史。这个系列的图书按照月份的时间顺序编排,而随着鱼羊野史第六卷的问世,此系列的图书完美收官,读完六册,仿佛置身各个时代度过了整整一年。相信我,总有一些事情让你记忆深刻、难以忘怀。跟我一起来看看。

3、《哈佛中国史》

简介:《哈佛中国史》丛书专为普通读者而作,语言生动活泼,文风简明精悍,结构精致合理,极富故事性和启发性,是一套权威、简洁、清晰、独特的全新中国通史。

推荐理由:《哈佛中国史》是一套写给大众读者的中国通史,历史学习者可从中了解世界中国史研究前沿,而大众读者阅读这套“大不一样的中国史”,则可在享受会心愉悦的阅读体验之余,获得对中国历史的崭新认识。

4、《明朝那些事儿》

简介:以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真实的生活场景。

推荐理由: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很多,历史永远不是单纯的非黑即白,很多历史人物也不是我们原本想象的那个样子。张居正一代名臣,功在社稷,却持身不正,以权谋私;海瑞清正耿介,大公无私,却没有治国之才,为人偏执;戚继光抗击外辱,却也做过行贿结交权臣的事……这些才是最真实的历史,这些才是有血有肉的人物。

5、《万历十五年》

简介:1587年的历史事件也是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换一个视角来解读历史,世界变得更立体。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当年,在明朝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吕思勉中国通史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2/11773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