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张作霖坐在火车头里,历史会不会改写(张作霖乘火车事件)

命苦啊 大太原最冤的一个区

style="text-indent:2em;">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如果当年张作霖坐在火车头里,历史会不会改写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如果当年张作霖坐在火车头里,历史会不会改写以及谁建议张作霖不坐车的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如果张宗昌当上山东督军后和张作霖翻脸了,谁能赢
  2. 张作霖的死到底是日本人干的,还是俄国人干的嫁祸给日本人
  3. 九一八事变时张作霖在什么地方
  4. 如果当年张作霖坐在火车头里,历史会不会改写

如果张宗昌当上山东督军后和张作霖翻脸了,谁能赢

张宗昌打仗不行,但很会拉队伍。

1921年,张宗昌被吴佩孚扫地出门,净身投靠张作霖时,身边除了几个铁杆心腹,一个兵都没有,可谓是光杆司令。

然而仅仅也就是两年时间,张宗昌通过消灭了原吉林军阀高士傧,土匪卢永贵,再加上收编了从俄国境内败逃到东北的白俄军,竟然拉起了一支一万多人的队伍。

拉队伍的速度如此之快,这让草莽出身,也擅长拉队伍的张作霖对张宗昌是刮目相看。

到了1924年,张作霖击败吴佩孚,奉系大军挥师入关,吞并直隶、山东等省后,张宗昌招兵买马的空间大了,他拉队伍的速度就更快了。

截止至1925年初时,张宗昌旗下乱七八糟的兵力加起来达到了六七万人之众,有五个军的番号,俨然变成了当时的实力派人物。

面对张宗昌的突然崛起,张作霖很警觉,不过当时直系退出中原,冯玉祥盘踞华北,奉系如果不赶紧抢地盘,胜利果实就都被冯玉祥摘桃子了。再加上当时直系后起之秀孙传芳等人虎踞东南,欲图北上收复失地,对张作霖的南面也构成了威胁。所以张作霖在权衡利弊后,便给了张宗昌更大的权限,替他争取了山东督军和苏皖鲁三省剿匪总司令的职务,让他驻扎在徐州,替自己守南大门。

张作霖的此举,相当于是默认了张宗昌半独立的事实地位。

在把张宗昌安排在山东后,张作霖又派了杨宇霆和姜登选分别去江苏和安徽任督军。其用意之一,是让他们和张宗昌互为犄角,相互之间能帮忙;用意之二,是让他们盯着张宗昌,别让张宗昌跟直系相勾结,调转枪口来打自己。

从张作霖的这一部署来看,当对张宗昌的人品还是信不过。

1925年10月,由于张作霖的势力扩张的太快,严重威胁到了直系孙传芳和冯玉祥,因而孙传芳便联络了冯玉祥和江苏、安徽等省的地方军阀共同反奉,从而引发了“浙奉战争”。

战争爆发后,孙传芳调集浙军四个师另六个旅向上海地区的奉军一个师发动突袭。当时奉军在关内一共有十一个师(不包括张宗昌的部队在内),数量虽然不算少,但是这十多个师被分别部署在了直隶、山东、江苏和安徽四个省份,兵力太分散。

为了收缩兵力实施反击,张作霖便第一时间命令驻守上海的奉军撤出。结果这一撤,立即引发了连锁反应。

江苏的本土军阀认为奉军完蛋了,便立即扯旗造反,以四个师的兵力将奉军驻守在南京的一个师包围。奉系江苏督军杨宇霆见势不妙,抛下部队就溜了。而他这一溜,等于又是门户洞开,把安徽的大门也打开了。

当时安徽的本土军阀认为上海、江苏的奉军都完蛋了,便也立即反叛,以优势兵力包围了安徽的奉军部队。于是一时间,奉系在沪苏皖三省的驻军全部被消灭。

眼瞅自己的地盘丢了,军队被灭了,张作霖心有不甘,他急调从东北调四个师加两个混成旅入关增援,并命张宗昌为前线司令,让他在淮河布防,挡住孙传芳。

张宗昌收到指令后,迅速南下,很快就在淮河一线布防。然而前面说了,张宗昌擅长招兵买马,但不太会打仗,真碰到高人,他不会打仗的缺陷立马就会暴露。

所以当孙传芳指挥直军抵达淮河一线后,很快就发现了张宗昌的正面防线虽然很稳,但他没有在侧翼布置兵力。于是,孙传芳指挥部队绕到了张宗昌防线的背后,打了张部一个措手不及。

张宗昌见后路被抄,情急之下,只得赶紧撤军跑路,他一边跑,一边向张作霖支援。

当时张作霖非常想支援,但由于冯玉祥忽悠郭松龄反奉,且冯又派兵向直隶进军,抄了张宗昌和关内奉军的退路。张作霖无奈之下只好让张宗昌先撤退回山东,固守待援。同时让直隶督军李景林退往山东,与张宗昌报团取暖。

于是,“直鲁联军”在这个时候就成立了,在张作霖的授意下,张宗昌任联军总司令,李景林任联军副总司令。

1925年10~1926年3月期间,张宗昌惨到了极点。当时他北面是冯玉祥,西面是国民军井岳秀部,南面是孙传芳,东面是大海,他哪一边都惹不起,为了保住地盘,他只能祈求老帅张作霖赶紧杀回来。

到了1926年4月,事态终于迎来转机。在吴佩孚那个缺心眼的倡议下,张作霖和阎锡山组成反冯联军,吴佩孚和张宗昌也出兵,四人合力在北京南口击破冯玉祥的国民军,张宗昌生存的危机才被化解。

事后,张作霖再次强势入关,他对张宗昌的表现很满意(至少没投靠直系),便把直隶和山东都交给了他。

张宗昌得到了直隶,基本盘又大了,他联合直隶督办褚玉璞等人招兵买马,仅半年时间竟然拉起了拥有36个军番号,将近20万人的规模。这一部队规模,仅次于张作霖,与当时的五省联军孙传芳和东山再起的吴佩孚平起平坐。

1927年,北伐军击败孙传芳,孙为了求张作霖出兵支援,亲自北上北京拜见张作霖,在孙传芳和张宗昌的一致推举下,张作霖宣布成立安国军政府,他本人担任安国军政府总司令,张宗昌和孙传芳因拥护有功,一并被封为安国军副司令。

不过前面说了,张宗昌会拉队伍,但不太会打仗,而不太会打仗,也说明他不太会带队伍。他当时统帅的直鲁联军是“联军”,不是张宗昌一个人的武装,张宗昌只是联军的“盟主”。比如直隶督办褚玉璞基本上就不听他的指挥,二人实际上是平级关系。所以此时的张宗昌名义上兵强马壮,实际上只是“虚胖”而已。

并且由于直鲁联军是在毫无节制,军队编制完全处在失控状态下扩张出来的。连张宗昌自己也搞不清自己到底有多少军队。用山东人的话说“司令满街走,参谋多似狗”。

所以张宗昌的直鲁联军跟真正的威武之师打起来,根本不堪一击,也没人会替他卖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27年3月,张宗昌奉张作霖之命,与孙传芳一起南下迎战北伐军。

当时北伐军根本都没与张宗昌部接触,张宗昌的部队在上海就被工人起义武装打跑了。

想想看,连上海的工人武装都打不赢,直鲁联军士兵的战斗力到底是得低到什么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张宗昌被工人打败后,张作霖十分恼怒,他表示要追查责任。张宗昌听说老帅怒了,就把自己手下第八军军长兼海军司令毕庶澄毙了,说此次大败是因为毕与北伐军有暗中联系,把战败罪责全推到了毕庶澄头上。

不久后,张作霖再次让张宗昌南下,抵抗冯玉祥。张宗昌为了一雪前耻,便让人用计诱降了冯军之旅长姜明玉率部倒戈,并逮捕了冯军第八方面军副总指挥、军长郑金声。

张宗昌闻之大喜,下令枪杀郑金声,众幕僚一致劝阻,说不能杀姓郑的,杀了你就没有退路了。但张宗昌为了讨好张作霖,不听劝阻,最后还是杀了郑金声。而他这一杀,就完全断了自己的后路。

1928年4月,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和冯玉祥集体宣誓北伐,以七十万大军对张作霖和张宗昌的四十万奉、直鲁联军进行打击。

张宗昌驻守山东,他首当其冲的就遭到了北伐军的打击。在坚守半个月后,不堪一击的直鲁联军被北伐军击溃。当月底,张宗昌率部逃出济南,撤往德州、天津,来到冀东。

一个月后,奉军也是全线溃败,张作霖宣布退出关外,坐火车离开了北京。两天后,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认为自己难以镇服张宗昌,便不让他出关。当年八月,桂系的白崇禧部追到山海关下,将张宗昌部全歼。其残部五万人被收编(后来盗掘东陵的孙殿英当时就在其中),张宗昌只得只身逃往日本占领下的大连,以求日本的保护。

至此,张宗昌的直鲁联军就彻底完了。

综上所述,张宗昌有很大的势力,但实力并不强。他虽然独霸山东三年有余,然而从时代走势来看,并不具备独立出奉系的资本。

在1925初~1926年4月阶段,张宗昌想在山东站住脚跟,他就必须要依靠张作霖,否则都轮不到张作霖来打他,冯玉祥、孙传芳就把他吞了。

1926年4月~1927年4月阶段,张宗昌麾下二十万大军,势力很大。但他势力大,张作霖的势力力更强大,奉系有五十万大军。灭了他是分分钟的事。1927年6月,阎锡山在山西反正,投靠国民政府,挥师出晋与张作霖大战,结果差点被打死。张宗昌的实力有阎锡山强吗?用脚指头想也知道没有了。

至于1927年4月~1928年5月,张宗昌就更没有独立出奉系的资本了。因为国民政府容不下他这个旧军阀,他要保存实力,只能死心塌地跟着张作霖。

所以说,张宗昌敢跟张作霖翻脸,都用不着奉军揍他。张宗昌自己的部下会做选择,谁胳膊粗,一目了然。就凭直鲁联军那种军纪作风,分分钟会倒戈在张作霖旗下。

张作霖的死到底是日本人干的,还是俄国人干的嫁祸给日本人

【谢邀】

根据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张作霖的死,应该是苏联和日本联手搞出来的,不过苏联占据主导地位。

历史还是要靠史料说话。当前流行的日本暗杀说几无档案,苏联特工暗杀说的相关档案却非常丰富,几乎贯穿皇姑屯事件的前因后果。

这表明皇姑屯事件中苏联是主导者而日本是“参与”者。

另据联共政治局1926年4月1日出台“喘息”政策的会议记载:“某些日本人士同意用另一个缓冲将领取代张作霖。”

可见当时苏联与日本秘密商讨了取代张作霖的可能性。

除了很多细节之外,还可以从张学良在事后的举动看出来。

亦即:他同时向日、苏两国做出激烈举动!

先是东北易帜,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更是对日苏密约所谓“满洲独立”的釜底抽薪。随后,发生搜查苏联领事馆和中东路事件。

那么,苏联为何要干掉张作霖呢?

其一,张作霖对日苏密约产生威胁。

苏联对日本这时采取的是所谓“喘息”政策,其实就是变相纵容,将祸水引向中国,以保全自己。所以,提出了“满洲自治”,后来则默认“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成立。

张作霖获知了大连会议的秘密后,迅速采取措施主动与日本谈判“满洲独立”,以阻断日苏的联手。

与此同时,张作霖试图与美国建立联系,“为美国在满洲获取利益提供特权”。

这已经直接威胁到苏联“喘息”政策的成败。

其二,巩固蒋介石政权。

当时张作霖虽然退出北京却依然是蒋介石最主要的对手,不仅随时准备卷土重来,而且还准备依靠日美对付苏联。

因此除掉张作霖就成为一举多得的最佳也最快捷的选择,尤其还能作为一份厚礼献给刚成立的国民政府以巩固蒋介石的地位。

此外,日本对张作霖在日苏密约签订后的地位,东方会议做了决定。田中在会议闭幕时所作的《对华政策纲领》训示中说:“东三省有力人士如能尊重日本的权益,谋求政局稳定,日本应予以支持。”

很清楚,只要张作霖能够有助于日苏密约签订后东北“政局稳定”,就会得到日本的“支持”。当时苏日双方对张作霖的相同态度显然是秘密协商的结果。

但张作霖积极自救,不甘受制于日苏的联手而成为傀儡。“张作霖这些频繁向美国示好的行动引起了日本方面的注意,一些年轻日本军人甚至视张为美英的傀儡。”

关东军司令官村冈长太郎早就心存杀机:“他已得出这样的结论:‘杀死巨头,断定除此以外没有解决满洲问题的办法。’无论怎样,‘只要干掉张作霖就行’。”

日本显然意识到张作霖的活动,不仅会暴露甚至瓦解日苏密约,更会严重威胁“满洲”的独立。

由于日本与苏联的战略利益都已经无法容忍张作霖的存在,皇姑屯事件就不可避免。

【“祥说近代史”问答团队】

九一八事变时张作霖在什么地方

九一八事变时张作霖已在几年前日寇发起的皇姑屯铁路爆炸中故去。

张作霖作为一胡子已起的草莽英雄,虽积极参与内战,为争霸地盘不惜茶毒民生。但在对外,特别是抗争曰寇的入侵,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可惜:继位者安于现状,国民政府软弱无力,国内动乱不止,至使曰寇发动的九一八一事变成功。后悔晚也!

如果当年张作霖坐在火车头里,历史会不会改写

你好!我是怒江潮:

我认为:即便张作霖不死,9.18事变没有发生,历史进程只会延迟或发生曲折,但大方向不会改变。

因为日本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田中奏折里“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洲”的观点得到了日本决策层的普遍认可。可以说即便没有9.18事件也会有7.18事件、10.18事件。只是时间问题,日寇的屠刀总有一天要落在中国人民头上。

不可否认,张作霖够尿性!虽为土匪出身的一介军阀,没有什么文化,但此人在民族大义上不糊涂,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上不含糊。在日本步步紧逼的情况下虚以委蛇韬晦待机。采取不承认、不配合。不屈服的态度。正是因为日本在张作霖身上看不到希望,彻底死心,才制造皇姑屯事件,从肉体上消灭张作霖。

此时张作霖尚有包括陆海空在内的几十万装备精良的大军。而日本人在东北只有一万多人的军队,貌似还有与日本叫板掰腕子的底气和砝码。而实际上当时张作霖面临的局势非常复杂:北伐军势如破竹,不仅打败了孙传芳、吴佩孚的部队,他的东北军也遭受重创,而他的老巢东北,也是日俄列强虎踞,哪个他都不敢得罪,小日本磨刀霍霍咄咄逼人也让张作霖如芒在背。

的确,东北军人数比关东军多很多,但实力相差甚远,说到这有些人也许会反驳我说北大营第七旅装备多么好,装备有法国坦克,又有飞机助战,而驻沈阳的关东军没有。日本关东军的训练水平和单兵素养远不是张作霖的东北军能比的,仗打起来还有驻朝鲜的日军支援策应;再说打仗打得不光是人数和装备,也是后勤、战略、外交等综合国力的较量,占领并统治满洲(东三省)是日本的国策,作为亚洲唯一工业国家的日本肯定会举倾国之力,付出巨大牺牲的十四年的抗战已经表明日本是个多么可怕的敌人。

幸而,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牺牲才将日寇赶出中国。

END

我是怒江潮,关注我,不后悔!

如果当年张作霖坐在火车头里,历史会不会改写和谁建议张作霖不坐车的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历史的另类脸谱 张作霖与吴佩孚会面的排场,庆功宴变成虚惊一场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8061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