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比输液伤害更大,有科学依据吗(雾化和输液哪个副作用小)

网传雾化比输液危害更大,是真的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雾化比输液伤害更大,有科学依据吗,以及医生不建议做雾化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雾化治疗后有哪些常见误区
  2. 宝宝做雾化比输液的危害大吗
  3. 制氧机雾化功能有必要吗
  4. 雾化比输液伤害更大,有科学依据吗

雾化治疗后有哪些常见误区

雾化治疗前有以下常见误区:

1、雾化治疗前不注重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及食物残渣

口腔分泌物、食物残渣会增加阻力和妨碍雾滴深入,导致药物更多的潴留在口腔内,可增加药物相关副作用,同时还可能因为口腔的不清洁,在雾化过程中,将口腔内的菌带入下呼吸道内继发或加重呼吸道感染,所以,治疗前须充分清除气道分泌物,以利于气溶胶顺利进入下呼吸道和肺内沉积。有鼻腔分泌物较多者,可以先将鼻腔冲洗再雾化。

2、雾化治疗前不注重清除痰液和肺不张等因素

气管黏膜的肿胀、痉挛、分泌物潴留等病变导致气道阻力增加,狭窄阻塞部位近端的药物沉积可能会增加,远端的药物沉积减少,使吸入的药物在呼吸道分布明显不均一,以及在下呼吸道和肺内沉积量明显减少,从而使临床疗效下降。

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可先拍背咳痰,必要时吸痰以清除,让呼吸道尽可能保持通畅和减少阻碍,这样才能提高雾化治疗的效果。

3、不注意药液的温度

雾化之前需要注意给药液适中的温度和湿度,药液温度太低时,释出的气雾容易刺激引起气道高反应、气管支气管收缩痉挛而加重病情。

4、进行雾化治疗前没有常规洗手

加药者在加药前及帮助患者完成雾化吸入治疗后均要洗手,以免药物污染及减少患者间病原菌的传播。

5、没有注意雾化前和进餐时间的关系

如果无特殊情况,建议治疗前30分钟尽量避免进食,以免因雾化过程中气雾刺激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导致误吸,特别是小儿和老年人。

6、雾化治疗前有抹油性面膏

特别是小儿和女性患者,要特别提醒,治疗前不要涂抹油性面霜,因其可能会在雾化治疗过程中造成更多的药物被面部吸附,从而增加不必要的副作用。

宝宝做雾化比输液的危害大吗

这个问题的意思,本来是想问雾化吸入治疗,是不是比输液治疗,副作用要大呢?我们应该按照这个意思去分析问题。因为原问题会带有片面扩大输液危害的潜在之意,我们只能说输液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要比口服和外用的高,但很多时候我们正确的选择输液药物,在疾病需要的时候,我们还是要选择输液途径给药的。

另外,这个问题还有个观念是错误的,说雾化危害大是危言耸听的,我们要知道雾化吸入治疗,不像口服和注射给药,又是苦味又是痛苦的给药过程,而雾化吸入治疗没有这些痛点,是目前非常适合婴幼儿人群的一种给药方式。

当然了,这种给药的途径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如果随便的选择药物,把一些不适合雾化吸入给药的药品也拿来做雾化的话,可能就不适合了,说严重点可能会带来或提高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那么我们如何的选择雾化吸入的药物,才能让宝宝既能安全的治疗疾病,又能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呢?那就是我们得正确选择药物。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推荐的,到底哪些药物是真正适合儿童使用的?真正可以用来雾化吸入给药方式的?

首先打开国家食药监总局的官方网站,查到了哪些药物是被国家批准上市的雾化产品,检索了关键词:吸入用、雾化、雾化液、雾化吸入...等等,包括了国产药品和进口药品,请见下面的截屏:

国产的药品中,在治疗呼吸道疾病范畴,经过筛选以后发现,只有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批准上市是用于雾化吸入治疗的。

进口的药品中,筛选后我们发现,在治疗呼吸道疾病范畴,也仅仅只有: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批准上市是用于雾化吸入治疗的。

最后,根据孩子咳嗽的情况,在医院检查好以后,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下,使用正规的雾化吸入装备来进行给药,就可以相对安全的进行雾化。

制氧机雾化功能有必要吗

制氧机最好不要雾化功能,原因

1)制氧机最核心的功能是制氧

带雾化功能的制氧机雾化效率没有单独雾化机的效率高,病人吸收没那么充分。

医院之所以要一起用,是因为是工业集成方便护士和医生给患者治疗,如果单独用雾化机给病人雾化。

那每个床边都要备一台雾化机,对医院的工作量,保管,成本都会增加,医院是从方便管理,省成本的角度,而患者应该以疾病治疗效果最好为角度。

2)同品牌,不带雾化的制氧机价格更实惠

羊毛出在羊身上,你加了一个雾化功能,对厂家就增加了成本,费用还是你自己掏。

3)带雾化功能的机器售后率更高

雾化功能的制氧机,需要单独连接一个孔出来,如果接口有故障,会导致制氧机的浓度和压力不足。

4)进口制氧机都没雾化功能

为什么进口制氧机没有雾化功能呢?他们的技术还没我们先进吗,不是,因为他们经过研究,觉得制氧机雾化功能没必要集成在制氧机上。

雾化比输液伤害更大,有科学依据吗

针对这些问题,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州市儿童医院儿童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吴铁峰指出了两点错误!

第一,文中提到的前两种是雾化所需的药物,但抗生素一般是不作为雾化药物,雾化与抗生素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与滥用抗生素没有直接关系。第二,在治疗喘息疾病一般须用到激素,但相比较口服,注射和外用等方式,雾化激素的量是很少的,一般不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

举个例子:

一位儿童体重10kg的喘息患儿如需激素治疗,若用口服强的松药物,一般体重1公斤需要口服1毫克的量,那1天需要服用10毫克,一般情况下,静滴计量和口服相当。相近疗效,如布地奈德雾化剂(普米克令舒),每天2~3次,每次0.5~1毫克,平均一天1~3毫克,而且儿童雾化时肺部沉积率一般15%,成人20%,也就是说,每次雾化真正进入体内药物也就是所用剂量的15%左右。

相比较之下,雾化的副作用微乎其微,雾化吸入药物直达靶器官、起效快、用药量少、副作用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雾化针对病情比较轻的患儿,如果病情比较重还是会采用口服或者注射等方式。

下面详细了解下雾化!

什么是雾化?

雾化是将药物制成直径为几微米的小液滴或小颗粒,也就是气溶胶,随着呼吸,药物会直接进入呼吸道和肺部,常用于缓解治疗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雾化目前不仅用于哮喘,还用于先天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引起喘息的疾病,慢性肺部疾病,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囊性纤维化,以及传染性疾病,如卡式肺囊虫性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肺部真菌感染等。

由于雾化吸入可直接作用于发生病变的呼吸道和肺部,对比口服或静脉输液,它起效更快、效果更好;局部药物浓度高,但总体用药剂量小,仅为全身用药的几十分之一;不良反应少。

打个比方:

口服药和静脉给药如果是“狂轰乱炸”,雾化吸入就是“定点打击”,见效快,全身副作用小。所以,完全不必“闻雾化而色变”。

这些误区不要犯!

误区一:雾化时间越长越好

在雾化治疗上,很多家长有一些错误的观念,觉得雾化时间越长越好,看到雾化机上还有液体,觉得没喷完就没药效。有医师指出,实际上,雾化吸入时间取决于药液的容量,大人标准的喷喉10分钟都已经让人累得“够呛”,从儿童角度讲,雾化10~15分钟就够了,每天可做2-3次。

儿童雾化治疗吸入时,宜采取轻松直立的姿势,用面罩盖住宝宝的口和鼻,慢而深的呼气,吸气末需停留片刻。在小朋友哭闹的情况下,奶爸奶妈可以自己示范,用语言消除小孩的恐惧,让雾化的效果达到最佳。

误区二:雾化后忘了擦干口鼻

很多雾化药水都含激素,绝对不可忽视“擦干口鼻”这一小事。尤其是幼儿的家长,不能雾化完后就“了事”,而应在每次雾化吸入后都要用拧干的湿毛巾轻轻地擦干小儿面部及口鼻部分。因为幼儿面部皮肤薄且血管丰富,残留药液可被吸收,有可能增加不良反应。而擦干口鼻可以防止残留雾滴刺激口鼻皮肤,避免皮肤过敏或受损。另外,在寒冷天气,残留雾滴留在口鼻皮肤上,还可能小孩受凉感冒。

总结:雾化吸入其实只是一种治疗手段,和口服药物、静脉输液一样,所以宝妈无需担心它的安全性,但是在药物使用方面,可能某些医院存在一些误区,妈妈要给宝宝把好关。N-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抗菌药物、静脉用药、抗病毒药物、中成药都不建议进行雾化治疗。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雾化比输液伤害更大,有科学依据吗和医生不建议做雾化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雾化比输液危害更大 关于雾化爸爸妈妈需要了解的一些事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2/10226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