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封是不是书籍的外封面(书籍封面护封最初是源于保护书籍的功能)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 论 红楼梦 东方学术丛书, 鬼才 李劼犀利酣畅之红学论著 精装,缺护封,1996年1版2印,量5000册,非馆无划,品相甚佳 李劼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护封是不是书籍的外封面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书本纸质护封怎么弄好看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儿童书的绘本精装和平装有什么区别
  2. 护封是不是书籍的外封面
  3. 建筑制图书是什么样的
  4. 我国古代的书籍是怎样装帧的

儿童书的绘本精装和平装有什么区别

相同之处:内容没区别。

不同之处:

(1)纸质不一样。精装版纸质更好,尤其是封面为硬纸板,更便于低年龄的孩子翻阅。

(2)重量不一样。精装版的书拿在手上很有质感,但也很重。阅读时拿久了,手很容易酸。

(3)装订方式不同、损毁速度不一样。精装版的书不易损毁,更适合收藏,硬板封面对书本内页的保护相对更好,折旧率要低些。

(4)携带方便度不同。精装版的书很不方便携带,不能弯折,且又硬又重。

(5)价格不一样。一般一本精装的绘本在20元以上,平装的价格在几块到十几块之间(买绘本集更划算)。想省钱的话,买平装就可以了。

护封是不是书籍的外封面

我出版了几本小说。不过,出版社没有选择做有外封面的更精美封面。因为这意味着印刷成本增加。

我的小小经验和感觉,所谓书籍的护封,包括了您所说的外封面。在原来封面的基础上再做一个外封面,包起来。

还有,护封应该还包括一条护带。就是通过这条不是很宽的护带(也是纸质的),把外封和内封包起来,起保护作用。通常这样是精美版了。

我觉得是这样。

但也没就这个问题,请问过出版社专家,也不能确定我说的对否。

希望对您有帮助吧。

向您学习!

建筑制图书是什么样的

一本纸质书的出版,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环节:1.图文组织;2.装帧设计;3.印刷发行。接下来我会以历时一年半新近完成的一本书为例进行讲述。

在经过几次选题会讨论后,这本书被定位为建筑公民读本,记录建筑师群体近十几年来的角色定位与自我反思。接着就开始组织资料,着手采访。经过一个月在对资料内容有所把握后,团队飞赴深圳。采访对象一共5人,均为内地顶级事务所的主创建筑师。回京后,采访内容形成速录内容约略10万字。

10万字的稿件,整理起来并不轻松,尤其是在需要与建筑师设计作品理念进行整合的情况下。全部稿件整理一共经历了四轮,每一轮都在试图揣摩“专业”与“去专业”的平衡,摆脱自我情绪,归于理性。

敲定文字稿后,需对配图进行遴选。对建筑师而言,并不缺乏设计项目的线图、手绘草图或实景照片,重点是要做到在有限的图书内容里切中地展现立意而不庞杂。在对各个类型图片浏览推敲之后,我们从千余张图片中选出了82张图片作为书的最终素材。

就像做饭,在所有新鲜的食材准备妥当之后,再而转入精微地烹制。整个设计工作也分为三轮,第一轮先有团队中的设计师进行了初版的编排,在得到建筑师认可后交付给国内最好的装帧设计师之一陆智昌老师进行调整,最终由根据各方意见又进行了小范围微调。

P1.初版设计I

P2.初版设计II

P3.最终设计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图书设计或许仅是简单的形式表现。事实却并非如此,从平面版式到选纸以及装帧方式的选择,都关系到阅读者的直接体验。

举平面来讲,图1与图2均为初版,内容虽清晰,但稍显“平庸”。二次调整将两张在原本看来并无关联的照片放置在同一对页,形成了建筑细部在材料语言上的“对话”。同时,一张略带情绪化审美的图片则被删去以保证全书的“纯净度”。书中还有诸多如此的细节设计与调整,如章节开篇与终结、目录页的仪式感受等,不再列举,欢迎参考成书。

倘若你以为设计到此为止,觉得装帧设计不过是在Indesign里将图文进行各类可能的“放置”,那便大错特错。纸质书与电子书其意义上最为直接的不同,之所以可称作装帧,便是需要在接下来的环节谨小慎微。

P4.样书制作

正如文字创作前需对文体了然于胸,装订方式则尤当先行于前。最为常见与可行的无非有精装、软精装、平装三种(需要说明的是,三种装订方式均有两种装法:普通胶装与穿线胶装,因穿线胶装更耐翻阅、且翻开后易显平整,我们默认都会选用后者)。三种方式各有优劣,而我们认为平装似乎更可便携与翻阅。于此,为了增加阅读者初读的仪式感时我们选择加入护封,亦能更好的保护书籍。

秩序的形式并不影响随机形式的多样性,即便在看似各类因素已经确定的情况下,依然存在着最终成书的诸般可能性,其中关键即在用纸。纸张的选择关乎到印刷显色、翻阅质感、成书厚度与轻重等。为此,我们制作了10本样书以作比较。

我国古代的书籍是怎样装帧的

“装”,原意为“裹”,后引申为“装治”、“装束”,用作保护,兼及装饰。将纸以蘗木等染成黄色,称作“潢”,取其防蠹蛀蚀,与“装”作用相似。“装潢”一词,在魏晋南北朝时,已是通用之语,是古人保存及维护纸本书籍的重要方法之一。公元一世纪末,纤维纸成为书写绘画的主要载体以前,“书”除着于“竹简”与“木牍”外,亦与“画”同,载于“帛”,是以早期书籍和绘画的装潢方式区别不大,多以卷轴、折迭形式为主。随着纸成为书写的主要载体,书籍外观开始产生变化,“黏页”、“缝缋”、“旋风”、“梵夹”等方便阅读的装裱形式应运而生。公元九世纪,当方版雕刻印书技术成熟使用时,折迭册叶,装订成书,已成为书籍装潢主要方式,自此,“书”与“画”的外观逐渐分途。宋元两代常用的“蝴蝶装”、明朝宫廷流行的“包背装”,以及清代盛行的“线装”,都是在册叶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有清一代,“穿线订书”既经济且耐用,遂逐渐成为书籍最普遍装帧形式,虽然沿用至今,但相对于“洋装书”,今日的“线装书”已成为古籍的代称之一。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钢轨的材质性能及相关工艺 馆藏书,外护封破损,书内勾划多划,不缺页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77788889.com/1/58400.html

相关推荐